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

2006-12-29 00:00:00余海辉
会计之友 2006年35期


  【摘要】本文就我国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
  
  在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的地区, 民营企业作为富有独特魅力的社会群体, 已发展成为当地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对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的确定, 民营企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 作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制度逐渐成为民营企业的内在需要。发展内部审计,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目的在于监督企业经营者有效地履行职责,为企业所有者及经营者提供管理、控制信息,促使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效益。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民营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大中型民营企业已陆续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时间不长,同时缺少有效的行业交流与业务指导,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
  我国民营企业基本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家族式管理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一大特色,尽管许多民营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由于企业所有者之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亲情关系,往往导致内部审计的职能不能正常履行。有的民营企业将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合并设置;有的民营企业在财会部门下设审计部或审计人员;有的民营企业虽然设置了审计机构,但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地位;而有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不是对企业的所有者负责,而是置于企业经营者的领导之下。以上这些情况,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失去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审计范围存在局限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如何保证民营企业的驻外机构、分公司及子公司的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是企业所有者所关心的问题。除公司本部的内部审计外,驻外机构、分公司及子公司已发展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主体,而对驻外机构、分公司及子公司负责人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亦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基本上停留在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损益的真实性与合规性的审计查证上;局限于审查企业内部制度是否有效执行上,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环境、经营理念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企业成本、如何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这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就目前现状而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学历一般较低,知识结构单一,他们中许多人是从财务部门转调过来的,有一定的财务知识,但缺少审计技能,缺乏发现问题、协调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同时,内部审计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商业秘密,有些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参与或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而企业内部又未建立起审计人员的培养机制,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缺少交流与学习机会,业务水平难以提高,使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二、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有独立性、权威性
  独立工作、公正客观、坚持原则、强化责任、淡化关系是指导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方针。内部审计特殊职责的实现,必须得到企业所有者的明确授权,内部审计的地位、职权、责任、工作范围必须能象法律一样在企业中公开发布并实施。从我国内部审计的实践来看,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在企业所有者(如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履行对经营管理者的经济监督和评价职能,更能体现内部审计的本质。理顺并明确这种领导关系后,内部审计可以直接代替企业所有者参与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是间接的。通过独立客观的审计工作能够迅速发现和反映问题以及存在的经营风险,以尽可能地缩短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经营风险及程度的了解时间,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影响高层决策。内部审计权威性的树立不仅是停留在体制管理的高层次,更重要的是这种体制能确保审计的工作成果通过所有者认可并形成所有者的意见付诸实施。
  (二)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
  民营企业存在着职能部门设置随意性较大、“人治”情况较多的特点。内部审计必须从常规的认识中解脱出来,充分结合企业特点将风险前置。审计要超前介入管理,实施尽责程度、能力评估和绩效考核。现代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着眼点,不仅是事后,而主要是通过事前、事中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漏洞和潜在风险,有效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保护股东的利益,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审计不能仅局限于查账,不能仅局限于审核财务收支是否合理、检查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合规、业务考核指标是否完成、企业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审计对象要扩大到车间、部门、科室、扩大到具体责任人;审计内容要扩大到有财务收支活动的所有职能部门并考核绩效;对没有财务收支活动的职能部门考核个人能力、尽责程度和工作效率。审计方式由被动审计转向“主动参与”,审计范围扩大到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益性。另外,还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严密性、完善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特别是大中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由于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经营方略、管理方法和市场模式有自己的特点,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主动学习,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业务适应能力,同时企业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由于家族成分的存在,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技能外,还要具备了解企业的风险领域和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的能力。有效的与上级沟通的目的是寻求支持和指导;有效的与同级沟通的目的是寻求协助与帮助;有效的与下级沟通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的与被审计对象沟通的目的是寻求理解与配合,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在工作中要能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最好的内部审计效果来自于有效的沟通。
  同时,内部审计机构应强化自身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考核管理办法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则、纪律、业务标准均应纳入内部审计负责人的日常考核中,同时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才能让企业所有者满意,才能打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坚实基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