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探讨。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同时也是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企业利润最大化在长期的实践中由于没有考虑利润与风险的配比,往往使企业财务管理者因盲目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导致企业长期利润很低甚至是负数。同时,企业利润最大化也没有考虑取得利润时的时间价值因素,尽管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利润绝对数较高,但除去通货膨胀和机会成本之后,实际利润却很低甚至为负数。
一、财务管理与公司价值目标
随着证券业的蓬勃发展,企业价值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企业价值是企业债券的价值和股票的价值之和。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原因主要在于:它克服了利润最大化出现的与时间和风险脱节的问题。但它并没有取得人们所期望的辉煌成就,相反,还导致了比利润最大化目标更甚的混乱。
二、实现其目标价值应树立的观念
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社会环境中,现代市场经济的财务管理体制具有新的特点和作用,但由于其固有的限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正,应树立以下观念:
(一)企业利润价值最大化只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概念
利润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不可控因素。企业的利润价值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企业利润越多,越接近企业目标。以创造企业利润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能够促使企业讲求经济核算,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关心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它未考虑利润的时间价值;未考虑所获取利润和资本投入量的关系;未考虑所获利润承担风险的大小。因此,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导致企业的各种短期行为,同时还会引起企业因不能科学计量风险因素,导致决策失误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选择次优化目标。为获得最大利润而不惜任何代价的做法,是不必要也是不可取的。
(二)企业利润价值最大化不等于效益最大化
利润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净成本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收入减去生产经营支出后的余额,而效益最大化是指投入产出之比例。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效益最大化则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利润最大化并不意味着投入产出之比也是最高的。企业管理者在运用财务管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同时要提高效益之比,这
样才能使企业规模扩展与集约经营并重,效益和利润协调增长。
(三)利润最大化不仅意味着报告期的利润最大化,同时也应包括更长时期内的利润最大化
在实现当期利润目标的同时,要顾及本期的财务决策可能给以后各期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利用财务管理实现公司价值应考虑其几个价值指标
我们应考察一些辅助性的指标,对企业价值最大化方案作出正确选择。从当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如坏账过多、负债过大、成本费用过高、净资产收益率过低等)出发,笔者认为企业在运用财务管理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一)净资产收益率
它反映企业盈利的真正绩效,也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通过这一指标,可以找出企业中影响利润高低的因素和解决的办法。因为: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平均净资产=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税后利润÷销售收入)×(总资产÷净资产)
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分解中可以得出,要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就要不断提高税后利润。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销售收入,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率。同时要求企业有适当的负债,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获取更大的利润,更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二)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和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账户中两个重要的科目。存货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占用资金的高低,影响着销售成本,从而影响销售利润;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是企业坏账的根源。加强对二者的管理能提高企业的利润。其中: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三)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问题是当前企业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个企业没有盈利或者盈利过低并不是因为产品销路不好,而是因为成本费用太高。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已成为许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企业在运用财务管理体制如何提高利润的决策时,要把重点放在降低成本费用上。这就需要检查成本费用利润率的高低。成本费用
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成本+期间费用)×100%
(四)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这是考察一个企业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负债经营已成为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但负债过多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能否偿还到期债务是确认企业破产与否的界限,同时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和债权人据以借贷的评判标准。其中,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资金总额
因此,在财务管理体制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指标,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映企业是否提高了经济效益的总价值、是否为公司取得了更好的价值,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公司价值提高与否的关键问题。
四、财务管理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将“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企业利润最优大化”目标相比较,无疑前进了一大步。主要表现在:它不仅克服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等缺点,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资本保值与增值的要求。即: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权衡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报酬的前提下,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进而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财富最大化不仅考虑了取得收益的时间,而且考虑了收益与风险的关系,避免了企业由于盲目追求其利润价值而造成的行为短期化,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可以让企业更全面地经营决策。但是,在中国现有条件下,财富最大化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一)“企业财富最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
1.从非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才能确定,但又由于这种评估要受到其标准或方法的影响,因而难以准确地予以确定。2.从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虽然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显示,但由于股票价格的变动不是公司业绩的惟一反映,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因而股票价格的高低实际上不可能反映上市公司财富或价值的大小。3.我国大多数企业还不是股份制企业,而且目前的股份制企业多为国家控股企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占的比例不大,不足以代表我国企业的整体特征,也还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股东概念。所以,“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管理人员所捉摸,也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价值概念。
