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日”是乌托邦吗?

2007-06-13 05:00
新民周刊 2007年22期
关键词:烟民尼古丁吸烟者

金 姬 黄 祺

今年,欧洲许多国家出台了严格的禁烟令:把吸烟现象"赶出"公共场所;美国将电影中的吸烟镜头等同于色情、暴力,刻意渲染吸烟行为的电影将被评为R级,17岁以下少年儿童只能在父母陪伴下才能观看;英国学校则用测烟机阻止学生吸烟……但在这些"严禁"的背后,是全球烟民数量不降反增的现实。

当"世界无烟日"走过第20个年头,全球烟民数量不降反增,如今已达到13亿人。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是烟瘾的确难以戒除,社会环境对戒烟不利?还是"吸烟有害健康"宣传不够,政府禁烟力度有待加强?或者烟草业过于强大?……一连串的疑问,逼人重新审视真正"无烟日"的可能性。

令人期待的戒烟疫苗

对于真正的烟民而言,戒烟比戒毒容易不了多少,因为两者都需要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戒除。

同济大学心肺血管中心的李觉告诉《新民周刊》,两年前,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提出应把吸烟看作一种疾病,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不良习惯。把吸烟界定为疾病有三方面依据:从病理上说,已经观察到吸烟能够引起大脑某些部位的兴奋状态;从行为上看,吸烟不仅损害吸烟者健康,还影响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中国有9亿被动吸烟者;从流行病学角度,吸烟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与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同,美国把患有冠心病、糖尿病又有吸烟习惯的人,列为极高危人群。把吸烟界定为疾病,可以引起人们对吸烟影响健康足够的重视。

目前,市面上用于戒烟的产品有很多,如尼古丁替代产品(尼古丁口香糖、戒烟糖、戒烟贴和戒烟口喷)、以及美国FDA批准的戒烟药物安非他酮(Bupropion)和Varenicline等。而最令人期待的戒烟药物,莫过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纳比生物制药公司研制的尼古丁共轭疫苗(NicVax)。

NicVax是一种可以阻止尼古丁分子进入大脑的疫苗。既然NicVax使尼古丁不再起作用,抽烟也就没有提神效果,人们自然会失去抽烟的兴趣,从而达到戒烟的目的。由于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可在人体内存在一段时间,因此NicVax还可以防止烟瘾复发。

今年5月2日,纳比公司表示,Nic-Vax在临床试验第二阶段的前6个月中,已经帮助一些吸烟者终止了吸烟习惯。公司将继续对NicVax进行试验,直至为期12个月的试验完成为止。但是,由于公司在半途就已达到目标,因此,纳比公司已在计划进行最后的第三阶段试验。NicVax研究的核心人物、明尼苏达大学癌症中心的日裔女教授多罗西·哈慈卡米向《新民周刊》证实了这一点,但表示"距离疫苗上市还有几年时间"。

关键是"心理烟瘾"

虽然NicVax并不会在短期内面市,但哈慈卡米教授认为,NicVax和现有的许多戒烟药一样,只能戒除烟民的"生理烟瘾",并不能戒除他们的"心理烟瘾",后者是"吸烟屡禁不止"的关键。

哈慈卡米教授告诉《新民周刊》:"吸烟者是否会戒烟,要看他/她有多大的动力。很多人戒烟是因为担心自己或后代的健康。这些人担心自己的后代会在自己的影响下也成为烟民。每个人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存在差异,但环境和文化因素更重要。吸烟已经成为一种带有很强形式感和具有高度模仿性的行为。这意味着吸烟本身存在许多心理暗示,会让人在许多情况下自动感到有吸烟的需求。

"各国政府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来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对香烟的税收;在工作地点、酒吧、饭店全面禁烟;确保一半以上的烟盒上有'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明;确保孩子们看不到香烟广告也无法买到香烟;为吸烟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戒烟治疗等。"

事实上,各国政府早已明白"无烟环境"的重要性。尤其在今年,欧洲许多国家出台严格的禁烟令,把吸烟现象"赶出"公共场所;美国将电影中的吸烟镜头等同于色情、暴力,刻意渲染吸烟行为的电影将被评为R级,17岁以下少年儿童只能在父母陪伴下才能观看;英国学校则用测烟机阻止学生吸烟……

文化副产品?

