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回眸2006年出版业,“走出去”、“大出版大市场大流通”、“教材招投标”、农家书屋建设、“全民阅读”……关键词很多。本刊特推出年度回顾:盘点2006,分为政策篇、事件篇、畅销书篇,从三个角度记录2006,梳理发展脉络,发现亮点热点,以资行业借鉴。
【十大新政】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是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若干意见》的制定,是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若干意见》的实施,对于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布时间:1月
点评: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出版业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强大动力。
● 《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
《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行业标准的实施将结束我国图书发行行业数据文件格式不统一、相互不兼容的历史,有效解决图书流通领域商品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对称流动,加快图书发行行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从而提升全行业的技术水平,促进全行业的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4月
点评:标准化作为信息化的基础总是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建国以来,由于工业化的需要,国家对图书的生产过程如编辑、校对、装帧设计、排版、用纸、印刷装订等都已建立了标准,对书号、图书分类等管理方面也有了标准,而在图书流通领域一直以来缺乏统一的标准。这是因为计划经济下的图书流通只需要解决企业间贸易的交割,不需要解决具体商品信息在流通过程中的穿透、延伸和反馈。《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则是图书流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产物。
●《关于规范图书出版单位辞书出版业务范围的若干规定》
为提高辞书出版质量,规范辞书出版秩序,维护读者权益,新闻出版总署依据《出版管理条例》,制定了《关于规范图书出版单位辞书出版业务范围的若干规定》。此规定内含辞书种类、辞书出版单位所具备的条件、辞书检查制度等。
发布时间:4月
点评:《规定》的出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辞书市场整理力度最大的一次。目前每年出版的辞书约几百种,其中仍有不少是劣质书。优质辞书的出版不是靠市场竞争来决定的,而应同食品一样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条例》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故意删除或者改变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明知或者应知未经权利人许可被删除或者改变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亦被禁止。
发布时间:5月
点评:与其他侵权行为相比,网络侵权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后果往往更严重,如不及时制止,很可能给权利人造成极大损害。互联网内容经营实质上就是版权经营,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
●《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中明确规定,今后我国将继续对营业性娱乐场所和广告传播单位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广告媒介单位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按经营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单位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后全额上缴中央金库。地方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额缴入财政预算管理,分别由中央和省设立基金,用于文化事业建设。
发布时间:6月
点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就要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基金和专项资金的管理。宣传文化机构也需要充分发挥有关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拓宽文化事业资金投入渠道。出版业也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出版,积极发展出版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关于新闻出版领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抓好新闻出版领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出版发行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新闻出版业健康繁荣发展,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新闻出版总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结合新闻出版领域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方案分为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工作安排、组织领导等几部分,结合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切实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努力创造“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
发布时间:7月
点评:2006是中国的反商业贿赂年。新闻出版领域在商业贿赂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商业贿赂严重破坏市场秩序,诱发腐败和经济犯罪,本实施方案的制定,使出版界从业人员纠正错误观念和行为、自觉依法合规经营有了政策上的保证。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动全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根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实施方案》对实行事业体制的公益性出版单位和转企改制的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改革目标和根本任务分别提出要求。其中,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单位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益性出版服务,传播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出版需求,国家将采用项目支持、政府采购等方式给以扶持。
发布时间:7月
点评:方案进一步阐明了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中国出版发行业改革的实际,提出了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有了具体措施,才能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
●《关于采取切实措施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通知》
为巩固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工作成果,维护良好的报刊发行市场环境,中宣部、国务院纠风办、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出《关于采取切实措施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通知》,再次对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工作提出意见。《通知》明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报刊零售价格、发行促销、广告经营等方面切实采取措施。
发布时间:7月
