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超重

2007-05-14 15:06舒文雯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45期
关键词:死亡率研究者体重

舒文雯

有关肥胖的公众恐慌建立在对科学数据的严重扭曲之上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关于肥胖的故事就开始在英语世界国家的媒体中以每周一次的温和频率传颂了。据洛杉矶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社会学家阿比盖尔的统计,到2003年,这个频率已经达到了每天20次。医生、科学家和卫生组织反复地告诉我们:我们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肥胖流行所带来的剧痛。

不管怎样,在许多国家,人们还是在理所当然地长胖。但是在这些国家中,无论是整体健康水平还是寿命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以美国为例,在1990年至2000年之间,人均寿命从75.2岁增长到77.4岁。而根据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这一时期肥胖率却增加了61%。实际上,在同一时期,据认为由肥胖导致的疾病——Ⅱ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几乎没有变化,而心脏病、高血压和部分癌症的死亡率却反而下降了。

或许定时炸弹还未爆炸——公共卫生官员经常声称,我们“马上”要看到肥胖的毁灭性后果。然而,他们的前任在50年前就说过同样的话。按照当前的定义,早在1960年,就有将近一半的美国人超重。

现在,出乎大多数人意料,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出,肥胖可能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么可怕,而适当的超重则可能给你带来更为健康的身体。

适当超重带来较低的死亡率

“大范围的统计数据说明,适当超重实际上减少了死亡的危险性,因为它可以在患病和大手术恢复时期供给机体必要的营养储备。”

美国疾控预防中心(CDC)11月7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一项研究结果如此说。

CDC的科学家们早在2000年已使用全国调查数据报道过,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超重者的全因死亡(即汇总所有死亡原因)危险性显著降低,而体重过轻或肥胖者的全因死亡危险性显著升高。目前这个新研究的目的是对此研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使用2004年对全美国成人进行较长时间随访的特殊死亡率数据。

研究者发现体重和各种死因间的联系有很大不同。与健康体重者相比(18.5

BMI是公斤体重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举个例子,一个高1.8米、体重68公斤的人,BMI为22.5。体重过轻(BMI <18.5)、超重(25

“BMI相关死亡率与死因间的联系是各式各样的。此结果有助于阐明BMI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研究者写道,“超重与增加癌症或心血管危险并无强烈相关,却可能改善不利条件中的生存率,如感染或手术后;也可改善某些疾病的预后。此类发现可以归于与超重有关的更多的营养储备或更高的去脂肪体重。”

专家对这一结果表示出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这意味着正常的BMI范围需要上调,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些数据并未反映生活质量——超重和肥胖增加许多减低生活质量的疾病的危险,公众不应只对一个人可能活多长感兴趣。

重审“老来瘦”

中国有句古话:有钱难买老来瘦。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或许会反映出这句老话不那么对。发表于《美国老年病学会杂志》2007年6月刊、由日本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即使超过80岁,即使体重超过正常,也不会影响到人们的长寿。通过对一组80岁以上老年人为期4年的跟踪观察,研究者发现体重不足者的死亡原因与标准体重或超重者相比,更多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肺炎。而早前普遍认为超重者更容易患心脏疾病。

为了更好地掌握心脏病和其他一切因素死亡率与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关系,研究者选择80岁男性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体重分类:52%为体重不足者(675人),平均BMI为17.2,468人体重正常,平均BMI为21.8,另外155人超重,平均BMI为27.3。5个肥胖者(平均BMI达到30以上)被编入超重组。人的体重指数为18.5至25之间者为正常体重,超过25则为超重。

研究者发现,正常体重和超重者在心脏病、肺炎和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体重不足者任何疾病的死亡率均为超重者的4倍,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体重不足者是超重者的18倍。心脏病死亡率则是正常体重者的4倍。

其他研究也证实了额外的体重有助于长寿,例如:美国老年男性死亡率最低的人群BMI平均为26,女性则为29.6。通过体重的控制,来降低某些疾病的死亡率是目前研究者正在试图解决的问题。

与证据相左的结论

现在,科学界重新查阅各种公众健康的研究结果,汇总各类专家的意见,发现一个过去被人忽视的问题:除了真正极端的例子,医学文献根本就不支持超重是一个独立的重大健康威胁这一说法。

