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是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源头,提高项目综合管理水平,尤其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评估以及成本管理水平,是实现企业预期收益的根本保证。
一、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工作的历史阶段
在施工企业,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成本考核或成本评估阶段。这一阶段侧重于成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对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分析认定,时效性不强,是一种事中或事后的考评。在一定程度上为完善和改进企业项目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核定,由依据成本考核结果对项目进行评价到依据项目对指标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是经济效益评估工作的一大飞跃。但这一阶段的弊端也很明显,即指标的核定不完全是依据评估测算,经验因素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指标一年一定,科学性和时效性都不是很强。可喜的是,这一阶段由于加强了考核指标的兑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项目管理水平在这一阶段有了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加强了对项目经济效益的事前评估,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上给予了充分重视,经济效益评估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均有所加强。
(二)项目经济效益评估的具体做法
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是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一环,贯穿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项目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依据这个指导思想,我们设计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估工作的主要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划分两个层次、实施三个阶段、实现一个目的”。
围绕一个中心,即以提高项目综合管理水平为中心。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保证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效益的提高反过来会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划分两个层次,即公司评估和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基础,公司评估是保障。
实施三个阶段,即项目评估按开工前初评、施工过程中评、竣工后末评三个阶段进行:
1.开工前初评阶段,主要由经济效益评估小组组织实施,评估小组预先安排项目先期上场人员收集整理项目中标通知书、业主招标文件及补遗书、投标文件及降造前后预算对比资料、施工合同、联营体合作合同及任务分割合同、施工组织设计、上场施工队伍及施工机械设备配置、物资采供渠道及质量要求等资料;评估小组到达现场后根据项目提供资料逐项调查核实,同时要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对项目部的定员定岗、经费开支标准、外部劳务使用等工作进行指导,科学预测工程项目效益目标,作为考核的依据。
初评阶段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评估小组的组成要包括计划、财务、工程、劳资、物资等部门人员,特别是投标过程中的报价和施组人员一定要参加;二是要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切忌“走马观花”;三是评估过程中对可能引起成本变动的地方政策、民俗及其他事项无法准确估计时,要专门登记作为评估报告的特殊事项,在今后的评估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四是对项目部人员和经费标准做出硬性规定,避免项目经费开支过高,侵蚀项目效益;五是对于初评亏损的项目要制定合理的扭亏指标,扭亏指标是指令性的,任何项目不得拒签。
2.施工过程中评估阶段实际上是成本管理过程监控阶段,在这一阶段要重点考核工程质量与安全、工期进度,控制工程计价结算、财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修正初评结果,对于初评阶段专门登记的特殊事项发生变化的也要及时修正效益指标,并对中评阶段项目的工作给予评价,阶段兑现。对可能发生大额预亏事项和工程款拨付滞后、拖欠严重的工程项目要及时采取跟踪监管措施,确保效益目标的顺利实现。
中评阶段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中评主要由项目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并定期将中评结果上报公司领导小组,公司领导小组仅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评估;二是中评和成本考核均是项目管理的连续过程,要定期进行,不能机械地理解为项目中期进行一次评估。
3.竣工后考评阶段,指项目竣工移交后,结合对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一并进行。将审计结果与前两个阶段工作业绩进行全面综合对比考评,根据最终结果做出项目评估结论,提出奖惩建议,报公司领导小组审定。
末评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将本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第一个小阶段是竣工并初验结束后进行,对前两个阶段评估的执行结果进行评价,提出奖惩意见,并对终验前的工作给予布置,结合变更索赔、工程维修、劳务队的清算等情况对项目责任人下达扭亏增盈指标;第二个小阶段为项目终验后,对上一阶段的工作和指标单独考核兑现。
实现一个目的,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
二、经济效益评估面临的矛盾及问题
项目经济效益评估在施工企业经历了由无序到有序、自发到自觉、经验到科学的一个过程,尽管成绩明显,但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投标过程中的成本测算同经济效益评估相矛盾的问题。根据评估经验资料反映,经营承揽中的成本预测往往同项目上场之后的效益评估表现出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编标人员没有实地踏勘现场或不认真,走马观花,编标过程中对一些问题没有认真分析和调查,而是凭个人经验想当然地判断;二是项目上场后由于资源配置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所致。
(二)内部定额的使用问题。为规范经济效益评估和成本核算,各个施工企业均制定了《内部施工定额》,但从项目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一是定额中部分工程项目单价与当地市场单价差别较大;二是部分工程项目周转材料一次性投入较大,而《施工定额》规定按次摊销;三是公司在建项目地域差的调整系数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
(三)项目缺乏经济效益自评的过程。从对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反映,大多数项目上场以后没有对经济效益进行自评,或虽有自评但不是基于客观实际的原则进行,个别成本项目数据脱离实际,甚至个别项目将虚增的费用开支和大额工程维修费作为效益评估的成本项目上报,给公司经济效益评估工作人为设置障碍。
(四)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管理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进行项目经济效益评估,亟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近几年企业偏重于经营工作,弱化了计划部门的职能作用,使得经济效益评估工作只能依靠财务和审计部门进行,受专业的限制,评估结果准确性不是很高,影响了经济效益评估工作的效果。
三、对策及措施
(一)建立经营报价交底制度。工程中标后,投标报价人员应收集整理投标报价资料,主要包括:招(投)标文件、预算资料、降造比例等,重点应说明报价依据和成本预测。以上资料分别移交公司评估部门及项目人员,实现经营报价的交底过程,便于评估部门和项目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也便于领导正确决策。
(二)合理运用内部定额,定期发布价格信息。企业内部定额是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不能作为唯一依据。建筑市场错综复杂,价格风险瞬息万变,作为市场价格依据的行业定额不断调整,专业分包及劳务分包价格日趋上扬,施工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一成不变的内部定额境遇非常尴尬,按期发布价格信息作为对内部定额的补充应该作为企业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
(三)成立专门机构,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经济效益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已被多数施工企业所认可,其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得到普遍认同,目前多数企业都成立了成本管理部,配备了专业人员,但同时具备施工、计划、财务、物资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少,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应尽早提到企业决策层的议事日程。
(四)经济效益评估要适应建造合同会计准则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建造合同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要提前确定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这同企业对经济效益评估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在会计核算上明确了成本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各级财务人员要充分重视建造合同会计人员准则的使用问题,深入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驾轻就熟地使用该准则,企业也要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规划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把经济效益评估和成本管理做得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