点评:在通知中,提出了5点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如要求报纸按《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确定报纸出版价格等,诸多措施和要求均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个规范、有序的报刊发行环境。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纲要》中列出新闻出版重点项目工程有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工程等重要文化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扶持的出版单位有人民出版社、盲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单位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重点扶持的文化会展以及“中华字库”工程等重大文化产业推进项目。
发布时间:8月
点评:《纲要》注重以人为本,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了突出位置。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兴业态的积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等都是出版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驱动。“文化”从此回归百姓。
●《卡拉OK经营行业版权使用费标准》
依据《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版权局将《卡拉OK经营行业版权使用费标准》予以公告。卡拉OK经营行业版权使用费标准:卡拉OK经营行业以经营场所的包房为单位,支付音乐作品、音乐电视作品版权使用费,基本标准为12元/包房/天(含音乐和音乐电视两类作品的使用费)。根据全国不同区域以及同一地域卡拉OK经营的不同规模和水平,可以按照上述标准在一定范围内适当下调。
发布时间:11月
点评:卡拉OK已成为我国大众娱乐消费的重要模式,并逐渐成为我国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市场潜力巨大的文化娱乐产业门类。然而,自2003年以来,唱片公司状告卡拉OK经营者侵权的案件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出现,并且已经从法律纠纷转变为政府、媒体和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卡拉OK和盗版、网络非法下载等都被视为著作权侵权行为的“高发地带”。著作权权利人、卡拉OK业者、有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都希望尽快通过音乐和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全面解决卡拉OK歌厅使用音乐电视的版权问题。
【十大事件】
《江泽民文选》在全国出版发行
事件回放: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8月10日起在全国发行。
入选理由:《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党中央作出《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好用好《江泽民文选》。
新闻出版总署推动“农家书屋”工程
事件回放:8月5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家书屋”工程,解决农村文化资源贫乏、文化生活不够丰富的问题。新闻出版总署落实纲要要求,计划在五年内,在我国农村建设20万个有一定规模的 “农家书屋”。
入选理由: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在图书领域里,已陆续开展了“万村书库建设”、“送书下乡”、“农村图书室建设”、“送书进社区”等一系列的活动,这次“农家书屋”的建设综合各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把之前的活动列入“农家书屋”项目范畴,将新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化、普遍化。纲要出台前,全国各省市已相继开展了“农家书屋”的建设活动,纲要出台后,相关活动的力度日益加大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新华传媒上市
事件回放:10月17日,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上市。
入选理由:由原商业股“华联超市”变身而来的文化股“新华传媒”,是我国内地市场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出版类传媒股票。“新华传媒”的上市是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上海市国有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不仅意味着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改制工作顺利完成,也将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11部委倡议“全民阅读”
事件回放:4月23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委联合发出倡议: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推广活动,为全民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提倡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围绕“全民阅读”组织讲座、荐书、咨询、展览等读书宣传活动。全国各大书店、书城开展优惠售书活动。鼓励读者参与“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活动,这项活动将在2007年的“世界读书日”公布优秀征文结果。
入选理由:全民阅读是出版业发展的基石和土壤,没有全民的阅读需求,图书出版的市场只会越来越萎缩。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第四次(2006年)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初步成果,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有阅读习惯的人越来越少,出版的书卖给谁?出版业有识之士也发出推动阅读的呼声,中发协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曾组织关于推动阅读的论坛,全国几十家民间阅读组织也一直在努力。此次11部委联合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由政府出面来推动阅读,对出版业是一大利好消息。出版业抓住契机可以为读者奉献更多高品质图书,分销零售企业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切购书的便利。
卡拉OK经营行业版权使用费征收起纠纷
事件回放:11月9日,国家版权局正式公告卡拉OK经营行业版权使用费标准,目前只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展试点,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推进。公告一经发出就在一些地区娱乐业内引发争议,有娱乐业者认为这次卡拉OK收费标准的制定不合法,不合理。针对争议,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司长王自强11月2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标准的出台完全遵循法定程序进行。”
入选理由:对卡拉OK经营行业收取版权费是我国保护知识产权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体现对著作权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实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既有利于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知识创新,也避免“卡拉OK”经营者陷入不必要的诉讼困境。同时,国家版权局也将依法加大对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管力度,监督集体管理组织收取的版权费用合理分配,让广大权利人得到应得的利益。
无论相关娱乐协会如何质疑,版权使用费的收取仍是合理的,可以商讨的只是使用费收取的额度与方式。
第三极书局与中关村图书大厦上演区域争霸战
事件回放:7月15日,第三极书局开业。开业当天,推出满百返百活动,隔街相望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则推出全场7.5折活动(7月15日—8月15日),8月16日,中关村图书大厦将已持续一个月的全场7.5折活动延期至10月16日。第三极书局则宣布从9月1日-10月20日,全场7折。此次老店PK新锐的价格战持续了三个月,于10月16日停止。
入选理由:价格战令全国书业侧目,不管是政府还是舆论的力量都已不起作用,一切都在遵循赤裸裸的商业法则在运行。期间网上书城加入、中小书店迫于生存危机向主管部门求救、发行商出版社等业内相关环节呼吁维护行业生态。外界众说纷纭,一说新华系打压民营,一说第三极这条资本大鳄在搅动传统图书业。孰是孰非,当一切平息,业界是否应该考虑这么一个问题:既然价格战不利于出版业整体发展,那么如何促使出版业良性竞争的出现?
