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龙
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现在似乎正在进行一场接一场的“推新人大赛”,每天都有你意想不到的新闻人物闪亮登场:N天前是“超女”想唱就唱,大前天是饶颖告状,前天是张钰性爱录像,昨天是李湘离婚,今天是黄健翔跳槽,明天又会是谁呢?——谁也说不准!
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最近去世了。媒体上的报道有这样醒目的标题:一个说真话的人走了。我特别注意到邹先生生前说过一段话——我一生做学问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努力追求科学真理,避免追求新闻价值……
“避免追求新闻价值”,仅此一句,留给人很大的想像空间。估计邹先生的本意,可能是要远离虚妄和浮躁的社会空气,获得一份心灵的沉静,赢得一份学术的自由。其实,“科学真理”与“新闻价值”并无冲突,但对一个科学研究者来说,追求新闻价值的时间多了,追求科学真理的时间必然就少了,而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新闻和话题,缺少的是科学真理的踏实求索。资讯社会里,新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追求新闻价值应当是记者、编辑的本职,某件事、某个人有没有新闻价值,应该由新闻从业人员去研究、去挖掘、去把握。可现在,对新闻价值的挖掘、研究和追求,几乎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媒体已经成为各色人等竞相角逐的名利场。
有依靠权力的。一些部门要举办某项活动,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在各大媒体上造出声势,美其名曰: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当下许多部门和单位的工作部署或工作总结中,这都是重要的环节。早年的营造舆论氛围还是粗线条的,现在已经有所细化,一些地方的领导在起草工作报告、开展活动之前,先要召集秘书们商讨有什么新提法、新思路,有什么记者可能关注的亮点、闪光点,可能会引发哪些社会关注的热点。他们知道,新提法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软性GDP”,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借此吸引上级领导的注意。与其说是“注意力经济”,倒不如说是“注意力政治”。
有依靠财力的。商家深知媒体的宣传,事关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他们策划的经营活动,对新闻价值的追求更是无孔不入。情人节,他们举办接吻大赛;妇女节,半裸入场可以免费赠送女性内衣;圣诞节,有“国产”圣诞老人登门颁奖……而企业及商标的名称,也是竭尽吸引眼球之能事,所以有了“最高发院”、“中央一套”之类恶俗名称。当然,对商家最大的考验是,如何驾驭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不使其走向其初衷的反面。
有依靠智力的。社会的个体成员在求职、求医、求学以及讨薪、索赔等维权活动中,已经明白了媒体关注的社会价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新闻炒作的本钱。所以有人就在情感走向、婚姻状况、隐私部位开动脑筋,大做新闻:征婚、离婚、复婚、卖身救父(母)、替子征父(母)……近些年,网络媒体上一夜蹿红的热点人物,更是一个个“性”趣盎然。除“性”之外,有人还在“星”(与某名人诉讼)上沾亲带故、在“腥”(跳楼秀、跳桥秀)上铤而走险,来引发公众的猎奇心、同情心。而现在层出不穷的“恶搞”,在令人大开眼界、大开耳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挑战受众的承受能力,不到公众大喊恶心的地步,可能不会善罢甘休。
新闻媒体,其实并不缺乏判断新闻价值高低、传播效果善恶的能力,完全可以从源头上作出理性、负责的选择,不能不辨真伪地为某些新闻炒作摇旗呐喊,不能不分善恶地为吸引眼球而大开绿灯。但是,在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的诱惑下,媒体对良知的坚守,似乎越来越力不从心,往往在某些人片面追求新闻价值的实践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
【原载2006年12月7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