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制度性安全

2007-03-16 05:22朱志砺
商界评论 2007年2期
关键词:顾雏军企业家

朱志砺

中国企业家高出事率背后有什么必然原因?企业家应该如何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转型中国的命运

邓、江时期,主导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如果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效率”。为了获得经济上的效率,削减福利、甩包袱、加速财富的集中就是必然的。

产权改革、房改、教改、医改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改革措施纷纷出台,市场化、产业化、私有化进程大刀阔斧。

这些改革有其必要性,但问题是怎么改!

以产权改革为例,采用休克疗法的前苏联、东欧国家,对国有集体的存量资产,是分还是卖,谁是受益人等问题,争吵、博弈了10多年。但在国内某些地区,私有化采用“运动”方式,限期完成。关于国有、集体资产的受益人问题,一直属于“不争论”范畴。

到了胡、温时期,过去以“效率”为目标的改革,已经导致了大量工人买断工龄下岗、房改、教改、医改等措施多管齐下,社会迅速两极化。如果不能解决处于加速度进程中的两极化,那面对的又是一个新轮回的问题,一个改良与革命赛跑的问题。

于是,胡、温新政的名义诉求就是“和谐社会”,这实在是英明的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与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史禀承同一个风格,胡、温新政中的追求公平、构建和谐,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

前不久,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说了一句狠话:“清算第一桶金就是否定改革。”作为工商联领导,胡德平当然要为企业家说话。同时,胡德平的这句话,也清晰地表明,在追究财富来源上的正当性、合法性上,来自政界的压力与民间呼声也是挺大的。

自然,中国改革开放的这种阶段性特点,将直接影响企业家的命运。

原罪与清算

关于原罪与清算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谈的。所谓原罪,本来是个宗教概念,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些人性缺陷,需要教徒用虔敬之心去忏悔,用行善去救赎自己的灵魂。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能明白中国企业家的确有与生俱来的缺陷:虚假注资、关联交易、权钱交易等在商业拓展中几乎不可避免。总设计师定下来一条“不争论”铁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政府部门为了政绩,实际上也给予了企业家法外特权。因此就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局面,不查你便罢,只要查你,你就无法逃避。

有人指责政府部门没有善待企业家,这是不对的。事实恰恰相反。

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为了GDP,为了政绩,对企业家总的原则是恩宠有加。地方政府的立场可以理解,那就是避免企业震荡,影响地方经济。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早在顾雏军收购美菱时,证监会就提醒过被收购者:“顾雏军资本实力不足,你们要注意。”监管部门不是采用强力制止的方式,而是采用委婉的提醒方式,采用延迟批准的方式。这表明,证监会对地方政府、对企业,态度上是迁就的。

顾雏军把几亿资金在科龙与格林柯尔之间来回倒账,在规则健全的资本市场,早就应该下课了。好在国内资本市场大家都是一样,比顾雏军出格的也非鲜见,法不责众而已。

但顾雏军高调的媒体化生存,给他带来了大麻烦。尤其是郎顾之争,引发了一场政治合法性危机,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不争论”铁律被消解了,全民性的争论开始了。这才是顾雏军倒台的深层原因。

自然,清算不仅仅是个仇富与报复的问题,这牵涉到财富来源上的正当性,以及一个社会的价值正义的原则性问题。创维的黄宏生不过挪用几千万元创维的资金去海南做房地产,就被香港廉政公署治以重罪。原因很简单,创维是在港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本质上产权属于全体股东,经营者无权挪用企业资金去干其他赢利事业。这是一个全世界通行的规则。破坏这条规则,资本市场就不可能是健康的、安全的。秦晖教授曾经形容有些人是“抢来本钱做生意”,如果不清算,抢和被抢的人怎么能和谐相处呢?所以,没有清算,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和谐社会。

但是,原罪问题又在市场经济建设之初是为大家忽视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被默许的。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有可能危及社会秩序的情况下,清算便不可避免。企业家便有了双重的角色界定。

所以,中国企业家比西方有充分自由的地方,比如,不必担心工会,如果是上市公司则不必理会中小股东的权益。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产权、资本流动自由、市场准入、抵御合法侵害等方面不如西方。而今,更要加上一条对原罪的清算问题,这也算是企业家在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吧!