《中国读本》实现全方位海外合作
事件回放:6月26日,由辽宁出版集团、贝塔斯曼集团、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与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联合主办的“发布会”在京举行。同时签署了《中国读本》中文繁体版、英文版与德文版出版协议。
入选理由:此次《中国读本》海外合作,是国内出版业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海外权威出版传媒机构在图书策划、出版、发行以及宣传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创造性地实现了中西方的时空、文化和情感对接,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际上不断升温的“中国热”与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力。
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新一轮试点
事件回放:继2002年在福建、安徽、重庆三个省市试行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后,新一轮试点从今年1月16日开始,包括福建、安徽、重庆、浙江、江西、山东、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各试点省2006年秋至2008年春两学年的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部分品种的印制、供货权责,以及全部品种的总发行权进行公开招标。
入选理由:此次招投标打破了新华书店在这一领域长期以来的一枝独秀局面,加快了新华书店的改革进程。新华书店教材发行利润空间变小,多元化发展步骤加快。招标结果实现了出版环节和发行环节的分别让利,教材总体价格有不同程度降低,使学生和家长受益。
中国出版集团与河南出版集团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事件回放:1月19日上午,中国出版集团和河南出版集团在郑州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合作伙伴。此次合作,涉及领域相当宽广,包括出版、发行、进出口贸易、物流、印刷、数字化网络出版、海外出版和发行网络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
入选理由:双方的合作,出版集团跨地区合作的破冰之举,通过这种跨地区经营和战略合作,推动出版业的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在“大市场”区域内实现国有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国企业版权联盟”成立
事件回放:12月11日,由盛大、网易、微软中国、新浪、北京金山软件、三辰卡通六家企业联合发起,“中国企业版权联盟”成立。
入选理由:随着时代发展,版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化领域,而是延伸到计算机软件、工艺品制造、建筑外观设计等多个方面,这使得版权在企业里的应用十分广泛。版权的广泛应用使版权保护成为企业的迫切要求。联盟的成立是中国版权相关产业优秀企业面向世界发出的自主维权的声音。
【十大社科畅销书:比较之中看变化】
据“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对2006年1月-11月上市新书销售情况的统计,《品三国(上)》、《明亡清兴六十年》、《季羡林谈人生》、《世界是平的》等书成为2006年十大社科畅销书(详见附表《2006年开卷全国社科新书畅销排行榜》)。本排行榜统计时间为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1月30日,排行榜数据来自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截止到2006年12月1日,“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共包括全国251个城市的1458家书店门市,这些书店涵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型书店,每月动销图书品种40多万种,开卷每月的全国畅销书排行榜由这些书店的所有图书零售数据汇总整合而成。
上榜书总体分析
2006年的社科类畅销书排行榜中,有5本历史类图书,3本哲学类图书,2本经管类图书,这与前几年的排行榜畅销书分布不同。社科类畅销书一般有其固定的图书类型,如励志类、经管类、素质教育类以及健康类图书,历史类、哲学类图书成为畅销书并不多见。2000年至2004年之间的历史类、哲学类图书市场表现突出者寥寥。但在近两年,历史类图书也开始大举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如《正说清朝十二帝》、《品三国(上)》等;哲学类图书《学哲学·用哲学》、《季羡林谈人生》也为畅销书排行榜增添了不少亮色。
