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的富翁:一样处境 两种心情

2006-12-29 00:00:00彭剑峰
中国商人 2006年2期


  在高档写字楼里开董事会,与在三尺讲台上讲课,感觉很不一样。而我却每天都在两种不同的场地穿梭,上午签下一份上千万的商业合同,下午开着奔驰驶进校园,面对着一张张幼稚的脸。有人问,诲人不倦与“利润为王”有什么样的反差?这种角色的错乱也许只有自己最为清楚。
  现在我仍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教授,曾经被国内多家企业,像华为、TCL等聘为高级管理顾问,后来先后创办国内两大本土咨询公司——和君创业及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现在为华夏基石集团的董事长。
  
  一个星期一的傍晚,我早早来到了教室,调试幻灯,做着上课前的准备。这是一门为研究生开设的选修课,名为《管理咨询》。其实,上午我才匆匆从外地回京。
  此行在浙江、东莞等地的见闻,正是当天晚上课堂上的素材。其实教书教书和办公司并没有什么矛盾之处,但别人不这样想。他们说,彭剑峰没有入选教育部的跨世纪人才计划,甚至还被校领导指名不允许其带博士生。
  学生们曾说“因为彭老师的时间紧,就不可能开二三十人的小课,只能是这种几百人同时上的大课。”是的,利益的矛盾在所难免。“彭老师一年能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有些老师一年才赚几万元。别人的心理如何平衡?”
  其实对于这种事情最好的反应就是和学校的圈子基本上不来往,因为作为一名实用型管理学老师,必须有实践经验。
  不管怎样,老师这两个字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公司,大家都叫我“彭老师”,而不是彭总。在我的各种介绍资料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甚至曾任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的经历也是必列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