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了
聚会时,我们总热衷于感叹一些公众人物的容颜变化,讨论是什么颠覆了他们的面貌。
好莱坞型男罗伯特·德尼罗年轻时非常英俊,可越老越“残”,终于在《愤怒的公牛》中变成了凶狠的性虐待者;阿加沙·克里斯蒂从身材纤细的美少女变成超级大肥婆;最惊人的是杜拉斯,从精灵般的小美人变成又老又丑的怪物。这些变迁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说是时间,但我说,也许是性格。
美国心理学家利奥波德·贝拉克博士在《解读面孔》一书中提出,人们的左半张脸和右半张脸会表现出不同特征、心境和态度。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右脑更多地承担具有直觉、创造力和接受完整印象的功能,与内在情感和知觉有联系;左脑则更多地涉及逻辑思维,如语言、处理数字的能力等。也就是说,内在情绪、比较深层的情感发源于右脑,更容易从面孔左半部表现出来;而那种经过控制或有意识做出的反应,即礼貌的社会行为可能来源于注重现实的左脑,更多地从面孔右半部表现出来。
所以,成年以后,左脸是原初的你,右脸则是社会的你。
我们认为脸是爹娘给的,除非动刀拉皮否则不会有任何改变,事实并非如此。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基本的情绪反应和习惯性态度往往能“凝固”肌肉:从生理结构上说,皮下肌肉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而皮下肌肉活动受情绪的影响。怀疑、自信、厌世、乐观这些表情都在向不同方向牵拉并凝固肌肉,久而久之,我们的脸就在这些情态中定型。简而言之,如果经常生气,脸就会下垂,变丑。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有三个人说起他们在工作或社交活动中感觉受到歧视是因为容貌不好看。我仔细观察他们的面孔,断定从五官上他们肯定不算丑。那为什么他们给人的感觉不好看?问题就出在他们的表情上,他们脸上那些松垂、萎靡的皱纹及表情表明“我是个失败者”、“我真不幸”。由于他们面孔反映的是这样一种缺乏自信的人格,因而招来別人的拒绝。
事实上,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让自己的脸更讨人喜欢。按照贝拉克博士教的方法,拿出最能反映自己日常表情的照片,尽可能客观地去分析——把照片上的面孔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域,观测其中一个区域时先拿纸盖住其他部分,把每个区域的观感记录下来,综合起来,就清楚地认识了现在的自己。再把你想要成为的人或者说你的偶像用同样方法划区、分析、综合,你们的肌肉牵拉方向有什么不同?想象他或她的日常行为表情,也许不自觉间,你的肌肉骨骼就会朝同样方向牵拉。过不久就审视一下自己,不知不觉中,你会听到朋友由衷地赞叹——你变漂亮了。
(摘自《青春潮·活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