历史图书、哲学图书的畅销,在十几年前、在几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如果说以前的影视互动的图书题材仅仅局限于虚构小说的话,2005年以来,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影视互动的题材,那就是社科类在电视的拉动下,也有了畅销的可能。电视专栏《百家讲坛》这个强势媒体的大众传播为历史图书、哲学图书的畅销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有两本书表现得较为典型,这两本书分别是《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和《正说清朝十二帝》,而今年则是当前人气最旺的易中天的《汉代风云人物》和《品三国(上)》、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1583-1644)(上)》以及在11月上市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
易中天:学者和“大众情人”
易中天走出大学课堂,来到公众面前,直接向大众传授人文科学知识,本来的初衷是想做亲民学者,但是一不小心成了“大众情人”。虽然易中天自称是“偶尔出去打一下野食的圈养动物”,也不论外界评价如何的褒贬不一,其图书在市场的持续畅销是个不争的事实。尤其《品三国(上)》在7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连续4个月排名全国社科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品三国(上)》的特色在于一改以往以刘备、诸葛亮为主线的三国故事,而以“可爱的奸雄”曹操为主角。但视角上的改变并不足以成为易中天作品畅销的理由,畅销主要在于易中天的叙述手法。易中天采用的方法是娱乐化的“趣说”,这点上和阎崇年的“正说”、刘心武的“层层解密”均不同。易中天将古典人物、事件进行“现代化”,比如“韩信是一个待业青年”、“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诸葛亮带了两个小孩子,焚了一炉香,坐在城上,搞起了卡拉OK啊!”这样的语言浅显易懂,让人接受起来轻松愉快。而且,《汉代风云人物》和《品三国(上)》的畅销,带动了易中天其他作品的市场表现。
另外,《品三国(上)》的畅销,同时也掀起了“三国热”,激发了三国相关主题作品的市场表现。中华书局2005年版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面市后市场表现不俗,同时《柏杨品三国》也首次登上开卷排行榜。以上三本书三分“三国”主题图书的市场。
阎崇年:引领“正说历史”类图书热潮
2006年9月阎崇年在百家讲坛的再次亮相,毫无悬疑地昭示同名图书《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会继《正说清朝十二帝》后再次登上开卷排行榜,这也充分再次肯定电视媒体的宣传是强大的。《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一经推出,即进入全国社科排行榜前10名。在此书中,阎崇年仍延续了其“把学问当评书讲、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风格,把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解、山谷陵替、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明亡清兴的60年向广大读者娓娓道来。
内容的吸引人固然是本书畅销的一大关键,然并非唯一条件,出版社的营销推广功不可没。从题材上来讲,《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与《正说清朝十二帝》一样,都属于偏严肃性的研究类读物,但在电视的作用之下,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禁让我们感叹影视媒体的作用和娱乐化操作的独特功效,也让我们看到,其实历史图书和理论研究类图书也是可以做成大众畅销书的,关键看出版社怎么运作。学者在电视上做讲座,可能作者本人并没有意识到去挖掘讲座出书的可能性,而出版社看到了价值所在,中华书局从阎崇年的讲座中挖掘出“正说”的这一卖点,推出了一系列的“正说”图书加以推广,在市场上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这些图书的市场效应反过来又提升了央视“百家讲坛”的知名度,各家学者纷纷登陆“百家讲坛”,好不热闹。显然,图书和影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连带关系。
另外一方面,多年来中国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对历史“戏说”所形成的很多误区。“戏说”并无过,极大程度满足了人们娱乐休闲生活,但现代人更渴望了解历史的真相,从娱乐中寻求知识,感悟自己的人生。正说是针对戏说而言,没有戏说就没有正说。如果戏说消失了,或者说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受“戏说”影响了,正说也就不必存在了。从这点上说,“戏说”的影视是对“正说”的历史图书强有力的推动。
