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的跨跃

2007-03-05 06:50何茂春包家赫
中国海关 2007年1期
关键词:边贸外贸竞争力

何茂春 包家赫

西部外贸竞争力的提升,关键是能否建立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城市,通过城市的综合经济效应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贸易结构和贸易地理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西部一些城市的外贸跨越式发展就是一个重要亮点。近日,根据海关总署统计司统计数据编制的《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十五”期间,我国西部城市的外贸竞争力有了飞速发展。在城市外贸水平竞争力前20强中,新疆的博尔塔拉州由2001年的第33名跃升至第8名,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则由第100名上升至第15名;在城市外贸效益竞争力20强中,新疆乌鲁木齐市在“十五”期间上升了81位,由92名跃升到第11名,伊犁自治州上升了71位,由84名上升到第13名;“十五”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出口分别增长了12倍﹑15.6倍和3.6倍,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向前发展,同时在水准上也实现了跨跃式增长,由入世之初的榜尾挤入2005年的前20强。

在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方面,西部已经开始由边境小额贸易单一形式向多种贸易方式并行的格局转变,由资源性产品长期占主导地位向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倾斜,由纯贸易行为发展到投资设厂,涉及范围包括石油﹑纺织﹑机电﹑建材﹑食品加工等众多领域。同时,我国加工贸易也因比较优势的西移而呈大举西进之势。

天时地利人和

“十五”期间,边贸的快速发展在西部城市外贸竞争力的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和地缘优势,以及对外开放的深化所给予的市场机遇,给西部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相对封闭的经济模式已成为过去,国内外投资者纷至沓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出口先导的边贸经济新格局。例如,到2004年,新疆边贸已经连续9年占据新疆外贸的半壁江山,成为新疆外贸的重要支柱。而西部边贸经济在“十五”期间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机遇的及时把握、贸易条件的优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具体的推动因素因时、因地而异,但我们仍能从中总结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周边国家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贸易环境的改善为西部边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发展,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经济走出低谷,逐步复苏,相继告别“短缺经济时代”,消费能力大大增强。此外,中亚国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加快,市场秩序和执法环境趋于严格。

另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和深化,也为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极大机遇。随着中国全方位外交政策的实施,中国与周边国家相继解决了边界等历史遗留问题,睦邻互信关系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6国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深化,为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由于该组织对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的打击,使得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边界成为和平友好﹑睦邻互信的边界,为互利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区域经济合作职能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的加强,中国与上述国家的经贸合作还有很大潜力。

从实际条件看,我国通过发展边贸来促进相关省区经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我国西部地区,从北向南有新疆﹑内蒙古﹑甘肃﹑西藏﹑云南﹑广西6个省区与蒙古﹑俄罗斯﹑阿富汗﹑越南等12个国家毗邻,边境线长达1.3万多公里。各省区高度重视边贸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沿边﹑沿疆的有利条件,搭乘国家向西部开放战略全方位实施的“东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实行贸易兴边政策,是西部外贸竞争力提升的内在因素。

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大大提高了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增强了该地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对外开放的能力。现在,西北已经形成了通向中亚5国的国际铁路﹑公路和航空相结合的国际大通道网络,为边贸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我国与相关国家的接壤地区,多数是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条件较差的地区,边贸地区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实施和西部基础设施的完善,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善必然会加速西部边贸的发展。

飞跃背后的隐忧

虽然“十五”期间西部城市的外贸竞争力有了快速发展,但其外贸与经济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西部城市受地理区位﹑口岸物流及其贸易辐射能力的限制,出口市场单一,等价数目分值均在3分以下。

其次,主导西部内陆省区出口的初级产品和低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方面外溢功能较弱。按照测算,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鞋类产品的带动度仅为2.4,与高端机电产品﹑成套设备3.9的带动度相差很大。

尽管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已在逐步改善之中,但其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能力还很薄弱,产业内部缺乏领军企业,无法加强整体的“群居效应”。在本次调查中,西部城市无一进入外贸发展竞争力前20名,绝大多数城市的投资进口设备价值和大企业数量远低于上榜百强城市的平均水平。

