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桥
乡下人陈大奎,把两个儿子拉扯成了大学生。
为了挣上几元或几十元钱,他经常往返几十公里去乡集上卖土烟、葱子、山芋等,在乡集镇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不断吆喝,回家时饿着肚子,连二毛钱一个的包子也舍不得吃。
由于过度的劳作,使他的脸型和身形发生了扭曲,看起来有点恐怖感,村里人索性就称他叫陈大鬼了。村里的小孩哭,家长就吓他,你再哭的话我把陈大鬼叫来,把你抱走。小孩就不哭了。
陈大奎就是这样一个怪异的形象。
好在他的两个儿子良海和良林工作后,每月都给他寄钱。村里人都说,他一辈子的苦,值。他们对良海更是赞不绝口,夸他有孝心,说家里养这样的后人是福气。
其实,良海和良林每月给父亲都是汇寄的300元,为啥只夸良海呢?
原来,良林的300元是每月的月底一次性寄出,而良海的300元却是分三次寄出,每次寄出100元,每月的1号、15号和30号左右定时寄出。这样,良海的汇款单就比较频繁的出现,就像村前杏树上的喜鹊,总在叫喳喳的喳喳的,闹个不停。而良林的300元呢,就像女人的月经,每月不声不响地,只来一次,别人根本不晓得。
邮递员就经常拿着良海的汇款单向空中挥挥说:钱又来了,养娃就要养这样的娃!
这事被报社记者写了文章,弄得更加风生水响,知道的人更多了。
有人就问良海,干嘛要300元要分寄三次?不麻烦吗?不觉得有点做秀吗?
良海说,父亲为了我们受了那么多的苦,我跑几次邮局算得了啥?我就是要让老爸享受点收钱的快活,让他感到儿子在城里惦记着他。我每月的工资太低,也只有用这样的可怜方式来报答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