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小学辅导工作的目标与内容

2006-12-29 00:00:00叶一舵任志洪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年2期


  1967年台湾宣示实施九年“国民教育”,在“国民中学”课程标准中设置“指导活动”一科,次年颁布《中学指导活动暂行课程标准》,这意味着辅导工作正式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开始。1972年,《中学指导活动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同年开始,台湾的学校辅导就从初中向上推进和向下延伸。至1981年,台湾中小学已初步确立了包括目标、内容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心理辅导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中小学辅导的目标总的来说是协助学生适应环境、发展自我,而辅导的内容虽有一定的地域或方法差异,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学习辅导主要涉及始业辅导、学法辅导、课外活动辅导、特殊儿童辅导和升学辅导等;生活辅导主要是健康辅导、品格辅导、休闲辅导、社交辅导、家庭辅导等;职业辅导主要有认识自我、职前心理辅导、职业分类与价值观辅导、集体定向辅导等。当然,小学、初中、高中具体的辅导目标与内容又有所区别。
  
  一、台湾小学的辅导目标与内容
  
  辅导活动是小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根据1993年修订的《“国民小学”辅导活动课程标准》,台湾小学的辅导要求达到下列目标:
   1.协助儿童了解自己的各种能力、性向、兴趣及人格特质。
   2.协助儿童认识自己所处环境,适应社会变迁,使其由接纳自己、尊重别人而达到群性发展。
   3.协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乐观进取的态度,以增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4.协助儿童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思考、创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协助儿童发展价值判断能力。
   6.协助儿童认识正确的职业观念与勤劳的生活习惯。
   7.协助特殊儿童适应环境,以充分发展其学习与创造的潜能。
  根据这七项目标,台湾把小学辅导工作分为“生活辅导”与“学习辅导”两大类,具体内容如下:
  1.生活辅导。主要包括协助儿童认识并悦纳自己;协助儿童适应家庭生活;协助儿童认识学校,并适应学校生活;协助儿童认识人际关系,以增加群性发展;协助儿童认识小区,并能有效地运用小区资源;协助儿童增进价值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儿童培养民主法治的素养并协助其制订并实践生活公约;辅导儿童妥善安排并运用休闲生活;培养儿童正确的职业观念与勤劳的生活习惯;对情绪困扰等适应欠佳的儿童进行个别辅导;协助特殊儿童开发潜能,主要是针对超常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听觉障碍儿童、语言障碍儿童、肢体障碍儿童、身体病弱儿童、性格及行为异常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及多重障碍儿童,并辅导其适应社会生活,并且实行家校协同辅导模式,协助各种障碍学生家长寻求社会及教育资源,在学校里辅导一般儿童接纳并协助特殊儿童。概括起来说,台湾小学生活辅导主要是协助儿童认识家庭、学校、小区、社会,从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生活适应能力,同时对特殊儿童进行特别辅导,协助其适应环境。
  2.学习辅导。主要是协助儿童了解求学的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发展浓厚的学习兴趣;协助儿童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态度;协助儿童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增进学业成就,对于低成就儿童进行提高学业成绩的个别辅导;协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协助儿童适应及改善家庭和学校的学习环境;对特殊儿uqe1HhUF8ftfPUDtTvecyUWKUCbMZ1X3RRC3cg8k96o=童进行学习辅导;辅导儿童升学。概括起来说,台湾小学学习辅导主要是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对特殊儿童进行特别的辅导,以发展其学习和创造的潜能。
  台湾小学把辅导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一般采取“渗透性”的团体辅导方式,对于个别儿童的特殊问题,在课外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团体辅导主要采取团体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治疗等方式进行。
  
