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6日凌晨,双方在香港达成了最终的协议。”说到这里,参与了谈判全程的郭凡生脸上一副“轻松搞定”的表情
“马云的话鬼才相信”,慧聪国际CEO郭凡生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他甚至不无挑衅地表示,慧聪国际与环球资源的结盟——两家公司共约1.5亿美元的营业额才是“国内B2B市场的第一”。
2006年5月31日下午,当郭凡生与环球资源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韩礼士并肩出现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时,意味着慧聪这家国内最早的B2B 巨头之一从此多了一个“帮手”,在此之前,慧聪国际与环球资源已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谈判。
根据协议,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贸易促成者,环球资源从IDG手中收购慧聪国际10%的股份。韩礼士表示,此次股份转让将在今年6月底之前结束,转让完成之后,环球资源旗下子公司TMH将成为慧聪的主要股东,连同环球资源已经拥有的1.24%股份,共拥有慧聪国际11.24%股权。
随着环球资源的入股,中国互联网B2B领域变得更加热闹。在去年夏天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软银注资铭万之后,备受冷落的B2B电子商务市场似乎在2006年迎来了新一轮热潮。
揭开神秘面纱
然而,在热潮之中的慧聪国际,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就陷入亏损漩涡。随之而来的,则是公司的无奈整合——对旗下中国搜索和华媒盛世进行了剥离。此后,抛弃了与B2B无关的一切业务的郭凡生打定主意:专注于B2B,同时寻求一个战略伙伴共同发展。
早在2005年,“双方就都有意愿想要寻求一个能优势互补、共同开拓中国地区贸易的战略伙伴。”郭凡生回忆说,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一家投资银行,两个企业“一见钟情,相见恨晚”,马上进入了合作的谈判阶段。
慧聪与环球资源的谈判历经一年的时间。尽管合作的业务方面进展相当顺利,但是由于双方分别在香港以及纳斯达克上市,“导致很多法律方面的条款需要处理”。经过一年的协商之后,“2006年5月26日凌晨,双方在香港达成了最终的协议。”说到这里,参与了谈判全程的郭凡生脸上一副“轻松搞定”的表情,在他看来,这是水到渠成的一步。
其实,在慧聪国际与环球资源的并购案中,迄今为止还没有揭开面纱的是一条神秘协议,——在此次收购完成后12个月内,环球资源随时可以增持对方股份至大约35%,以达到收购慧聪国际的目的。而且环球资源同意在执行该选择权之后,其对慧聪国际股票的收购价格每股将增加0.64港元。
这是一条让人揣测的协议,但恰恰说明了环球资源的收购意图——不愿意以目前股价一次性收购,而是选择在一年后付出更大的收购代价,这多少表明环球资源对此次合作持谨慎态度。无疑,如果一年时间里这种合作不能带来可预见的收益,环球资源可能会选择保守持有,甚至择机退出。
显然,对于环球资源而言,这个拥有来自全球逾2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6万多位活跃买家的B2B巨头,尽管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贸易促成者,但在此次的收购案中,并没有显露出如同国内B2B市场参与者一样的狂热。
两个草根的兴奋
一个是在中国经营了12年,拥有几百万供应商的本土公司;一个是有着35年帮中国出口经验的国际巨头,当这两家企业“肩并肩、手牵手站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人会预测出准确的结果,或许,众多的买家会得到更便宜的产品,卖家的规模也会更壮大。
郭凡生表示,在将来慧聪网举办的采购交易会和买家采购会上,将出现更多国际买家的身影,这无疑是与环球资源合作的结果。另一方面,环球资源也将组织更多的供应商向中国出售他们的产品。
“两家公司在业务上实在是太互补了,环球资源主要做进出口贸易,而慧聪则是中国大陆领先的电子商务服务供应商,强项在于内贸。”郭凡生称,两个企业其实又有着类似的奋斗经历。当兵出身的郭凡生风趣的形容:“两个草根公司,都是从一个钢板起家,他们更理解中国大量的靠一个钢板过活的企业,不但能够在概念上给他们服务,还能够做到真正的理解他们,真诚的合作。”在他看来,相比于许多公司之间的合并失败案例,慧聪与环球资源的合作是“先恋爱后结婚”,双方对各自的业务非常的了解,所以“一定能够成功”。
