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砸钱争状元不关教育只关脸面

2007-05-14 13:37
杂文选刊 2007年17期
关键词:清华北大状元名校

张 鸣

作为中国大学金字塔塔尖的一些重点高校,到处抢状元,说白了,与教育关系不大,更多是在争口闲气,借以维护自家学界“老大”的地位。

年年高考,状元都是个重大话题,状元热的背后,是名校的状元争夺战。这两年,由于有香港的大学来凑热闹,所以,今年争夺战打得特厉害,硝烟日起。财大气粗如清华北大者,大笔大笔地往外扔钱,争夺战变成了砸钱的游戏。有消息说,今年重庆的状元,在名校的你争我夺之下,居然面临着无校可上的尴尬境地。(7月17日《新快报》)由于科举的遗风,所谓的状元,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原本各省文理科各有状元一名,后来发展到各市,甚至各县都嚷嚷自己的“状元”。状元一出,众山皆小,政府表彰,媒体热捧,企业赞助,每年都会唱一段热闹非凡的“状元戏”。各个名校,也对状元青眼有加,拼命延揽,以至于到今天,成千上万的诱饵高悬,甚至派人做工作,大力动员,大有非挖到状元而后止的雄心壮志。

状元真的就有那么大的价值吗?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状元,尽管仕途的大门对他们而言,开得比别个要大,但真正出息的并不多。考试本来就有很大的偶然性,在很多情况下,一时的排名高低,不能说明太多问题,考得好,未必都有真才实学,如果考试内容不合理,那么考分的高低,就更难客观衡量一个人的学识水平。一般来讲,从古至今的所谓状元,固然多为个中翘楚,但绝不意味着他必然就是“天下第一”。历史告诉我们,状元本身就是考试排名中排在第一的人,其自身并没有特殊的价值,更不一定比排名靠前的一群人有更多的含金量。有兴趣的完全可以做这样一个研究,看看到底社会的成功者们,有多少是“科名高第”。

从前,在香港的大学没有加入争夺之时,各省的状元,差不多非清华即北大。但是,由于近年香港的大学也来插上一脚,状元大有走失的危险,媒体又上来凑热闹,使劲嚷嚷清华北大优势不再,结果,人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

其实,从恢复高考不久,争取状元,就成为某些大学之间“争地位、抢苗头”的一种方式,因此录取状元,就成了个别“牛校”的专利,一种展示自己“牛气”的标志,争夺在它们之间展开,谁争的状元多,谁就更牛一点,别个谁也不能染指。然而,现在居然有了竞争者,而且竞争力相当强劲,“牛校”感到了危机。

有危机感,是好事,总比硬撑着当阿Q强。但是,香港几个名牌大学参与竞争,关键不在于给的奖学金多少,而是人家的教学质量,人家的国际化,人家的图书资料。我们的“牛校”不在这些方面去竞争,反而争着跟人家比给钱多,这样比下去,不惟竞争变成了收买,最终是比不过人家的。

香港大学的存在,只是一面距离我们很近的镜子,它们的招生容量有限,不可能真的把我们的好学生挖空,但是这面镜子的存在,却照出了我们的毛病,如果我们不改正自身的毛病,洗掉自家脸上的脏,那最终我们真的会失去吸引力。

[选自2007年7月18日《光明观察》]

猜你喜欢
清华北大状元名校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放弃清华北大”见证考生认知理性
深职院:高职中的“清华北大”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考上清华北大的大神和你分享人生经验
状元商品
白发状元
打造技工教育的“清华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