(二)由于上市企业大都相互参股,其目的在于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或者说,法人股,似乎并不把股价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追求的惟一目标
市场上又缺乏一个能合理衡量企业股价的机制和市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规范,市场非理性的投资远远超过理性投资,股价波动剧烈,较多地偏离了企业的真实价值。
(三)“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
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财富最终都归其所有者所有,所以“企业财富最大化”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是企业所有者所希望实现的利益目标。另外,由于企业投资者很少能参与企业的直接管理,当作为财务管理主体的企业与投资者目标不一致时,企业的财务管理就会倾向于企业本身,背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这可能与其他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理人员、内部职工、社会公众等所希望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从而不能更好地创造企业价值。
事实上,即使在一些西方国家,绝大多数企业也并非把“企业财富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的目标或惟一目标。例如:法国企业的财务主管选择的是“税后收益”和“资金的流动性”两个目标;在日本,只有索尼、三菱等少数几家大公司的财务主管选择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而其他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主管选择的也是“税后收益”和“资金的流动性”两个目标;美国企业的财务主管选择的是“每股收益增长”目标。因此,怎样利用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来实现公司的价值还需要依据本公司的实际状况来确定。
五、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
(一)我国各项规章制度还很不完善,证券交易还很不规范,所以,股票和债券价格往往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真正价值。
(二)在我国,法人股禁止上市流通,企业真正的大股东并不能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获利,他们对股价的最高化没有足够的兴趣。
(三)追求股价的最高化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正常的经营轨道。如为迎合股市的大趋势而做出某种决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企业,而是为了股东对某类题材的炒作。
(四)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相脱离,容易误导投资者,使其做出错误的选择。
(五)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式计算复杂,且大多使用估计,实际上使企业难以操作,实用性不强。
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我国当前的财务管理中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并不大。又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人提出了以现金流量最大化、现金股利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等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这些目标仅使财务管理在某些方面可供选择,并不能代表财务管理的总目标。那么,到底该选取什么样的目标才更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更能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呢?
六、利用财务管理体系来实现公司价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
无论是公司或是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组织,追求企业最大利润是每一个在市场经济中角逐的企业的现实目标。因此,企业利润最大化无论过去、现在还PTLTcO2EawOCaBLEqQBuzbF878gnQ2bi13IaslXN+Qc=是将来,都是符合企业存在的目的。由于这一目标更接近人们的认识,且看得见,摸得着,因而更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接受和理解。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最适用于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
对上市公司来说,除去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股东评价企业业绩的信息只能从其会计报表中获得。但会计报表并不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它只是企业过去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状况的事后反映,而股东在会计报表中寻找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企业利润的高低,所以,决定企业价值高低的因素,又回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上。另外,企业价值的高低是企业经营成果的外在表现。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上获得的最大益处,是能增资扩股或发行债券筹集大量资金。但我国明文规定,企业在增资扩股和发行新债券时,要考察公司最近三年是否连续盈利,也就是说,盈利指标与企业价值息息相关。只有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有持续存在的根本。
(三)企业利润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事前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在经营决策时,运用的量本利分析、因素变动分析、敏感系数分析均是建立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这些分析,企业才能明确地知道该在哪些方面加强经济核算,降低产品成本,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进行多样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财务管理工作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
(四)目前,考察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指标及其辅助指标,是以利润为基础的
利润的高低决定着这些指标的优劣,也反映着企业价值的高低。
(五)企业资产存量的重组和增量的优化配置及其企业的兼并和分立,也遵循着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六)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为了实现其价值,应考虑以下三个目标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从资本保全、资本保值增值、利润和经济效益四者的关系来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关键、是核心。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资本保值与增值;没有资本保值,就没有资本保全,就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
2.提高企业“三个能力”目标。即科学有效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营运能力是指企业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合理配置各项生产要素的能力,它对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和偿债能力的不断提高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偿债能力的基础;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有关方面都十分重视这三个能力,企业只有具备了这三个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维护利益目标。即正确地处理与协调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维护它们的合法利益。
上述三个目标的关系是: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提高“三个能力”,也必须以各种财务关系协调发展,各方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为前提;对财务活动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决策与管理,实质上是经济效益方面的决策与管理,提高“三个能力”实质上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化;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实质上是使各方的经济效益和谐统一。因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其价值,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而提高企业“三个能力”目标和维护利益目标,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直接目标或基本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企业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