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织建设情况调查

2006-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06年9期


  近年来,甘肃省泾川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发展现状
  
  目前泾川县共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5个,人会会员12860人,带动农户2.95万户。其组织形式有:①由科技能人牵头,技术部门协调支持,以科技服务为重点的技术服务型合作组织,即“专业协会+农户”的模式;②依托果、畜、草、菜四大支柱产业,以农户分散生产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的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即“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③围绕特色产业开发,以建办基地、规模生产为主的产业带动型合作组织,即“基地+市场+农户”的模式;④由信息灵、经销经验丰富的经纪人和运销大户牵头,以开发市场,购销增值为主的流通服务型合作组织,即“市场十经纪人+农户”的模式。按经营类型划分:技术服务型107个,占40%,流通服务型40个,占15%,生产销售型54个,占20%,农工商一体型26个,占10%,其它38个,占15%。泾川县共种植优质蔬菜6.15万亩,培育养殖专业户6541户,建办公司(企业)31个,科技培训3.5万人(次),会员获利258万元,人均达到199元。
  
  二、取得的成效
  
  (一)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丰台乡王小刚联合果品产业大户和经销大户组建了“泾丰果行”,并注册成立了“丰台乡果树专业技术研究会”,建成年处理果品6400多吨的果品打蜡生产线1条,新建自然抽风果库7孔,开办果袋、果箱经营门店6处,年向外推销果晶1200多吨。荔堡镇铁皮加工协会共发展会员130多名,协会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带领会员依靠铁皮加工人均实现增收1400元。党原乡丁寨村紧紧围绕畜牧产业开发,组建了养猪协会,饲养生猪5.4口,户均饲养92口,人均饲养22口,年组织销售生猪1.5万口以上,会员人均获益2290元。
  
  (二)提升了农业组织化程度。飞云、丰台、高平、王村等乡镇果品专业技术协会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员大会,为广大会员开展技术指导,提供销售信息,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各类服务。丰台乡果树协会聘请陕西、山东等省外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共举办技术培训班7期,培训会员1400多人次。党原、红河、荔堡等乡镇围绕畜牧产业开发,聘请甘农大教授给群众讲授科学养牛、冻配改良、饲草青贮等知识,提高了养牛业的科技含量。县果树专业技术研究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技术培训,组织技术骨干进行交流,指导会员向科技要效益、靠科技争市场。
  
  (三)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党原乡丁寨村86%的农户加入了养猪协会,协会会员人均纯收入达到2988元,高出泾川县人均纯收入1050元。飞云、窑店等乡镇果树协会积极牵头与陕西、广东等地客商签订果晶订单,打开了农产品销路,增加了农民收入。飞云乡果树协会还与镇原等地客商签订辣椒等蔬菜订单,会员亩均果菜间作纯收入1300多元。党原乡养猪协会为了打开生猪销路,在四川、重庆、河南、浙江等地设立直销窗口,会员年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四)促进了农业经济板块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盘活了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泾川县初步形成了“基地+协会+农产+公司”的板块模式和产、加、销一体化网络,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培养了农民市场意识。
  
  (五)加快了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泾川县先后创建了“果树医院”、“庄稼医院”、畜牧改良点等便民服务组织,为广大群众赊销农药、农膜:肥料、果袋、兽药、饲料等农资,解决了部分会员发展优势产业的资金困难;大力推广科学饲养、冻配改良、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等实用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EwScsvCR7RMHcDenYnagg==
  一是规范化程度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目前泾川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绝大部分规模很小,人会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时疏时密,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发展的思想。
  二是信誉度差,经营行为不规范。多数合作组织从业人员和会员文化程度较低,法律意识和市场观念淡薄。
  三是运作不够规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个别组织没有形成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作机制,依赖思想严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二)今后的对策
  一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各级组织都要充分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扶持和引导,积极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二要健全机制,加快发展。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分工协作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等各项制度,因地制宜,采取多形式加快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三要诚信经营、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会员的法律观念和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运行,树立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良好形象。
  四要强化信息服务,加强人才培训。农业主管部门应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设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网络空间,实现各类组织联网,信息资源共享,强化信息服务。县委党校、县农广校及科技、农口等部门充分利用技术、场地等优势,集中培训一批为群众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五要准确定位,为提高农业组织化服务。不断壮大协会组织规模,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人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狠抓订单生产,降低市场风险,推进农业效益生产,全面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