去年《正说清朝十二帝》的畅销引发了“正说历史”类图书的出版热潮,对今年《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也是很好的推动。截至2006年10月,中华书局本社所出的“正说历史”系列就有10种图书,包括《正说清朝十二帝》、《正说明朝十六帝》等 。其他出版社跟进的以“正说”为书名的图书达到50多种。
《世界是平的》:2006年经管类图书的代表
今年的经管类畅销书的代表,非《世界是平的》莫属。《世界是平的》是一本一看书名就会爱上的图书,在信息化的全球大环境下娓娓道出一个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且方便互联的世界。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三度获普利策奖,今年又凭借《世界是平的》一书荣获《金融时报》与高盛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奖。
《世界是平的》的卖点在于“全球化”,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政治、经济角色逐步重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全球化”。“全球化”本身也不再是个经济学名词,而已经扩散到了各个领域。
不管怎么说,《世界是平的》是社会变革、分工进化的产物,有其成为畅销书的必然性。另外一本上榜经管书《民间股神:15位股林高手赢钱秘招大特写》在2006年图书零售市场的出色表现,却和中国股票市场的复苏密不可分的。2000年时,由于中国股市表现不错,社科类畅销书上充斥着《炒股就这几招——世纪篇》、《短线是银》、《股票技术分析实战》等股票方面图书。而2000年以后,随着股市的逐年疲软,股票类图是鲜有上榜。今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中国股市也摆脱了长期笼罩的“阴霾”。股市好了,关于股票的图书也表现好了,这是自然的连锁反应。从这点上看,图书销售量的好坏,有时候很受时事的影响,那出版社的编辑在策划选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很敏锐地市场把握能力,不但看内容,而且要看社会环境,即需求的强弱。
哲学类图书:畅销书排行榜上的“稀客”
无论是在“百家讲坛”对《论语》独特理解所造成的广泛社会影响,还是超过《品三国(上)》的60万册首印量,都预示着于丹教授的《于丹〈论语〉心得》不俗的市场表现。此书11月上市,仅用一个月的销量便登上了2006年1-11月的社科类畅销书排行榜,畅销程度可见与众不同。
《于丹〈论语〉心得》的成功,有很多因素,“百家讲坛”的播放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社会给人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环境下,社会风气有点浮躁,人心或多或少充满困惑与迷茫。因此,我们需要从古人那里吸取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与心态,去寻找平衡生活的方法。
儒家思想不但对个人,对企业家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二次大战后,日韩许多大企业家是儒家文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而且,现代成年人要为生活奔波,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工作上了,很少有时间自己去归纳整理思想体系,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和姚淦铭的《老子与百姓生活》正好切中读者的需求点,加上“百家讲坛”上的宣传,畅销是不足为奇的。
另外一本上榜哲学类图书是,国宝级大师季羡林的《季羡林谈人生》。是一个儒家学说的实践版,揭示生活真理:人要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大自然,用一颗慈善、平和的爱心来构建和谐,这对人对己,都将大有好处。
在文化和商业的“冲突”中寻找平衡
中国的传统观念崇尚“文化”,图书作为文化的主要传播载体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文化”的象征。这种传统的文化情结使得文化和商业似乎有天然的冲突,这在大众出版上表现得更尖锐。专业出版传播的主要是信息产品,所以商业性和文化性这两种逻辑的冲突不大。教育出版特别是教材教辅则是最标准化的产品,是成熟的知识成果。大众出版不同,它卖的既有娱乐,也有信息、思想或者文化,这里面商业和文化两种逻辑的冲突是最多的。然而现代出版业需要商业化运作,需要全方位的迎合大众需求,但同时又不能放弃原来所具有的文化功能。这就要求二者之间要取得一种平衡。
易中天的“趣说”和阎崇年的“正说”所带来的社会反响的不一样,就充分说明了文化和商业的“冲突”。虽然二者的图书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益,然而易中天遭受的批评声不断,后者好评如潮。笔者不是学者,无从对图书的内容从学术角度加以评判,但就对图书产业而言,2006年易中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根据开卷的监测,前5%的畅销书创造了超过50%的图书市场码洋收益。我们要感谢畅销书,要感谢畅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