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山
美国总统布什的伊拉克战略不得人心,反对声浪日增,当初支持出兵的国会议员纷纷倒戈,连当年闭着眼睛给予支持的盟国也越来越意兴阑珊。而华盛顿当局最近咄咄逼人的伊朗政策,也让不断削弱的跨大西洋关系经历着一轮新的考验。
今年初,日本防卫厅长官(升格后称防卫相)久间章生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批评美国出兵伊拉克不当。他说:“布什总统断然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好像伊拉克真的有核武器一样。但我觉得这样的决定是错误的。”他还指出:“我曾经担忧,在伊拉克的任务将会很艰难,考虑到至今的进展,我认为我是对的。”
此后不久,他又在长崎发表演讲,再度向美国开炮,指责美方在重新调配冲绳岛驻军的问题上,态度傲慢与不合作。
媒体把久间章生的批美谈话说成是“失言”或“出言不逊”,恐怕会影响日美关系。但分析家认为他这样做不是一时口误,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真实反映日本国民的心声与舆论。
紧接着到了2月份,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也发表批美言论,在京都演讲时批评美军对伊拉克的占领政策“非常幼稚”。在谈及接连不断发生自杀式炸弹案的伊拉克国内局势时,麻生太郎说:“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的局势变得非常困难,这是再清楚不过的。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只想到迅速开战,但是占领后的作战行动却是非常幼稚的,很难顺利实施。”
过去,日本明知所谓伊拉克“拥核论”不过是布什出兵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借口,但作为美国盟友的小泉政府不得不闭着眼睛支持。如今安倍的内阁公开批美,显示日本不再盲从。尽管支持率不断下滑的安倍对其幕僚们的“畅所欲言”感到头痛,但他也只是提醒他们今后避免口无遮拦,却没采取进一步行动。
许多海外中文媒体在突出报道日本“相”们“失言”风波的同时,西方媒体也突出报道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失言”和公开认错的风波。
话说希拉克年初接受《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与法国周刊《新观察家》采访气候环境问题时,转换话题,表示伊朗拥有一两个核弹并不是十分危险的事,而且它根本不会使用;如果伊朗向以色列发射核武器,只会自取灭亡。希拉克还表示,伊朗拥有核武器引发的军备竞赛比起拥有核武器更危险,中东地区其他富国可能会效仿伊朗。他反问:“沙特阿拉伯为什么不这样干?它为什么不帮助埃及也这样做?这才是真正的危险。”
但他隔日匆忙召回记者,再次受访,更正和收回之前的言论。
希拉克第一次访谈的言论与法国长期坚持的不准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政策相悖,但他此前确曾私下表示,伊朗拥有核武器将不可避免。希拉克也收回了沙特和埃及会效仿伊朗发展核武器的预言。他说:“我扯远了,因为我以为当时没有录音。我收回沙特和埃及会效仿伊朗的话,因为不论沙特还是埃及根本没这么说过,也轮不到我说。”
至于如何解释他在第一次受访所说过“伊朗可能袭击以色列,以色列随后会进行报复”的话时,他说:“我想我昨天没谈到以色列,也许我说了,但我不记得了。”
尽管希拉克公开认错和收回敏感言论,但许多评论家认为他应该不是一时大意乱发牢骚。而如果那是希拉克的真实想法,就意味着他与美国政策的分歧已经扩大,一些法国官员担心美国对伊朗采取的咄咄逼人的姿态将引发伊拉克战争那样的冲突。法国总理维尔潘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访问时,也曾批评说,美国在伊拉克的政策已经失败,如果英美不公开宣布一年内全部撤军,伊拉克局势就不会改观。
据记者描述,在两次采访中,希拉克判若两人。第一次采访时接近中午,希拉克显得有些心烦意乱,双手甚至微微颤抖。谈气候问题时,他干脆看着准备好的讲话稿照念,当他大谈伊朗核问题时,助手递给他一张纸条,他随后大声说:“哦!他告诉我我们应回到环境问题上。”第二次采访是在午饭后进行。记者描述希拉克气定神闲,与上次采访形成了鲜明对比。
希拉克在访谈中到底是“失言”还是“吐真言”后又收回,其实也不必找什么堂皇理由,只要怪自己当时饥肠辘辘头脑不灵就行了。
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欧洲国家除英国外多持反对立场,法、德两国尤甚。多年来,伊拉克局势已经证明欧盟的反战立场不无道理,并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
在伊朗核问题上,欧美虽都坚决反对伊朗拥核并要求它停止浓缩铀活动。但对如何促使伊朗放弃核计划,立场却有差异。美国主张制裁甚至不惜动武,欧洲则主张谈判寻求政治解决。
不久的将来,希拉克,布什和布莱尔任期届满将退出政坛。目前轮值欧盟主席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已被看好会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她在访问中东时,与科威特首相纳赛尔举行联合记者会时就强调,即使联合国决定制裁伊朗,国际社会和伊朗对其核计划进行谈判之门将继续敞开。(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责任编辑:覃福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