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正和
古代的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或许都想知道。看过一些古籍,人们就会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高,为此,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值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是中产阶级,有房有地还雇得起仆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就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只有45两白银。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郾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郾8公斤大米,以今天每市斤价1?郾75元计算,可以折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660?郾8元。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其购买力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很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郾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钱一斗,一两银子也要价值2065元人民币。
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工商业前所未有的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空前庞大,由于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且当时不存在类似央行这样的宏观货币调控管理机构,因此造成货币使用上极为混乱的局面。我们知道,古代以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历代都是不变的,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续资治通鉴》提到,自真宗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
《宋史•食货志》记载:“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宋史•职官志》记载:“每斗(米)折钱三十文。”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北宋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300~6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银子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924~1848元。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如果有人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