实际所显示的情况是,首先,体重增加与对健康的威胁增大之间没有多强的联系,而且在考虑各种变量后,这种联系就完全不存在了;其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试图让“超重”和“肥胖”的人变瘦的公共卫生计划往往弊大于利。简言之,当前对肥胖的战争得不到可靠的科学支持。

以下是的统计数据来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它从将近200万挪威人跨越10年的记录中发现,体重指数(BMI)在26至28之间的人寿命最长。如果根据目前使用的定义,其中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公共卫生机构的定义,这些人绝对属超重人群。研究结果还发现,体重指数在18至20之间的人(上述组织将所有这些人都归为“理想的瘦子”)没有体重指数在34至36之间(属严重肥胖)的人活得长。

从长远来看,胖人变瘦,而且一直保持苗条不是更健康吗?没人知道,因为还没有长期的研究结果验证这一说法。为什么不做长期研究呢?原因很简单,研究人员无法找到那么多由胖变瘦、而且能长期保持减肥成果的人。相反,研究人员不断发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减肥努力的长期结果是“体重忽高忽低”——体重降低,然后又增加,循环往复,而无数研究结果显示,这对长期健康没有任何益处。美国著名的弗雷明研究结果证明,体重忽高忽低与死亡率之间有强烈的联系,而体重没有多少改变的胖人并不遭受额外的威胁。

“超重的危险”源自何处

事实上,这场有关肥胖的公众恐慌是建立在对科学数据的严重扭曲之上的。

按照哈弗研究员查理斯•海纳肯斯的说法,流行病学的本质是粗劣而不准确的科学。他说,出于吸引眼球或者是拉取研究经费的目的,流行病学专家倾向于夸大其词。

大规模的观测研究根本无法控制那些有可能被用来解释肥胖和疾病之间关系的因素,因此,那些小心翼翼不去夸大研究成果的流行病学家们会指明把原因归结为微乎其微的关系的危险性。拇指法则(也就是基本法则)讲的就是要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至少是不能使相关危险加倍的因素,特别是当基本危险很小的时候。

然而,在肥胖事例中,人们却将这种谨慎抛弃了。卫生官员和研究者时常把小的危险当成可供推测的原因。比如,一项近期的研究发现,超重与13%的绝经后乳腺癌增长率存在关联性,但它却被夸张地用来解释每年成千上万名超重妇女的死亡原因。一些作者仍然把类似发现当成是说明超重与癌症之间关联的重要证据。

另一种情况是卫生官员和某些研究者通过忽略其他干扰性变量——久坐的习惯、营养、体重循环、贫穷、卫生保健状况、以及普遍的社会歧视——来歪曲肥胖。

一个尤其异乎寻常的例子便是1999年刊登在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上的研究,这项研究得出了超重是每年杀死30万美国人的凶手的结论。近两年,主要英语国家媒体单引用这个“事实”就高达1700多次。在他们的方法陈述中,作者写到:我们认为所有肥胖人群的超额死亡率都应归罪于他们的肥胖倾向。推测这种结论的有效性显然简化了科学调查的过程。

最后一种歪曲便是在实验中采用可变的标准。当那些起诉肥胖战争的人遇到貌似吻合他们观点的发现时,他们往往会放弃任何质疑这些观点是否无知、非理性或者偏见的尝试。然而,当他们碰见与他们观点相抵触的发现时,他们会竭尽所能来寻找一种方法以解释矛盾。

比如,2003年的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上,曾经有作者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超重会导致致命后果的证据。实际上,研究者用BMI标准几乎没有发现白人的死亡率在增加。同样,在美国超重(BMI指数在25至30间)的黑人中也没有上升的死亡率显示。在黑人妇女中,直到BMI指数达到37才检测到额外死亡率的发生。但是,哈佛医学院的琼•曼森在当时写过一篇社论,称如果研究结果被用来传播超重不会对黑人有害的观念,那将会带来巨大的伤害。

猜你喜欢
死亡率研究者体重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体重
恶性肿瘤死亡率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