陈 冰
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已经逝去,而奇幻小说的虚火正旺。
7月初,从网上知道著名的奇幻作家尼尔·盖曼将要参加2007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之后,上海大二学生小羽的暑假生活顿时变得忙碌起来。在电脑城找到一份卖电脑的兼职,一个多月攒下1000多元钱,此外上海一家媒体的记者朋友还答应帮他解决住宿问题,欣喜若狂的小羽开始策划成都之行。
本来打算坐火车往返的小羽从网上意外发现,从上海到重庆的机票最低折扣只要399元,而从重庆到成都的高速大巴只要100元多一点。也就是说,只要从重庆中转一下,从上海到成都往返路费也就1000多元,和火车票价基本相当。
8月24日一大早,小羽先坐公交车来到离家最近的地铁站,坐完地铁换磁悬浮,登机,转机场巴士,再换成渝大巴,最后是出租车,晚上8点,经过7种交通工具的“换乘”之后,小羽终于把自己“折腾”到了位于成都人民南路的老书虫书吧。
尼尔·盖曼就坐在书吧的大堂内,他们之间不过隔着一道落地窗户。然而就是这道玻璃门,把小羽挡在了外面——书吧内早已被上百位奇幻迷挤得水泄不通,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主办方不再放人进入。几番哀求,小羽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和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中人”。属于他们的狂欢一直持续到午夜和后来的数日——中外50多位科幻、奇幻作家联合奉献了20场主题讲座、数场签售交流会的大宴。
尽情享受着幻想盛宴的小羽们不知道,在看似热闹的科幻·奇幻大会背后,难掩科幻、奇幻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困境。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幻小说被风靡一时的魔幻、奇幻小说挤到了犄角旮旯,科幻作家、科幻读者成了小众中的“小众”。
科幻:黄金时代逝去
在刚刚结束的2007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上,业余科幻作家刘慈欣以《三体》获得“科幻特别奖”,这是他连续第八次获得“银河奖”奖项,而另一位获得最佳科幻小说的作家王晋康已经年过六旬。两位作家的获奖,再一次为科幻小说的后继无人与边缘化做了一个无奈的注脚。
这样的状况不只在中国出现。即使在欧美,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也已经逝去。
被誉为“加拿大科幻界教长”的罗伯特·索耶,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将美国、日本、法国和西班牙四国的科幻最高奖项揽入囊中的作家。但这位总是穿着夏威夷海滩装出现在成都科幻·奇幻大会上的科幻界大腕,基本上没遇到多少粉丝和媒体的追捧,在盖曼没完没了地接受采访和签名的时候,索耶已经悠哉游哉地喝着咖啡晒太阳了。
以作品中的大胆猜想和技术硬度著称的索耶,在自己最得意的《计算中的上帝》惜败给《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未能获得雨果奖后就明白了,现在的“上帝”喜欢的是奇幻而不是科幻——他那些偏重于和外星人探讨人生、习俗、技术、宇宙规律一类硬科幻既不讨好评委也不讨好读者,当全世界都被技术主导时,科幻的保质期也就到头了。
索耶说:“我手上的矿泉水有它的保质期,科幻同样有保质期,它在一个文化中可能只会出现五六十年。当所有的社会都在技术上成熟并完成工业化,我认为对科幻的需求就会消失。
“在北美,科幻市场正在变小,真正的科幻作家不过十几个,科幻读者也都是一些中老年人。我觉得成为科幻作家的最佳时代是1970年代,或许还有80年代吧,我自己是90年代成为科幻作家的,那时候科幻已经在衰落了,2000年代就很难了。我是靠写科幻为生的,而未来十年的科幻作家在经济上就会很困难。我为他们难过。我在变老,我会死去,科幻也会死去,完美得很。”
国内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和索耶持有同样观点。照理说,我们应该在这个连续8年获得“银河奖”的科幻作家前面加上“著名”二字,可是别说大众对他知之甚少,就连他的朋友和老婆也不知道他是科幻作家。他的“主流”身份是山西省娘子关发电厂计算机室工程师。
