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青
正在升温的锦鲤市场,会不会像当年的兰花市场和荷兰郁金香一样?是一个虚假繁荣的有价无市的市场?
4月29日,广东顺德将举办一场日本锦鲤拍卖会,来自日本的川上、伊佐、诚太郎等16家知名鲤场将携175条名贵锦鲤前来参拍。这批锦鲤最老的只有3岁,体型不够肥硕,想必难以产生像去年一样百万元级别的“天价锦鲤”。
原本只是食用鱼的鲤鱼,经过日本人300余年的改良和繁衍,成为了如今世界上最名贵的观赏鱼品种。由于它最早在日本培育而成,所以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国的锦鲤都保留了其日本名称,共有13大类,上百个色系。比如在国内最为畅销的,就是红白、大正、昭和三类锦鲤,红白要求鱼体只有红、白两种颜色,而大正、昭和要求鱼体只有红、黑、白三种颜色,两者的区别在于昭和的鱼头长有黑斑,大正的黑斑则只能长在鱼体上。日本产锦鲤传入我国后,迅速在广东流传开来,如今广东已是全国总量最大的锦鲤生产和分销基地,每年的锦鲤评比会更是成为品牌,所谓的“天价锦鲤”,也大多来自广东,并且扩散到全国。尤其是近一两年来,锦鲤热更是愈演愈烈,已经有了泡沫化的迹象。
今年1月份,年轻教员小夏偶然间就成了一名锦鲤“投资人”:一年前他在花鸟市场用40元钱买了一条普通锦鲤,1月份他将锦鲤的照片放到网上后,杭州的一位锦鲤鱼友开价千元将之买走,一条普通锦鲤的身价,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暴涨了25倍,这让小夏惊奇不已。
其实小夏的故事,只是国内锦鲤热的一个缩影。去年9月,广州锦彩苑锦鲤观赏鱼中心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小型锦鲤拍卖会,一条“红白丹顶”锦鲤被一位神秘买家以99万元的天价买走,刷新了北京单条锦鲤拍卖的价格纪录;去年10月,在杭州世贸中心举办的“世界锦鲤大赛”上,上海一家单位千金求爱,以数十万的天价将一条名为“古典黄金”的获奖锦鲤揽入怀中;也是在去年10月,广东佛山举行了一场锦鲤鉴赏拍卖会,单尾最高价飙到了30万元;去年12月24日,在陈村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锦鲤大赛上,上海玩家以10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来自顺德北蟯的全体总冠军——6岁的一条“昭和”锦鲤。据悉,参赛的3000多尾锦鲤总价值就近3000万元,而拍卖成交量超过千万元。
国内锦鲤发烧友越来越多是真,但这些动辄数十万的天价鱼里,是否有着大大小小的泡沫?据宁波一家鲤场的主人介绍,他们60亩锦鲤养殖场每年能出产约200万-300万尾鱼苗,当鱼苗体长达到5厘米之后,鲤场就会进行当年的第一次筛选,最终只留下1万多尾鱼苗继续饲养,99%的淘汰鱼苗被直接烘干后研磨作饲料用,原因就是“怕这些淘汰鱼流通到市场上造成锦鲤太多太贱的印象,影响价格。”剩下的1万多尾鱼苗在养到15厘米左右后批发给各地经销商,这些鱼苗的零售价从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一部分能在一年内被养到30厘米左右身长的当岁鱼,价格立马升至1000元到5000元不等。鲤场还会留下数百尾品相好的鱼苗,养至50厘米以上后参加拍卖会,炒出一个高价。
除了有意控制锦鲤市场销售量的鲤场外,一些锦鲤俱乐部、鉴赏会等民间组织,包括锦鲤饲养者,也都成为了炒作天价锦鲤链条上的一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锦鲤爱好者并不了解锦鲤的挑选、往往会根据拍卖会上的获奖情况、或者以往的拍卖纪录来作为购买锦鲤的参考因素,而这些所谓的“天价锦鲤”,往往也许只是在属于同一利益集团之间的俱乐部、鉴赏会和饲养者之间转几次手后,身价就涨了几倍到数十倍,根本没有发生真正的金钱交易。
这和去年央视报道的兰花热有着一模一样的炒作方式。张三手上原本有一盆只值数十万元的兰花,100万元卖给李四,李四200万卖给王五,王五400万卖给马六,马六800万卖给李七,李七最终再以1000万卖给刘八。其实这中间经手的每个人都未曾花过哪怕一分钱,但是,“千万兰花王”就这样诞生了。不明真相的买家一旦接手,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有价无市的境地,这盆“千万兰花王”永远都卖不出去。
17世纪30年代,荷兰等国家也曾掀起过“郁金香狂潮”,身价一度翻了20倍的郁金香球茎,最后只相当于一只普通的洋葱头。同样的,就在去年央视报道了“兰花热”的疯狂之后,国内兰花市价应声跌落,无数投资者和兰花爱好者血本无归,守着一盆盆兰花欲哭无泪。但愿今天的锦鲤,不会成为明天的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