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老上海

2007-05-14 15:05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27期
关键词:掮客陈氏银元

雷 颐

“老上海”是时下的“热点”之一,在写老上海的书中,昔日沪上名医陈存仁氏的《银元时代生活史》格外值得细读。以“银元时代”为名,所谈自然以百姓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为主。

在我们的传统史学中,向来只有“帝王起居注”,而“百姓起居注”很少有人认识其意义,因此很难进入“正史”之列;另外,“世相百态”也委实琐屑,纵然有心,也会感到繁杂难书。然而,陈氏虽是医生,其“史观”却大大超过许多史学家,在行医之余竟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日记中以行医般的严谨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记下每天的所见所闻,无论是物价行情、社会新闻,还是红白喜事、白道黑道、戏楼妓院、集市庙会……以如此详细的日记为基础,再佐以其他材料的细密考证,详绘出老上海的世态与风情。许多情景,使人大有今昔之慨。

1908年出生的陈存仁家境贫寒,6岁时父亲去世更是雪上加霜,在亲戚的支持下上学,后学习中医。之所以学习中医,因为中医的学费和今后的开业费用要比西医少得多。中医讲究的是师徒一对一的教学,格外幸运的是,他的师傅和第一个雇主不仅医术高明,而且精于理财、生财,在教他医术的同时先教他理财之道,而后教他生财之道。

毕业后,陈存仁遵照师傅的教诲,不仅精研医术,年龄轻轻就颇有名气,而且注意理财生财,早早就买了当时还十分稀罕的私家汽车。陈存仁当然知道,购地置产是生财的最重要手段,所以资金稍多,便开始买地。原来,当时土地买卖也有中介,也有类似于今日的“大产权”与“小产权”之分。当时的中介更不正规,俗称“地h虫”,有较为固定的茶楼,想买地者只要到这几座茶楼去,就有掮客拿着写有地皮地价的纸条前来兜售。

陈存仁看中了愚园路的一块地,便约定时间与掮客和业主四兄弟及保长来到地界,谈好价钱,将定金交给保长签收。陈存仁要买的这块地有十几张“田单”,记录土地位置和历来产权变迁情况,但是,却没有官方钤记。陈存仁担心其中有诈,但行家告诉他,这种没有道契的地产相当便宜,如果有道契的话,地价贵一倍都不止。但只要有保长签字,这种无道契的地就有保障,日后很少发生纠葛。为慎重起见,他还是去查了地税单,确定无诈。然后,到“会丈局”申请有关手续,几天后“会丈局”就派人来测量地块,四边定上界桩,再到官府申办道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办产权证。这道手续也很快,不出一个月并且没有额外的费用,道契就办下来了。这时,就与保长和业主到一家律师事务所签约交钱,完全“搞定”。

原来,土地买卖竟能这样简单!是什么使今天的土地、房屋买卖那样复杂?

40年代末期,法币狂跌,民间自发使用被禁用多年的银元,而且价格一路狂升。正是从银元的狂升中,陈氏预感到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即将来临,于是置几处产业、甚至刚刚盖好的大厦于不顾,到香港重新创业;很快,就又打开一番天地。所以,这本书不仅有客观记述,字里行间又时时透露出一个智者的人情练达。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掮客陈氏银元
义宁陈氏家风
陈远
林挺
浅析银行贴息揽储现象
陈氏兄弟
真假银元
游走于权钱间的“权力掮客”
模拟天平秤的过程找出假银元
官场“掮客”是这样步步为腐的
奶奶的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