  二、台湾初中的辅导目标与内容
  
  根据台湾1994年修订的《“国民中学”辅导活动课程标准》,台湾的初中辅导要求达到下列目标:
   1.协助学生了解自我的能力、性向、兴趣、人格特质,并认识所处的环境,以发展自我、适应环境、规划未来,促进自我实现。
  2.协助学生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有效地应用各种学习策略与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就,开发个人潜能。
  3.协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发展价值判断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适应社会生活。
   4.协助学生了解生涯发展的理念,增进生涯觉知与探索的能力,学习生涯抉择规划的技巧,以为未来发展作准备,丰富个人人生,促进社会发展。
  根据这四项目标,台湾把初中辅导工作分为“生活辅导”、“学习辅导”和“生涯辅导”三大类,具体内容如下:
  1.生活辅导。主要是协助学生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探讨青少年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而协助学生认识自我;协助学生分析个人生活中的各种有用资源,分析自我发展的方法,学习接纳个人的不足并探索弥补的方法,从而达到悦纳自己的目的;协助学生认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如表达同理心、尊重他人、问候别人、自我表露、致歉、致谢等与人沟通的方法;协助学生懂得对父母的养育感恩,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学习如何化解家庭危机;协助学生认识并有效地利用社区资源;协助学生充实生活内容和学习生活技巧;协助学生学习休闲生活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养成良好的休闲生活习惯;分析青少年时期的两性心理,协助学生学习适当的两性交往的态度与方法;协助学生认识、亲近、关怀与照顾残障学生等。总的来说,台湾初中生活辅导内容比小学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辅导内容纵向上的深入,还有横向上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增加了休闲辅导和两性辅导等内容。
  2.学习辅导。主要包括协助学生认识学习环境,了解初中与小学情境的差异;协助学生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协助学生了解各种有用的学习策略,并应用于学科学习;协助学生准备考试,介绍有效的方法及降低考试焦虑的方法;协助学生反思学习状况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协助学生充实学习的内涵,体会学习的乐趣,了解终身学习与不升学时寻求延续学习资源的方式等。概括起来说,台湾初中学习辅导主要是协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并提高学业成绩,开发个人潜能。
  3.生涯辅导。主要包括协助学生了解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任务和生涯发展理念并发展生涯觉知,帮助学生收集、分析、归纳当前社会就业概况,作生涯探索,并进一步协助学生学习基本的求职知识;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学习各种丰富人生与发展生涯的方法和途径;比较与分析不同类型升学学校,探讨有效升学的策略。
  台湾初中的辅导活动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全校教师共同承担辅导学生的责任。辅导活动在纵向上是全程的,注重与小学以及上一级学校或就业单位的链接与相互配合;辅导活动在横向上与各科学习活动密切配合,加强联络,并与校外各种资源协调、配合。在具体的辅导中,三个方面在每个年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二年级学生以学习、生活辅导为重点;三年级学生以生涯辅导为重点。在辅导活动中广泛采用讨论、报告、参观、访问、座谈、表演、绘画、填表、调查、辩论、演剧、脑力激荡、价值澄清、角色扮演、家庭作业等辅导方式。
  
  
  三、台湾高中学生的辅导目标与内容
  
  根据1984年修订的《高级中学学生辅导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台湾高中学生辅导的目标在于协助学生培养崇高的理想、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学习态度与方法,了解自己所具有的条件,认识环境,适应社会,正确选择升学或就业方向。根据该“办法”,分别在“生活辅导”、“教育辅导”及“职业辅导”三个方面提出辅导要求,并且分年级地提出具体的辅导内容。“办法”虽然对台湾的高中学生心理辅导提出了很详细的要求与具体的实施方法,可很多要求、内容有明显的重复声明现象,“办法”显得很繁杂。另一方面,台湾的高中不专门开设辅导课程,因此,高中阶段的辅导更多地侧重于个别辅导。鉴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2001年12月20日,台湾“教育部”又对此“办法”进行修订,把辅导的目标简要地概括为:辅导学生统整自我、认识环境、适应社会,并能正确选择升学或就业方向。在辅导内容的分类上淡化了以前以“生活辅导”、“教育辅导”和“生涯辅导”的分类方式,更重视学生身心状况,采用了心理辅导的三种层级来进行分类:发展性辅导、介入性辅导和矫治性辅导。其具体内容如下:
  1.发展性辅导。针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行一般性辅导。主要包括实施新生始业辅导,增进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协助学生了解高级中学的教育目标,并认清各学科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选课方式与原则;实施各项辅导活动,增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并建立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提供相关活动与课程,辅导学生规划生涯蓝图,增进生涯发展知能;辅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协助学生适应团体生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参考评价结果、运用生涯信息,进行选课辅导;培养学生主动搜集数据、运用信息的能力;辅导特殊才能学生;实施学生升学、就业及延续辅导;其他相关发展性辅导事项。
  2.介入性辅导。针对适应困难或濒临行为偏差学生进行专业辅导。主要包括进行生涯未定向学生的生涯咨询;协助适应困难学生转换学习环境;提供行为偏差或适应困难学生心理咨询;熟悉校园危机处理小组的运作方式,以减低危机事件对学校及师生的伤害;其他相关介入性辅导事项。
  3.矫治性辅导。针对严重适应困难或行为偏差学生进行咨询或转介,并配合转介后身心康复辅导。主要包括提供长期中途辍学生延续辅导与生涯咨询;实施行为偏差或严重适应困难学生的学习辅导;对行为偏差或严重适应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配合小区资源与精神医疗机构,实施有精神疾病学生的转介与延续辅导;进行校园危机事件的紧急处理;其他相关矫治性辅导事项。
  为了实现上述的辅导内容,台湾高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是以全校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质,辅导学生适性发展。辅导教师广泛运用测验、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作为学生辅导的基础。辅导工作的实施,依托课程教学、社团活动、个别谈话、团体辅导、测验实施等方式进行。
  综上所述,台湾中小学辅导目标和内容十分具体,为教师开展学生辅导及组织效果评定提供了既可行又可操作的依据。如今,台湾已把辅导纳入最新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的综合活动课程体系中,使辅导的目标、内容、实施也成为其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