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阳
在中国,修寺建庙的地方不会少,但如果听说当年被誉为社会主义建设“三面红旗”的昔阳县大寨村如今在虎头山上修起了一座庙,就不能不觉得是个新鲜事儿了。
这座被称之为“普乐寺”的庙经一年的大干快上,于今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了开光仪式。据介绍,这虎头山上早年也曾有过一座小庙,1963年的一场特大洪水将这座小庙冲得无影无踪。四十多年过去了,没人觉得失去了什么,也没人想起它。但如今生活在亿元村的大寨人找回了过去的记忆,由现任大寨党组主要负责人之子、某集团公司总经理投资三千多万元修建起这座庙(若全部建设完工约耗资一亿元)。此次寺庙修建规模之大,方圆百里无以与之比肩,曾经带领百姓全建层层梯田的大寨人偶像陈永贵换成了如今的观世音菩萨。有报道说,此庙开光之日很是热闹,不仅有不少上级官员和外地僧侣前来助兴,而且作为大寨村的党组主要负责人也是热情高涨,她向记者坦言,此庙是人们当年求风祈雨的地方,十分灵验。大寨光吃名饭看来有点空。她在开光仪式上声称:“这是一件非常大的好事”,是“大寨红色旅游的一个延伸”,希望大家“不要把大寨甩到历史的后面。”
这位负责人一番激情洋溢的话或许道出了修建这座庙的因由。原来大寨这些年风不调雨不顺,五百多人丁的大寨需要一个求风祈雨的地方。我不知道风调雨顺的年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如果能以经济产值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做标准,那就不妨回想一下,当年这虎头山上也是有庙的,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到底有多高?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不能否定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没有当年政治上给大寨的造势并留下影响至今的无形资产,没有执政党的现行改革开放政策,没有大寨人的艰苦奋斗,光靠寺庙怕是扯淡。若有寺庙便能呼风唤雨,确保风调雨顺,那当初的大寨早已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了,何须面朝黄土背朝天,开山垒石造梯田?
把建庙作为“红色旅游的延伸”,就更让人看不懂了。当年来这里参观者每年以百万计,就是如今也有不少人慕名而至。人们来看什么?无疑是要领略当年大寨人披星戴月、战天斗地,改造“七沟八壑一面坡”的精神,希望在这里得到精神的滋补、意志的焕发、信念的培养。当然,我们不能说今天的大寨人延续这种精神还要去战虎山、斗龙滩,但可以开发自身特色经济,可以在梯田中科学经营,可以在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上下功夫。进而言之,若真的有钱没处花了,还可以建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图书馆,以及“大寨博物馆”、“大寨生态园”之类。至于通过修庙建寺来延伸红色旅游,这不只是要让人喷饭,还要让人喷血。果不其然,有位前来观瞻的游客在下榻的当地宾馆里就做了这样的留言:“没有庄稼,没有梯田,没有风光,关键是没有精神,这还是大寨吗?”一位网友也说:“原想放假带着孩子去大寨看看,现在修起了庙,我想已没有必要了。”是的,要是看庙,还是上五台山、九华山的好。
至于“不要把大寨甩到历史的后面”的说法,同样让人莫名,莫非是不建庙宇、不拜神仙就被历史淘汰了?立起菩萨,匍匐在地,就引领了时代潮流?也许这是一个政治环境宽松的时代,人们信仰自由的时代,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建庙拜神就领先历史,否则就被“甩到历史的后面”。这话近于滑稽,还是不议了罢。
大寨,不管怎么说也是个“福寨”,它比多少村寨都幸运得多。这一方面是大寨人自己奋斗来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当年那个不正常的政治运动。这种政治运动对全国人民是灾难,但对大寨人却是福星——没有当年的政治运动便不可能有现在的大寨。作为亿元村,如果说华西村南街村等完全是靠自己双手奋斗出来的,那么大寨则不完全是。做人不能忘本,要讲点忠诚,讲点信守。大寨吃名饭会有点空,吃神饭就不会空?
大寨人修起那座庙,真的不知会对得起谁?
[原载2007年7月11日《教师报·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