理解清算的不可避免性,自然对企业家的行为选择具有深刻意义。

企业家要学一点政治学

中国企业家受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太大,但这不能怪企业家,因为中国思想舞台上一直只有经济学在表演独舞。

中国的学术界、思想界,是经济学一家独大。其他如法学、社会学等则无足轻重,而政治学的许多内容在中国都属于敏感话题,不能深入讨论。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反对任何形式的管制和社会福利,主张彻底地放任自由。从经济主张讲,他们可以被称作是“市场原教旨主义”;从他们的社会主张看,基本都属于社会达尔文主义。

张五常说中国的市场比美国还自由,可不是说着玩的,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张的说法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在纯经济范畴,新自由主义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经济学天然有越界冲动,他们一旦把经济学原理用到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则必然谬误。

比如,国内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一个观点:官员在改革开放中损失最大,如果不想革命,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赎买官员手中的特权。该经济学家没有解释,特权是怎么产生的,赎买特权来后,交给谁来掌控。其实他也肯定说不清。这些问题,在政治学中,早就有明确答案。如果真是照他的处方搞赎买,恐怕革命能至少提前三年。

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企业家要认清中国社会的现状与未来,确保自己能够像诸葛亮那样“苟全性命于乱世”,可以不学经济学,但不能不学一点政治学。政治学会告诉你如何建立一个消除结构性阶级对抗的、人人有安全感的开放社会和现代公民社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决定顾雏军命运的关键不是证监会立案,是那个由多位经济学家出席的“科龙之路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把郎顾之争引发的全社会争论推向了一个新高潮。社会分裂着两大阵营,一方面是少数既得利益者,一方面是庞大的利益受损者。大争论背后当然有大政治,而顾雏军这个政治门外汉,无意中深陷于政治漩涡之中,而且还担当起了一个肇事者角色。谁能帮他?又有谁敢帮他?

因此,企业家要成功,还需要加上一条,必须让自己也成为政治家,这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尤为重要。

从结构设计上确保安全

企业家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自由与财产安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从政治角度,分析大势,寻找一种长期性的趋利避害策略;第二个方面,企业本身在结构、流程上调整与规划,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一个方面只适合小圈子交流而不适合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讨论。而第二个方面,则是企业家可以自我掌控和预防的,完全可以通过设计好企业的资本结构洗白自己,因此值得重点讨论。

我们回过头来看顾雏军,他其实在组织结构与资本结构上犯了大忌。

顾雏军在国内的收购,主体是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扬州),这是专门为了收购而设立的公司,实际上是个过账用的空壳,收购完毕后,公司就没什么存在价值了。收购家电,收购汽车,百亿级的庞大资产,都是以格林柯尔名义收购的。

但格林柯尔却完全属于顾雏军私人,因为工商注册方面的规定,不能注册一人公司,所以顾雏军把老父亲拉进来,在他名义下挂了10%的股份。

这样的设计虽然是便利了,但从开始就埋下了安全的隐患。后来沦落到清算的时刻,顾雏军怎么也逃脱不了干系,因此与黄宏生的命运有了天壤之别。

收购完成后,整个格林柯尔系要做的工作无非就两大类,一个是产品经营,另一个资源整合与资本结构的整合,要迅速厘清资产。这些资本功课,必须有一个履行资本中心职能的投资管理公司。

相反,个体户式的运作让企业所有的安危都系在顾的一人身家上。顾雏军所要管的只是资本中心这个层面,但现实中,他的手一直插到成本中心。当顾遇到麻烦,不仅企业的利润来源受到影响,连资产经营都出了问题。以美菱为例,它拥有地皮1500亩,其中位于市区的180亩地,现价达到8亿元。剥离、出售非经营性资产及不良资产,大体可以变现10亿元,如果有了资本中心,资金周转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遗憾的是,顾雏军不会想不到,但已经没有时间去想,更没有时间去亲自执行。

因此,从战略角度说,顾雏军的最大失误是他没有建立起一个资本中心,从而公司化格林柯尔系,保障整个格林柯尔系的健康发展。而顾雏军个人化运作使得他的企业缺乏危机产生之后的最后安全保障——财产安全也没有了。而国外专事并购业务的产业资本集团,一定会在组织架构上设立一个投资管理公司,一个资本中心、决策中心,负责战略发展,协调各个产业、企业之间关系。顾雏军的收购,不是公司行为,把顾雏军叫做“并购个体户”一点也不冤枉。

同样的企业还有。由于公司结构设计上做了规避,虽然物美董事长张文中因涉及沈志华案,辞去了公司董事长和执行董事职务,但公司能存续下来,张文中的股权也能得到保留。黄宏生出事后,黄氏家族成员相继退出董事会,但是,黄氏家族的大股东身份没变,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影响力还在,只是方式要间接些。这就是公司化经营的好处。

当周厚健声称海信完成了对科龙的“零成本收购”后,也就意味着顾雏军在科龙拿不到一分钱了,顾雏军的财富故事已经终结。在这方面,黄宏生、张文中他们,比顾雏军要幸运得多。

顾雏军个案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企业家要自己善待自己,及早从结构中规避风险。

[编辑 王孟龙]

E-mail:chinacbr@vip.163.com

猜你喜欢
顾雏军企业家
草民顾雏军:名利双失的14年
“资本狂人”顾雏军改判记
顾雏军案改判:部分罪名被撤销
星盘中的企业家
张文中清白了,顾雏军案真相也该水落石出了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激发企业家精神 赢创直销新未来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