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穿戴史

2007-06-27 09:31:35庄秋水
女子文摘 2007年6期
关键词:内衣

【编者按】摸摸张爱玲的衣领,撩撩杨玉环的裙摆;胆子大的时候,也动动慈禧太后的胭脂。北大才女庄秋水沉浸在古今女子服饰的世界,写旗袍,写红裙,写斗篷,写裙带,写睡鞋,写帽子,写油纸伞,写谢公屐,写玉簪花黄胭脂金钏项链牙梳背,写麻衣如雪温润如玉画眉深浅暗香盈袖……每每惊艳。

KK该书名为《更衣记》。“更衣”其实是她在幕后的化妆间里翻箱倒柜,“记”才是她的舞台。她穿一身或华丽或古朴的衣裳登台亮相,说的往往不是原来剧本里的台词,而是她自己的话。

抹胸

KK最成功的内衣广告词出自男人

KK全球气候越来越热,女人们决不会舍弃穿吊带衫的自由,男人们就只能冒成为“性骚扰者”的危险。因为如果他们不能自控的话,在不仅不穿内衣还要着透视装的唐代,也许会犯下更严重的罪行,比如强奸罪。

KK男人们的解释本身也许只是一层遮盖,想掩藏一个赤裸裸的真相:内衣或贴身小衣不过是行头,三番五次被用以重现上台表演窥视时刻的快乐。内衣从无到有,忽大忽小,时掩时露,永远是在显山露水,给人一个意义暧昧的教训,或者是原始本性冲破了文明束缚,或者是原始本性的爆发受到了压制。

KK西式文胸传入中国,是在上个世纪的事,尤其是在西化较早的上海。1920年代的月份牌美女的胸部从无到有,姿态挺拔优美。流落上海的白俄在热闹的霞飞路上开出一家专门的女子内衣商店、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古今胸罩公司,西式文胸完全打败了自祖母们传下来的绣花肚兜。这一次西风东渐的过程,正与旗袍的兴起和繁荣同时。1930年代的女子们,男女平权教育来自于《家》、《莎菲女士的日记》这样的小说,醉心于高调而不切实际的罗曼蒂克。文胸和旗袍相得益彰,烘云托月般忠实地勾勒出人体的轮廓曲线,仿佛也同时勾出了她们被压抑千年的女性根性。

KK至此,内衣的三点式格局基本确定,此后的变化也是在大一号小一号、加一点减一点上做文章。时尚界不断推出内衣外穿,丁字裤等新的内衣流行风尚,不过是在反复证明一个道理:对于每一个衣裳齐整的文明人来说,这种程式化的变化或者反常已经成为一种艳情的表达符码。男人们仍然在教导女人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穿衣和脱衣——据说最成功的内衣广告词都出自男人之手。

KK博士抛冠是“效老中国的颦”

KK如果评选本年度最为抢眼的服装搭配,便是短外套加长裙。孩子气的天真和成熟的优雅和谐相处,犹如沾濡着晨露的秋日花朵。从春季到秋季,短外套,长裙都是最IN的时尚单品。其实在古代中国,此种风尚,早已有之。

KK虽然自来女子的代名词,有所谓“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但最初女子们是有和男人穿一样衣服的权利的。“深衣之用,上下不嫌同名,吉凶不嫌同制,男女不嫌同服”,《吕氏春秋》里的这段话,说明深衣(一种上下相连的长衣),上至公卿,下至平民,无论男女,大家在穿衣上实现了“平等”这个乌托邦的人权。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的话,我倒愿意回到周代,看看那时街上的情景。料想中,虽然不若今时今地多元共生缭乱眼睛,可人人一体长衣,飘飘若仙,也要蔚为奇观了。若有个把人或陷于财力或迷恋时尚,深衣不深,风自东南来,下身又无遮掩,恐怕真要一地春光了。

KK文明兴盛,质朴渐渐褪去,男女服装分野。秦汉以后,上下相连长及脚踝的袍子成了男人们的专有,皆因他们在衣服上附加了社会意识。穿长衫是官人富人和受过教育的书生的特权,“短打扮”,非武即贫。

KK《诗经》里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从汉以后,士子们都穿青色领边的袍衫。唐宋时候,新科进士换下来的袍衫被大伙儿抛来抛去,视做吉祥衣。可见今天硕士博士们毕业时抛冠的举止也不全是从西俗,倒是效老中国的颦了。

