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会计诚信搭建和谐会计平台

2006-12-29 00:00:00吴澄琨
会计之友 2006年21期


  【摘要】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会计诚信的缺失必然导致纷争并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只要社会每一个成员都树立了会计诚信有我在的理念,和谐会计乃至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才能得以实现。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信用水平的高低决定经济运行的效率,并最终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信用是一种社会财富,是既属于人民也属于社会的无价之宝。良好的信用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节约交易费用,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地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和发展。会计诚信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像中国现代会计奠基人潘序伦先生曾经告诫人们所说的那样:“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由此说明诚信在会计行业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是诚信呢?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也就是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而会计诚信则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会计的诚信是会计作为账房先生对主人应尽的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诚信义务具有了社会属性。随着经济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两权分离现象的广泛出现,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控,成为市场资源配置是否有效,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能否得以协调的关键。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作出如实记录,并及时向资源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报告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现代会计身上,从而使会计诚信变得更为社会所重视。
  会计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将付出成本,是会计诚信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是道德资源,在经济学家看则是经济资源。对企业而言,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我们说诚信是财富,是因为它有助于企业业务的开拓,市场的占有;我们说诚信是财源,是因为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扩大企业实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润;我们说诚信是财力,是因为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是一种重要的资本存在形式,有了它就拥有了支配更多资源的能力。会计诚信若缺失,就意味着企业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会计也就失去了灵魂。
  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但对所有者,而且对经营者都将是一种致命的伤害。尤其在证券市场上,会计一旦丧失诚信,则必然会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然而,现实的会计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比较严重的会计失信问题,践踏了会计对社会的这一基本承诺。诸如,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以及近来披露的科龙电器等上市公司通过会计信息披露的舞弊手段,欺骗为数众多的投资者,这种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仅导致了投资人惨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纷争,使正常的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的冲击,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氛围。除此而外,隐瞒收入、偷税漏税,弄虚作假、骗取贷款,欠货不发、欠钱不还等会计非诚信行为时有发生,引发了会计诚信的危机。
  然而,诚信的缺失不是今天才有的一个现实问题,而是一个历史的问题。在我国自战国以来“超稳定”地维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官僚地主政体,创造了人类史上连续文明的纪录。作为服务于这一政体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其法律结构,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为维护其至上而下的超稳固的金字塔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上下间的关系相对位置的不可易位,决定了忠诚、孝顺、仁义的主体道德观念,而产生于平等关系间的诚实、信用等道德因素,则属于从属的地位,在对上忠诚与平等守信不能两全时,牺牲的必然是信用。这种以对上忠诚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主观上使诚实的价值体系显得相对不重要了,客观上也为诚实价值体系的发展留下了很小的空间。为官之道在于对上级的忠心,以此取悦于上级就可以加官进爵。个人在社会阶梯中的发展与其下级或平级的人没有直接的关系,对下级和平级的诚实守信也就失去了实用价值。由此可以看出,诚实守信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是一个绝对的美德,而是被其他仁义道德捆绑住的二流价值。
  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英国1720年的南海公司事件,美国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都是会计诚信原则沦丧引发严重社会经济后果的典型案例。就是2001年以来的美国也频发会计诚信的危机,诸如:安然公司,环球电讯、施乐公司、宝丽莱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以及被誉为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等,都是因为会计造假而破产。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会存在会计诚信危机呢?美国著名法学家麦克尼尔向我们描述了现代社会新型契约关系:是一种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即公司的实际权力已掌握在作为代理人的经理手里,所有者的权力已经非常脆弱。会计诚信原则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较为确定的时代,人类一旦进入了只有代理人而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时代,原有的会计诚信实现机制就遇到了挑战。以往有确定委托人的时候,总会有一股持之以恒的力量来督促会计履行诚信原则,而高度自由流动的委托方则会非常冷漠地对待会计诚信原则的履行状况,有时甚至希望会计丧失诚信原则,从而博取个人的利益。道理显而易见,委托方确定不变,他们必然关心会计的诚信,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明天。委托方高度自由流动,他只关心今天自己的利益,因为明天他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显然会计舞弊往往是有利于今天的委托方,正以为如此,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获得了委托方的一致默认。当然对于明天的委托方来说,这肯定是一种灾难,但真正关心企业明天的委托方,在今天是找不到的。因此会计造假损害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在西方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受害者的犯罪",会计诚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缺失的。我国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不存在确定委托方契约关系的国家,会计信息在受托方与委托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契约关系的委托方恰恰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一旦委托人变得远离企业或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那么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行为就会出现并愈演愈烈。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断走向文明的内在要求。会计诚信是和谐会计赖以存在的基础,离开了会计的诚信,就没有会计的和谐,也必然使和谐社会建设的链条断裂。有学者曾这样用会计语言形象地评价会计诚信,“诚信是会计的生命和灵魂,是会计人没有存折的储蓄,能够收到零存整取的效果,失信则是一笔待处理无形资产损失,是挂在会计人会计生涯账上注定要核销的代价”。和谐会计的建设不仅需要社会相关部门提供实现会计诚信的基本条件和外部环境,更需要会计单位和会计人自觉主动的作为。诚实守信,贵在实践,贵在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这是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必由之路。言必信,诺必诚,小信诚,大信立,会计诚信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诸如:在开展企业间的商业活动时,该供货的及时供货,该付款的及时付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在纳税交费时,应该及时足额、不折不扣,这样就可以降低征税费用,节省政府开支;在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应该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样就可以使投资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从而减少纷争和损失;在履行偿债义务时,应该诚实守信,这样就可以降低金融风险。要以会计诚信营建和谐会计氛围,我们不应该期盼他人首先去诚信,而应该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每个人都树立会计诚信有我在的理念,和谐会计的美好愿景才能够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