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宽容日记

2007-07-05 13:35
37°女人 2007年1期
关键词:卜劳恩克里斯蒂安父与子

沈 湘

德国青年卜劳恩,又一次失业了。满大街地转了一天,依然没有找到工作。情绪极度低落的卜劳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將身上最后一块钱换了酒喝下肚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

可是,家里也不是天堂,他寄予惟一希望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并没给他争气,成绩居然比上学期还退步了。他狠狠地瞪了克里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说话,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呼呼大睡。当卜劳恩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习惯地拿起笔写日记:5月6日,星期一,真是个倒霉的日子,工作没找到,钱也花光了,更可气的是儿子又考砸了,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就在卜劳恩来到克里斯蒂安的房间里,准备叫儿子起床去上学的时候,他已经上学去了。卜劳恩突然发现,克里斯蒂安的小日记本忘锁进抽屉了,于是便忍不住好奇地看了起来:5月6日,星期一,早上去上学的时候,我帮助一位盲眼老奶奶过了马路,心情很好。只是这次考试不太理想,但当我晚上将这个消息告诉爸爸的时候,他却没有责备我,而是深情地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使我深受鼓舞,我决定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好,不辜负爸爸的期望。

怎么会是这样呢?明明自己是恶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怎么就变成深情地盯着他看了呢?卜劳恩好奇地翻开了克里斯蒂安以前的日记:5月5日,星期天,山姆大叔的小提琴拉得越来越好了,我想,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请教他,让他教我拉小提琴。

卜劳恩又是一惊,赶紧拿起自己的日记本来看:5月5日,星期天,这个该死的山姆,又在拉他的破小提琴,好不容易有个休息天,又被他吵得不得安生,如果他再这样下去,我非报警没收他的小提琴不可。卜劳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无语。他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起,竟然变得如此悲观厌世,烦躁不堪的,难道自己对生活的承受力还不如一个小孩子吗?

从此,卜劳恩变得积极和开朗了起来,而他的日记里的内容也完全变了:5月7日,星期二,今天又找了一天工作,虽然还是没有哪家单位肯聘用我,但我从应聘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想,只要总结经验,明天我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5月8日,星期三,我今天终于应聘成功了,虽然是一份钳工的工作,但我想,我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出色的钳工。

他就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1903年3月18日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的翁特盖滕格林村,曾经在工厂当过钳工,后来又给《横断面》、《新莱比锡报》、《前进》、《诙谐报》作过画,还为他的朋友、作家埃里西·卡斯特纳的许多作品画过插图。

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从而使卜劳恩成为海恩里希·霍夫曼和威廉·布施之后的又一巨匠。连环漫画《父与子》的素材,大多来源于他和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日子。《父与子》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受到人们一致高度的赞扬,声誉远远地越出了国界。

卜劳恩的经典名言是:一个人,只要具备善良、正直和宽容的性格,那么,便没有什么困难能够压得倒他。宽容别人、宽容生活,就是宽容自己。后来有人采访卜劳恩时问他,听说是一本日记造就了您今天的成就,这是真的吗?卜劳恩说,是的,确实是因为一本日记,但需要申明的是,那个大师不是我,真正的大师是我的儿子——克里斯蒂安。

(摘自《读者》)

猜你喜欢
卜劳恩克里斯蒂安父与子
月亮日
父与子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空间诗人”的快乐建筑
全地形攀升
有趣的父与子
这下足够了
父与子
逃学的人
中国:新兴市场变革的引擎
迅速满足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