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利民
18世纪,在瑞士巴塞尔生活着一个贫穷的鞋匠,他孤身一人,每天出去补鞋,晚上回来躺在木棚里,感觉生活没有一丝希望。
就在那个春天的早晨,一只燕子飞到他的木棚檐下,开始筑巢。这让他惊喜不已,同时他的心里也涌起了希望:燕子都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从那以后,他更加卖力地干活,而檐下的那只燕子也成了他最大的安慰,每天他都要和燕子说上一阵子话。秋天来了,燕子飞走了。冬天,他独自对着檐下那个小小的巢,心里一直想着那只燕子,不知它在哪里过冬。当时人们都深信2400年前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家燕在沼泽地带的冰下过冬。他想,在冰下那么冷的地方,燕子冻坏了怎么办?
第二年春天,燕子又飛来了,这让补鞋匠的心里激动不已,他含着泪水对燕子说:“欢迎你回来,我的老朋友!”当秋天又来临的时候,他把小木棚收拾得暖暖的,想留住这个朋友,因为这里总比冰下暖和啊!可是,燕子还是飞走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巢。他的心悬了起来,不停地问着:我的朋友啊,你到底在哪里?
冬天终于过去了,燕子又回来了,补鞋匠的心放下了。可当燕子又要飞走的时候,他决心弄明白它到底会去哪里过冬。于是他在燕子的腿上绑了一个小布条,上面写着:“燕子,你是那样忠诚,请告诉我,你在何处过冬?”燕子带着字条也带着鞋匠的心愿飞走了。
又一个春天终于在渴盼中到来了,燕子如约地回到了补鞋匠家。在它的腿上,补鞋匠发现了一个新字条:“它在雅典,在安托万家过冬,它很好。”这意外的发现令补鞋匠欣喜不已,原来燕子飞到了那么远的地方,而且住在一个同样热爱它的家里。
困扰了科学家许多年的难题被一个鞋匠找到了答案。
(冯晓梅摘自《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