尽管各国禁烟不遗余力,但决策者们似乎忘了这一点:吸烟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正如一个推崇香烟文化的烟民所说:"当香烟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后,单纯以损害自己和他人健康为诉求的禁烟运动便显得有些单薄。"

烟草曾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仪式用品和药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便把它带回西班牙,而后迅速传遍整个欧洲,但当时主要是贵族的消遣。1603年,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发起了历史上第一场官方禁烟运动,把烟草进口税提高千分之二。结果导致烟草走私,有些人干脆在英格兰境内种植烟草。可见那个时候,烟草对于欧洲上流社会的重要性。

18世纪,烟草贸易成为国际文化的重要部分。19世纪,传统的抽烟斗、咀嚼烟草和用鼻子吸,被抽香烟逐步代替。1880年,当香烟制造机器(每分钟生产200支烟)诞生后,价格低廉的香烟成为一种大众商品,也成为此后每一代人的必备品。现代人习惯在压力和恐惧时享受吸烟所提供的慰藉与麻木的自由。

毕竟,香烟和酒一样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它不像吸毒那样危害人类,也不可能像赌博、嫖娼这类古老的劣习受到道德的严厉谴责。当然,吸烟比饮酒危害更大,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但香烟除了提神外就只剩下"健康杀手"的恶名了。

"从良"后的烟草商

如果在消费者市场禁烟如此困难,是否可以考虑在源头上加以杜绝?这样做可能更糟糕。试想一下,如果禁止生产和售卖香烟,会给全球13亿烟民带来怎样的振荡。美国历史上的禁酒法案就是前车之鉴。

1920年1月17日起,美国宪法第18条修正案(又称"伏尔斯泰得法案")正式生效,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人们可以在家饮酒,但与朋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则属违法,将面临罚款甚至入狱的可能。禁酒令生效后,美国人偷饮、非法酿造和走私偷运十分普遍。这条矫枉过正的修正案于1933年12月4日被废除。

那么,进一步规范烟草商,是否有助于民众戒烟?事实上,如今的烟草商表面上已经非常"自律"。目前世界三大烟草公司是美国奥驰亚集团旗下的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PMI,产品有万宝路等)、英国的英美烟草公司(BAT,产品有健牌等)和日本的日本烟草公司揓T,产品有骆驼等。这三大烟草巨头不仅占据全球卷烟市场的近四成,形成遍布世界多数区域的生产网点和统一完善的销售网络,并且都以外销国际市场为主。三大公司都公开承认"吸烟有害健康"的事实,并为客户提供有关"吸烟和健康"、"戒烟"、"二手烟"等相关信息,还积极开展"防止青少年吸烟"的活动。

他们认为自己需要担负起"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百年企业,始终优先研发可以降低吸烟危害的香烟产品,并随时愿意和公众健康机构分享调查结果。日本烟草公司的林和则就向《新民周刊》强调,抽烟是成年人在获知相关信息后的自由选择。"在我看来,这些烟草商很伪善。"哈慈卡米教授一针见血地说,"因为他们仍然在向民众提供这种致命产品。"

背地里,烟草商们努力和政治人物搞好关系,并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宣传说,吸烟、喝酒等属于个人嗜好,个人自由与合法权益应该得到保护。此外,虽然公开反对青少年吸烟,但烟草商在香烟中添加香草、草莓或巧克力等味道来吸引年轻消费者;他们还利用年轻人的逆反心理,欲擒故纵,提出拒绝卖香烟给年轻人的口号。因为如果把香烟描绘成一种难以得到的产品(并和"成熟"、"个人魅力"挂钩),就更能激起一些年轻人的购买欲。

由此看来,"无烟日"的实现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烟民尼古丁吸烟者
认清尼古丁的真面目
吸烟显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印度研究:九成烟民尝试戒烟失败
每天1根烟,心脏病风险增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