KK

KK“阴丹士林”打造审美典范

KK阴丹士林以其不易褪色的品质成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女学生的最爱。民国题材的电视剧里,标准的女学生装,春秋季是一袭阴丹士林蓝旗袍,冬季是长棉袍外罩阴丹士林蓝大褂,长围巾直垂至膝,夏天则上着月白竹布褂下穿印度绸黑短裙。总之是特别干净平整,当然也特别符合一般人对女学生的想象。

KK发明阴丹士林这种合成染料的德国巴斯夫化工公司,可能没想到无意中他们竟然打造了一个时代中国人的审美典范。

KK那时的女子们幸福得多,时尚风潮转得没有如今这么快。现今追逐时尚的女子,买来不久的鲜衣,不曾穿出门一次,已经被时尚杂志告知,今季流行黑白两色,其他的统统OUT。

KK要是被秦朝人看到,他们就要笑今人亦步亦趋了。按照古代的五行学说,秦朝取代周朝,属于水克火,“秦得水德而尚黑”,于是上朝之时,满朝文武黑压压一片,一如本季T台上的黑色模特们。

KK抛开这些阴阳天地之类的“不可知论”,黑色的流行其实早有人说出其中的秘密。清代的大玩家李渔就说,年纪轻的人穿黑,更衬出青春少艾;年纪大的穿黑,也不觉得很老。贫寒的人穿黑,是本分,富贵的人穿黑,反觉得素雅。

KK可见,从古至今,对于颜色的美学认识原是有共通之处的。至于强迫寡妇终生躲在黑衣下伤悼死去的丈夫,也不是什么颜色伦理美学,那黑衣,是社会造就的另一副心锁。

KK

KK房玄龄认为半臂是“轻佻之服”

KK如果问中国人愿意生活在古代中国的哪个朝代,我估计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说,唐代。是的,唐代。那是古代中国的青春时期,是放荡内心恣意想象的年代。而那时的服饰,大概也是最接近于现代时装模式的一段黄金岁月。

KK譬如半臂这种服装。这种新衣在唐初颇为流行。它是袖口仅到上臂的对襟上衣,一般为翻领或无领,胸前用带子系着,下摆长及腰部。现今发现的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上,仪仗队的宫女中,有一位梳着螺髻的女子,就在衣裙外罩了一件半臂。半臂的起源甚早,在三国时代,魏明帝穿着薄绸半袖上衣上朝,结果被一位大臣质问,此种奇装异服是哪个礼法规定的?不过唐代的半臂,可能也受到胡服的影响。唐代是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当时的女性们不止自己引领国际时尚潮流,也善于从第三世界民族服装中汲取灵感。那种曾广泛流行的翻领对襟,袖口有褶皱边的半臂,据说很可能起源于西域的音乐国度龟兹。

KK推动胡服热潮的,是女人们渴望像男人一样参与公共活动的热情。《新唐书·五行志》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太平公主在一次宴会上,穿着紫色衣衫,腰间束着玉带,头戴黑色头巾,在高宗面前跳舞。高宗哈哈大笑,问太平公主:“女人又不能做武官,女儿你怎么偏爱穿这种服装呢?”看得出来,皇帝也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并没有呵斥女儿不守礼法。

KK当然也不是百无禁忌。比如太宗时的宰相房玄龄就认为半臂是“轻佻之服”,特地把不穿半臂写入家法。说不定他家有追逐时髦的男女,为此屁股上挨过板子呢。另一位名臣马周却巴巴地上疏,请求无论士庶,都可以在单衣外面穿半臂,认为这样的穿着很得体。能够对一件服装提出不同意见,可见当时朝廷和男人们还是非常自信的,也不至于认为,所谓的“服妖”会招致亡国——那是他们的先人和后人都很爱找的借口。

空山新雨摘自《更衣记》K庄秋水著K云南人民出版社

编辑/李洁夫

猜你喜欢
内衣
2022 秋冬中国内衣色彩流行趋势
流行色(2022年5期)2022-06-30 15:34:24
塑身内衣让女性受伤
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内衣发展及其启示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27
聪慧
喜剧世界(2016年1期)2016-08-22 09:53:07
源自欧洲艺术的奢侈内衣体验——2016上海国际内衣泳装原辅料展落幕
好奇北极熊“穿”内衣
百色内衣
流行色(2005年4期)2005-04-29 23:45:14
“浩沙”05/06秋冬内衣流行趋势
流行色(2005年5期)2005-04-29 18:26:58
第二层的内衣
流行色(2005年5期)2005-04-29 18:26:58
床间的内衣
流行色(2005年2期)2005-04-29 17: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