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府审计质量的对策

2006-12-29 00:00:00闫玉瑾
会计之友 2006年19期


  【摘要】审计质量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进一步提高政府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就如何提高政府审计质量提出五点对策建议。
  
  一、搞好审前调查工作是提高政府审计质量的前提
  
  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安排审前准备工作,要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不能带有随意性;审计方案的内容要周全、详细,分工要明确、合理;审前准备工作要到位,要让审计人员全面了解审计目的、内容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之前应做好审计调查等准备工作。对于审计工作来说,要注重调查研究,加强审前调查。否则,很容易以自己的主观臆断和推测,来代替客观发展变化的外在情况,使主观与客观相分离。
  
  二、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政府审计质量的保证
  
  审计工作是由审计人员具体实施完成的。人是审计工作质量好坏的内在因素,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实践证明,即便有先进的审计技术,较多数量的审计人手力量,但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工作能力不强,照样完成不了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审计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内在保证。在队伍建设上,不但要具备一定的量,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做到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审计才会出成果、上档次、上水平。审计人员是审计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一定高素质的审计工作者,审计既不能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更谈不上审计创新。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应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审计工作应合理、科学地把审计与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安排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促进审计人员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先进的审计手段,提高业务能力。通过组织专项业务培训、审计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补充和更新审计人员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促进业务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二是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审计质量意识教育。审计主体内部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法制教育,用马列主义时代精神武装审计干部,不断更新知识,确立新的审计思维方式,千方百计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客观地反映审计情况是提高政府审计质量的核心
  
  客观、公正、如实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核心内容。对于审计工作而言,最主要的就是去研究事物的表面现象,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理出头绪,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就要求通过缜密详细的调查取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加工,研究发现事物所蕴藏的内在联系,找到问题的症结。
  (一)要全面地了解情况,不能偏听偏信。对审计工作来说,不能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账簿和有关文件,而要通过分析性复核,观察询问,对被审计单位的全面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审计工作日记、审计证据里比较系统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情况。
  (二)要如实地摸准情况,不能被假象蒙蔽。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善于透过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册资料,发现蛛丝马迹,将隐藏得较深的违规违纪问题查个水落石出,要真正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艰苦细致甚至危险的工作。
  (三)要恰当地陈述情况,不能有事无情。审得出来、说得清楚、写得明白是审计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事实的功底,而且要抓住要害,分清层次,有情有节,把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陈述清楚,避免长篇大论,不得要领,或是数字堆砌,缺乏性质、情节和后果等内容陈述,影响审计问题的定性处理。
  (四)要深刻地揭示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审计不能就账看账,就事论事,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分析研究情况和问题。有时碰到一些特别敏感的资金,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尽力将问题弄得水落石出,不能对方回答不清楚,审计人员也就跟着说不清楚,这样审计监督很难到位。审计职业要求每个审计人员都要有究根求源、一查到底的责任感,不能患得患失,顾虑重重,畏首畏尾。
  
  四、准确地做出评价处理是提高政府审计质量的关键
  
  对被审计单位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处理,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开展审计工作,准确做出评价处理要秉持的一贯原则就是坚持联系的观点。
  (一)要联系审计监督的职能。审计机关的首要职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行使财政、财务收支监督的职能,一切工作都应当联系监督职能这个问题,视发现问题、揭露问题为第一要务。国家设立审计机关,就是要我们审计人员看护好国家财政收支,看护好纳税人的钱是怎么用的。所以,我们要切实履行好职能,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动真碰硬,不怕得罪人。
  (二)要联系改革发展的实际。审计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比如有一些审计项目,被审计单位往往涉及税收优惠与偷漏的情节。如果孤立地想问题,也许审计的定性处理是有理有据的。但与之沟通了解内情后,在了解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作定论,就会更加准确地做出评价。要吃透政策的原意和全部条文,并站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局慎重考虑,妥善处理。
  (三)要联系历次审计情况。被审计单位为什么会出现屡审屡犯的情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审计往往孤立地进行,不去联系以往的处理处罚情况。有的问题过去审计已经指出过,这次审计又出现了,那定性就多了一个加重情节,处理处罚就应该不一样。因此,在实施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调阅以往审计情况的资料,以供本次审计时参考,有屡犯情节的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出来。
  (四)要联系执法部门掌握的情况。这是发现问题和线索的一条捷径,可以有目的地实施审计,少走很多弯路。有些人习惯于查出违纪线索向执法部门移交,而不习惯从执法部门共享信息资源。执法部门掌握的情况,也是建立在群众反映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有的问题是囿于查账技术,难以进行下去,这却是审计的强项,如果把它突破了,就更能体现审计的价值。
  (五)要联系事情的前因后果。同是挪用专项资金,一个是为了发放拖欠的工资,一个是用于挥霍浪费,而专项资金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情况,那么事情的性质就会不同,处理的轻重也自然不一样。在审计处理时,一定要弄清事实、证据、情节、后果、影响等主客观条件,将审计处理处罚建立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基础上,做到依法评价处理,客观公正。
  
  五、制定审计工作监督制度是提高政府审计质量的措施
  
  研究制定审计工作监督制度,完善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情况进行监控,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对审计工作中表现较好的人员给予肯定和表彰,对故意漏审或严重失职的行为,进行追究和处理,并健全和完善审计激励与约束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质量激励制度,强化审计三级复核,严把审计项目质量关,完善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对不顾审计风险,工作草率,产生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审计人员的责任,从而促进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