此次调查中,排名较高、发展较快的西部城市都是从边贸快速发展中得益的边境城市,而其他一些内陆城市和省份则外贸竞争力提升缓慢,甚至出现下降。实际上,即使是在西部省区内部,发展也极不平衡,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无一城市入选外贸百强城市。

另外,西部城市普遍存在的能源和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社会责任等问题,也使其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西部地区GDP平均消耗的能源和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安全、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状况也不理想。积雪、冰川大量减少,自然灾害频仍,对东部气候和环境的恶化产生了不良影响。全国性的政绩攀比、GDP攀比和开发区的恶性竞争,给污染行业西移提供了巨大动力。西部外贸的大跃进,背后是我国大后方的生态牺牲。西部是否要走中部、东部的老路?国家制造业经济是否要大举移到风水的源头——西部?不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西部的社会文明进步出路在哪?发展和环保有无平衡点?这些问题还没来得及细论,西部就大踏步融入经济全球化了。

西部发展的若干设想

西部各城市的比较优势较少,无法当作国家外贸的主要依赖,不能以短期的飞跃作基数为未来加码。虽然西部发展边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应看到,俄罗斯﹑中亚﹑东南亚这些周边邻国和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消费能力有限,和欧美的巨大市场不可同日而语,与这些国家的边贸很难做大做强。此外,边贸城市一般是中小城市,对周边的带动力并不强,辐射效应较弱。中西部地区虽然可以通过巨额的交通投资来弥补区位劣势,但交通成本的上升使产品——特别是资源产品——的竞争力受到不利影响。此外,经济结构单一,计划经济影响,教育水平落后,人才资源缺乏等不利条件也无法在短期内解决。

但是,随着国家惠西政策的性质发生变化,西部应借势顺变取得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使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国家对其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现在,为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国家也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西部发展。同样是优惠政策,其性质却发生了变化:当年的优惠政策是“顺市场调节”,即政策调节和市场自发调节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今天的支持政策却是“逆市场调节”,目的是弥补市场缺陷、校正市场偏差。

西部发展的评审体系中,应加快落实循环经济、绿色GDP的新标准,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过去,东部地区的发展主要靠数量扩张来实现。由于20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需增长减缓,内需动力不足,大多数传统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不可能再仅仅依靠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城市外贸竞争力不能局限于规模和速度,单纯追求贸易输出的巨额增长往往会以牺牲宝贵资源及可持续发展为代价,同时会带来初级产品定价权旁落的问题。从市场需求看,当年面对短缺经济,东部产业发展可以通过填补供不应求的缺口来获得增长空间;而在今天,面对相对过剩的经济,中西部的产业发展已经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空间。从对外开放的态势看,当年东部地区是依靠优惠政策参与国际分工,国内市场处于高保护状态,为幼稚产业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保护期;现在,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开放,国际公平竞争FLO标准、SA8000标准和多哈谈判新议题都涉及到可持续发展问题,西部外向型经济竞争压力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其外贸战略也应相应纳入更多的国际意识。

总之,城市外贸竞争力只是城市综合实力在外贸领域的体现,离开综合实力单独讨论外贸竞争力是没有意义的。从此次排名中可以看到,即使排位靠前的西部城市,在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软环境建设﹑科学教育水平﹑吸引外资能力等方面也与东部地区相距甚远,城市综合竞争力并不强大,可以说,这是一种没有依托的外贸竞争力。而另一方面,城市外贸竞争力的不平衡正是我国整体经济中东﹑中﹑西不平衡的直接反映,因此,西部外贸竞争力的提升,关键是能否建立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城市,通过城市的综合经济效应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十五”期间的外贸发展,人们看到了西部的希望,而“十一五”期间,从西部的科学发展中受益的,将不仅仅是中国西部,还将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

猜你喜欢
边贸外贸竞争力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中尼昔日最大口岸开通提速西藏边贸发展
春到边山河
小镇边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