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繁荣以及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大量新的会计实务不断涌现,亟需开展实证会计研究,弥补传统规范会计理论研究的不足,提高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实证会计理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西方,研究会计实务“是如何”或“将是如何”。旨在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我国会计理论界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介绍西方实证会计理论。
一、实证会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实证会计理论是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兴起的一个会计学分支.它有别于传统的规范会计理论研究。传统的规范会计理论研究,主要用于指导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的制定。主要研究会计实务“应当如何”,目的是促进会计实务的规范化。20世纪60年代。实证会计理论开始出现,并初步形成了一种旨在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研究方法。1976年,美国会计学家詹森(Jensen)在斯坦福大学作了题为《关于规范会计理论的现状和规范研究的思考》,并于同年发表《关于会计研究现状和会计管制的思考》,正式提出了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概念。1978年,美国会计学家瓦茨(Watts)和齐默尔曼(Zimmerman)在美国最有名的会计杂志《会计评论》上发表了《关于决定会计准则的实证理论》和《会计理论的需求和供给》两篇文章,标志着美国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罗切斯特学派”的开始。并于1986年正式出版了《实证会计理论》一书,成为实证会计学的经典著作。经过30余年的迅速发展,实证会计理论已经成为西方会计学的主流学派,当今美国三大顶尖会计学术刊物如《会计评论》、《会计研究杂志》、《会计与经济学》上的文章90%以上都是关于实证方面的。
二、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一)提出命题。命题一般是从新的观测事实或实际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也可能是从已有原理中推演出来的。实证会计理论往往试图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出理由。比如会计“是什么”属于实证会计研究的领域,而会计“应该是什么”则属于规范会计理论的研究范畴。又如“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存在影响”,命题经过验证后可以证明是正确的,也可以证明是错误的。
(二)建立假设和数学模型,收集资料。假设,就是对提出的命题作出假想性的回答。并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首先,实证会计理论工作者必须作出一些必要的假设,以便利用这些假设和理论来收集数据,离开假设,研究人员将无法确定所要调查的事实与数据。也就无法对命题的真伪作出验证:其次,实证会计理证工作者根据假设。利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目标。对命题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实证会计理论工作者根据假设,确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范围和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实际数据和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比如要研究“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存在影响”,就必须建立假设和数学模型,按选取的样本容量,收集有关上市公司的资料等。
(三)验证真伪,得出结论。实证会计理论工作者对广泛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依据假设,确定处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方向、范围,利用特定的数量方法进行计算。用实际数据验证或驳斥所提出的假设,从而得出结论。如上例,经过验证。得出命题是正确的,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存在一定影响。
三、实证会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
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受经济学上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CAPM)的启发目前已经成为西方会计学家尤其是青年学者争先钻研的一个主流学派,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一)会计信息《主要是盈利信息》与股票付格的实证研究。规范会计理论认为。公司的会计报告是获取公司信息的唯一来源,公司股票价格总是受公司信息的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可以通过会计程序的灵活性虚报公司业绩从而操纵股票价格,这种论点进一步推演将得出所有公司都应该采用同样会计程序的荒谬主张。实证会计理论工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批驳了这一论点。在这方面首开先河的是鲍尔(Ball)和布朗(Brown),他们引入了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选择纽约股票市场上261家公司1946到1965年问的数据来验证会计盈利信息是否影响股票价格。通过实证得出以下结论:
1公司会计报告的盈利信息并不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唯一来源。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信息费争驱使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的预期经济利润趋于零。根据资本资产计价模型。企业的市场价值依存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股票价格并不是单一受公司会计报告的盈利信息影响。
2会计信息,主要是盈利信息仍将是十分有用的。实证会计理论工作者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特定关系,表明会计数据的信息潜力将向股票市场传递信息,即会计数据能传递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及其风险的信息。由于企业的市场价值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决定,但实际现金流量和预期现金流量会产生差异,形成为预期的盈利信息,将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大约在10~15%之间。
(二)报酬计划、债务契约与会计程序的实证研究。实证会计理论提出并检验了分红计划假设、负债权益比率假设和企业规模假设,三者都与企业会计程序的选择有关联,但这些变量只能在很有限的范围里预测不同行业会计程序选择方面的差异。比如。当企业实施以盈利为基础的股票选择权和分红计划,或者企业的负债权益率比较高时。企业经理往往会选择增加当期盈利的会计政策,以增加经理人员的报酬,降低违反债务契约的风险。又如,政治活动对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程序存在影响。企业的规模越大,它就越有可能选择减少当期收益的会计政策,以降低政治成本。
四、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借鉴意义
我国会计理论界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介绍美国的实证会计理论,但规范会计理论研究仍居主导地位。主要是由于我国1992年才提出要搞市场经济,证券市场起步较晚。缺乏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实证理论研究的外部环境尚未充分发育。另外。对我国大部分会计理论工作者而言。实证会计研究还相当陌生,由于缺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数量统计的知识,进行会计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在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大量的会计问题不断涌现,开展会计实证理论研究尤其迫切。
首先,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实证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已初具规模。随着QFII、股权分置改革及QDII等新措施的不断出台,金融期货交易所的设立。亟需加强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为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合理证据。 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对企业的会计选择进行实证研究。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允许企业拥有较大的会计政策自主选择权。然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的效果是否符合财政部会计准则制定的初衷?企业如何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会计处理方法?新的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如何?新的会计准则引入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否再次成为企业操纵盈利的手段?投资性房地产、政府补助、期货期权业务、金融衍生工具、资产证券化等新涌现的会计实务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只有通过开展实证研究才能得出较为切合实际的评价,为我国的会计改革提供合理有用的决策参考信息,促进我国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丰富我国的会计理论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