“我周围没一个看科幻小说的,我也不会和他们谈科幻。我觉得科幻是个时代性的文学,它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对科幻最大的打击是人们对科学的神奇感慢慢消失了。阿波罗登月的时候,Nasa的官员陪着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的科幻大师)观看,那位官员对阿西莫夫说,我们给了你们一碗饭吃,我们实现了你们的想象。而事实上阿波罗登月给科幻界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你看那一年美国所有的科幻电影都不行了。科学催生了科幻,本身也在埋葬科幻。”
刘慈欣感慨科幻作家的创作力和读者群体都在急剧衰退。他指出由经典科幻作品改编的屈指可数的卖座电影“不过是黄金时代的回光返照”。
魔幻、奇幻:热火朝天
与科幻小说的垂垂老矣相比,魔幻、奇幻小说从作者到读者都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特别以2004年10月,起点中文网站被盛大网络收购为标志,国内奇幻小说风生水起。随之而来的就是奇幻书籍的出版热浪滚滚。
许多奇幻小说的作者通常是这样开始自己的写作进化之路的。“看到网络上的奇幻小说,感受到了和武侠小说完全不同的感觉。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稀奇古怪的奇遇,让人有种欲罢不能的冲动。可惜这些小说要么是没写完的,而且更新非常慢,要么就是注水太多,漏洞百出。当小说的情节和自己的想象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时候,开始决定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人物、情节,就这样,敲击键盘的日子开始了。”
从自由写作到网络写作,再到向杂志社投稿,成为职业或半职业的作者,奇幻作者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自己的职业化写作路径。但是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化,将他们从自由写作直接引入到网络VIP的创作之中。这种写作方式的微妙变化,恰恰生动地展现出奇幻文学浮躁、功利的时代特征。
市面上充斥的各种奇幻小说,不少是由一个非常年轻的写作班子组成。先由一个总负责人写出总体构思,人物设计,然后再在网络上征集写手。写手们用E-mail发来自己的构思,经过总负责人挑选之后,由若干入选写手完成分集、片段。经过总负责人的修改、润色,一部部长达几十万字的奇幻小说在短时间内就被摆上了书架。据说,有些规范的公司甚至会安排工作进度表,严格要求每天必须完成的字数。那架势,和流水线上的工人没什么区别。
相比之下,网络VIP收费阅读的创作更加粗糙。在追求感官刺激和网络阅读收费比较低的双重刺激下,网络读者对VIP作者的要求相当宽容。他们不要求作者精益求精,严肃对待自己的作品,甚至可以容忍比较大面积的注水和无序,只要更新速度快,内容刺激就可以了。一位写手曾经这样告诉网站编辑:“今天感冒发烧,写不了太多,就发15000字吧。”
著有多部奇幻小说的自由撰稿人龙抄手说,在这些点击率居高不下的小说中,有人会选择在台湾出版实体书籍,每月连载推出,数万言一本,一部分发行量好的书每月能有几千本的销量,收入相当不错。“这种状况更加助长了这些作者大部分只追求新奇创意的不良风气,整体提高创作水准的想法自然抛之脑后,无所顾忌。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作者由于过度透支创作热情和才华,写作周期往往只能维持数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很多有潜力的作者因为实在难以为继而中途掉队消失。”
从网络码字阶段直接进化到书籍出版的快速金光大道,网络奇幻造就了太多快餐,太多垃圾。劣币驱逐良币的虚火现象正在蔓延。一些人悲观地认为,单靠一些网络走红作品,无论出版商如何努力经营和炒作,都无法形成长期有效的集团战斗力,树立作者品牌并赢得多数读者。也有人乐观地指出,网络奇幻巨大的基石放在那里,自然可以从中涌现出有实力的作者和成熟的作品。
一切皆有可能,或好或坏,或者不好不坏。但愿不要到了中国出现奇幻大师的时候,人们已经被快餐奇幻、垃圾奇幻败坏了胃口,失去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