郭凡生坦言,最终选择与环球资源合作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慧聪自身在资本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上“还需要学习”,而此番合作可以帮助慧聪“同国际市场完美对接”。
环球资源入股慧聪之后,反应最明显的是资本市场,其中慧聪股价上升了17%,至目前为止,股票价格在1.7港元以上;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环球资源,其股价也有上扬。
郭凡生觉得,几年前,慧聪在资本市场上的经验不足,所以,“缺乏经验的团队提前几个月走进了香港市场”,对此,他大胆而自信地假设,“如果当时慧聪带着2亿的营业额,几千万的利润,走入的不是香港而是纳斯达克,今天的股价会怎样呢?”他甚至坚信:“这并不是股价的短期上涨,而是慧聪价值的合理回归。”
结盟之后的韩礼士和郭凡生,显然都对未来充满着乐观的情绪,两人均表示:双方的合作是基于互补的业务,而并非竞争的压力。而且,困扰慧聪的问题正是环球资源的优势,环球资源遇到的麻烦却又是慧聪的长项。当这样的两个各自领域里的“行家”并肩前进的时候,究竟将产生多大的商机以及盈利空间,想一想,都会让韩礼士和郭凡生感到振奋。
与马云争当大佬
谁是中国B2B市场老大?这样的争论在慧聪和阿里巴巴之间,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而阿里巴巴CEO马云与郭凡生在这个问题上也总是会针锋相对。
根据2006年2月中国社科院《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阿里巴巴以87.2%的绝对优势占据B2B领域的第一名,即使慧聪国际与环球资源两者相加也不足15%。然而,郭凡生对这样的数据不屑一顾,他说,“国内没有令人信服的市场调查数据,说市场份额没有说服力,应该看公司的收入。”
郭凡生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阿里巴巴还没有上市,因此马云说的数字并不能得到验证,马云的话鬼才相信。”郭凡生甚至不无挑衅地表示,他相信马云不敢以法律的名义公布具体的数据,证明自己第一的位置。随即,郭凡生提供的来自2005年慧聪国际与环球资源的财报显示,两家公司的营业额共约1.5亿美元,他肯定地表示:两者相加才是“国内B2B市场的第一”。
正如韩礼士所言,B2B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而应包括所有为买家与卖家撮合的行为,比如展会、黄页杂志等形式的资源。显然,专注于线上平台的阿里巴巴在这方面相形见拙,郭凡生注意到对手的一个细节是:在2006年春季广交会上,阿里巴巴尝试性地做了一些黄页广告杂志,这或许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并开始扭转自身在网络之外的劣势。”
虽然对于双方来说,慧聪和环球资源的合作还是有其互补性的。然而,这种合作能否有效挑战目前的“老大”阿里巴巴,业界还是各执一词。易观国际认为,环球资源入股慧聪,着眼于利用双方在业务上的互补性协同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垂直行业更深的挖掘。
拥有着雅虎门户、搜索引擎、淘宝C2C等品牌的阿里巴巴,显然有着较强实力的业务线可以与B2B协同,对手的竞争优势也日渐受到郭凡生的关注。
果然,在与环球资源战略联盟之后,慧聪网又推出了新版即时通讯工具“买卖通IM”。买卖通IM是在原买卖通服务组件“买卖通TM”的基础上所做的全新改版,可以看出,在与阿里巴巴的交锋中,慧聪网也正有针对性地加快步伐。
其实,环球资源和eBay的合作背景也被看作是慧聪的下一个“助力器”。郭凡生更是毫不讳言,“慧聪也有可能和eBay合作,在一些峰会上,两个公司的CEO会有机会见面、探讨,这种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能产生我们的合作。”郭凡生笑称,“当然,没有哪些企业之间是不能合作的,除非其中一个企业已经死了。”
从一个14.8万元起家的小公司、最早的国内商情服务提供商,到今天B2B领域里的巨人,慧聪的“中国式”成长和草根出身的郭凡生,仿佛有着惊人的神似。
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上市、业务转型等变革之后的慧聪,随着环球资源等国际战略伙伴的加入,这家B2B企业的脚步似乎越来越坚定,郭凡生甚至明确“暗示”:将来慧聪还会转向纳斯达克,“如果这件事做成了,那就是慧聪的又一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