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过程。因而,对课程的评价不能仅看教师的表现,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活动。但是,如果把课堂学生的活动只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回答了多少教师提出的问题”,“多少学生参与了课堂讨论”,这样的评价就割裂了学生活动的“量与质”、“形与神”的关系。客观地评价课堂学生的活动应该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形动、心动、神动。
———形动,即“启发动”,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启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活动。这种形动,一般指学生外在的活动,比如提问、讨论等。通过让学生形动,启发学生多思、多说、多做,使课堂教学真正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动,即“思维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師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学生的思维过程就是学生的心动过程,是内在的、隐性的,是更高层次的活动,是与形动相关联的。形动不是目的,只有引起学生的心动,形动才真正有意义。
———神动,即“思想动”,是学生认识的变化,觉悟的提高。这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育人的最终目的。如果说“心动”是晓知以理的过程,那么“神动”则是动之以情的过程。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够从思想上感染学生,就可以达到教育者施教的目的。
摘自《师道》2007年第5期
作者:王成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