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的命运 (之一)

2007-02-28 08:39
董事会 2007年2期
关键词:论战风水培训班

子 余

中国人善于思辨,文客多于工匠,文章多于事业,“师爷们”的椅子日见增多,许多人更希望将它的朝向挪正。这是当代文化多元化的直接结果之一。在这种气候中,“祖国传统风水”渐渐抬起了头,大有《周易·乾卦·九二》那种“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趋向。然而,一场论战风云乍起,风水本身的命运却面临了史无前例的风生水起。

2005年初秋的十朝古都南京,传统风水同样也披上了“龙袍”,拉开来“龙来了”的序幕,于是,一场“风水三幕戏”便在中国大陆悄悄地上演了。当然,不论出于善意还是恶意,那些入戏的人们无不是为了一睹“龙袍里面包裹的究竟是不是龙的真身”。

本期,我们先说这场“风水三幕戏”的第一幕:风水也想步入启蒙的殿堂。

据2005年9月5日,《金陵晚报》头版的《“建筑风水”正式登上南大讲坛》的文章透露: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将与建设部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中心合作,共同举办一个建筑风水知识培训班,同时验发“建筑风水文化执行官(师)”的资格证书。当时,海内外许多知名媒体都迅速转载了这条消息,一场关于“风水学说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的争论便一下子将两个主办方推上了前台。由于包括清华、北大、武大等中国知名高校教授所组成的“当代风水学院派”欣然加入,这场论战的“文化性”便远远超过了民间“山头门户”之间的骂战,长久以来被社会习惯地称之为蒙昧的风水,在其为自己验明正身的同时,似乎更想展现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启蒙作用。

自然,由现代科学执掌牛耳的社会并不允许已经被贴上“蒙昧”标签的风水声称自己既具有文化,更不允许风水“发挥启蒙作用”。依靠网络等媒体所展开的论战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有关方面的干预下,原定于10月1日在南京开班的“风水培训班”延期了。在“纯属个人行为”的一纸申明下,校方将这次培训班的责任指向了主要发起人。过了一个多月,论战逐渐平息下去,反对者们也不那么咄咄逼人了。这样一来,关于风水的论战悄悄转了自己风水,培训班也适时地变身成为了研讨会。于是,在新中国的历史上,2005年11月29日到12月2日期间,“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与住宅环境研讨会”终于第一次在北京国务院第二招待所悄然地召开了。

对此,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于希贤教授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栏目访谈时说道:“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包括美国最著名的伯克利大学在1973年就开始招风水的博士研究生。日本有2200所大学,其中110所大学都正式地开风水班。在这种形势之下,风水首先是在国际上热起来了。他(比尔·盖茨)跟我的朋友讲,他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要开微软公司的分公司的时候,选择住房都要请风水师看的,风水师不看过他不敢用这样的房子。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中国文化最高的境界,就是要追求和谐。什么是吉祥的好风水?什么是好风水的住宅,好风水的城市,好风水的乡村?就是一种和谐的这个环境。所以,风水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调节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一种和谐的、吉祥的一种方术,也就是一种艺术。”南京师范大学的张栋杰教授认为:“风水学说的理论体系相当庞杂,但总的来说,风水学说追求的就是四个字‘天人合一。如果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就是让住宅及其周边环境与居住者达到最和谐的状态。”

其实,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于2004年4月份发布的《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已经明确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正确理解住宅风水与现代居住理念的一致与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接着,在2004年下半年成都举行的建筑创新研讨会上,西南交大建筑系教授、四川省建筑师协会副会长张先进首次提出自己的“风水建筑理论”,让到会专家耳目一新。他认为,“修建房屋是要讲究风水的,风水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被蒙上了迷信的灰尘,现在到了需要将灰尘拂去的时候了。”他说,风水归属于传统的八卦理论,始于人类最初朴素的环境观,它的内核其实就是中国人古老的人居环境,包括水源、林木、阳光、地磁、山脉走向、地形、温度、湿度等多方面自然生态条件有机的结合。张教授说,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之后,“风水建筑”已经被蒙上迷信的色彩,所以很多人修房造屋要选时辰、杀鸡等,拂去这些迷信的灰尘之后,风水有其相当多可以吸纳和研究的精髓。

风水学说的支持者似乎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这就是“城市规划不合理让传统风水抬了头”。北京建工学院的韩增禄教授认为,古代风水学说的优秀之处,实际上已经部分地被现代人所忽略了:“风水讲究城市整体布局,整体协调,强调建筑之间的合理距离,强调人在其中要舒适自在。这都是现代建筑最缺乏的东西。”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也认为:“我们的建筑理念和信仰,确实出现了问题。”“风水是建筑和城市的传统评价标准,打破传统风水观念许多年后,人们忽然发现城市和建筑反而变得更加糟糕了,人们需要寻找新的信仰和规则。”

当然,反方也是紧急跟进:2005年9月6日的《扬子晚报》发表了名为《“风水文化大师”且慢进大学》的评论文章,对风水培训班表示了质疑。它认为:“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风水一直作为唯心主义、作为封建迷信受到批判和否定,(开设风水培训班)真不知道这是在张扬科学还是为迷信张目。”9月7日,《工人日报》也发表名为《让人看不懂的“风水”培训》的新闻观察,作者尖锐地表示:“作为传播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大学殿堂,尤其应该规避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风水培训,还是不搞的好。”同一天,《南方日报》也发表了题为《穿上“名校马甲”,风水它还是风水》的评论,表达了对风水培训班的反对态度。

在回顾为什么风水会在2005年引起学术界大论战时,俞孔坚教授是这样认为的:“风水和科学是两回事,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中国人协调人与环境的理想,是中国人几千年经验积累下来的感性认识。今天风水又热起来,只能说明我们发现缺少共同信仰和自信,并希望在风水传统中找回点什么,尽管它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很明显,俞教授的说法倾向于有条件接受风水中隐含的文化观念。

其实在中国,关心风水的人有许多,不论他们是学院派还是经验派(或有人称他们为实战派、实践派、血统派),对风水的认识都正在朝着从学究型向适用型、再向文化型升级这个共同的方向进步,其境界也在不断地从地方到国家、再面向世界这般扩大。于是,便有了“风水三幕戏”接下来的第二幕和第三幕了。

猜你喜欢
论战风水培训班
风水吉兆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曹刿论战
风水
培训班组图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一只风水罐的知天达命
画画培训班
荒岛培训班
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农药行业HSE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