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中国日化行业,波澜壮阔,充满了变数和机遇。一方面,以垄断中高端市场见长的洋品牌纷纷将触角伸向中低端市场;另一方面,众多在中低端、二三线市场站稳脚跟的本土品牌也各出奇招,扩大产品线,进行差异化竞争。
中国经济的腾飞,造就了数以千万计的中产阶级,他们对日化用品的追求已从基本需要上升到个性化消费,为日化行业带来了无比广阔的市场新空间。而WTO、CEPA等贸易协定的进一步落实,让零售业在中国大放异彩。家乐福一类的大卖场和屈臣氏一类的专业零售店遍地开花,这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了日化行业的销售渠道。所有这一切,都迫使日化行业的企业主不断调整自身的广告策略,以迎合多变的市场。
那么, 2005年整个行业的广告态势怎样?企业主的广告策略做了哪些方面的调整?笔者以日化行业中最主要的化妆品/浴室用品类别为例,借助CTR媒介智讯的媒体花费数据,为读者勾勒出一些端倪。
一、行业增长幅度稍逊于总体水平
尽管经过前几年广告投放的高速增长,中国广告业前进的步伐有所放缓,但是2005年中国的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四大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量还是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2005年四大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总量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21.46%。化妆品/浴室用品2005年的广告投放量为448.71亿元,增长率为18.61%,略低于全国广告整体增长幅度,原因大致有三个:
一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个行业的广告市场已经相对成熟而且基数庞大,再要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相当不易;二是企业主越来越重视在销售终端的制胜能力,并不断增加销售终端投入的精力和资源,如堆头促销、打折推广等等;三是各种新兴的媒体分薄了企业主在传统媒体的投入,特别是像分众传媒这样切入到各个大卖场的媒体。但是,作为全国广告行业支柱之一的化妆品/浴室用品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5年占居全国广告投放量的17.11%,与2004年相比,只轻微下降了2.35%。
电视媒体是广告投放首选
从选择的媒体看,电视媒体以其形象、立体的传播效果和广远的覆盖范围当仁不让地成为化妆品/浴室用品广告策略的首选。该行业绝大部分的广告费用都投向了电视媒体,2005年在电视媒体的广告投放量达到428.98亿元,占全部广告费用的95.6%,广告投放增幅也达到18.71%。而杂志、报纸、电台三种媒体加起来的广告量只占全行业广告量的4.4%,远远不及电视媒体。
在各级电视媒体中,以中央台的广告量增长最为迅猛。2005年化妆品/浴室用品在中央台的广告投放量达33.4亿元,比2004年增长38.58%。众多洋品牌要在中国广阔的二三线市场攻城掠地,打开市场,中央台成为其最佳选择。中央台在中国的电视媒体中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不但覆盖范围最广,而且其权威的地位也为广告产品的品质作了最好的注脚。省级卫视虽然也能覆盖全国,但却并非在每一个地区都能获得落地权,而且为广告产品所能附加的内涵较逊于中央台。2005年化妆品/浴室用品在省级卫视的广告投放增长只有13.57%。
省级地面频道具有区域性的优势,覆盖面优于市级频道,而费用又低于同级的省级卫视。由于在省级地面频道投放广告可以充分照顾到地域文化的差异,因此成为化妆品/浴室用品进行广告投放的主要渠道。2005年该行业在省级地面频道的广告量达178.16亿元,占该类别电视广告花费的49.3%,增长高达到32.35%。
市级频道由于受到覆盖范围小、自身节目资源有限等先天条件限制,已经逐渐失去对化妆品/浴室用品广告主的吸引力。2005年该行业在市级频道广告量的增长幅度只有2.44%。
各类别产品广告投放情况
和以往一样,洗发/美发/护发产品的广告投放量是最大的,2005年该类产品的广告投放量达141.22亿元,占整个行业广告投放的31.47%。但是该类产品的广告市场有饱和的迹象,2005年的广告增幅只有6.48%,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所占的行业广告比重,也从2004年的35.06%下降到31.47%。
总体看来,除浴室用品和洁肤用品外,2005年化妆品/浴室用品大部分类别的产品广告投放量与2004年相比,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升幅最大的是口腔清洁用品/牙膏,升幅达到82.89%。口腔清洁用品/牙膏的广告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有关:2005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三氯生”风波让公众对牙膏产生了信任危机。作为危机公关手段之一,一向波澜不惊的牙膏行业推出了相当数量的新产品,并且大幅度增加了在广告上的投入,以消除市场的恐惧感。
另外一个广告投放增长迅猛的产品类别是彩妆,广告同比增幅达到67.21%,所占的行业广告比重也从1.96%上升到2.77%。目前国内消费者对彩妆的接受和使用程度还不够高,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这恰恰说明彩妆具有无限宽广的市场前景。而且,除美宝莲以外,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其他的强势品牌,业界都一致认为该类产品是未来行业的亮点。
从品牌数量看,竞争最激烈的是护肤用品,2005年共有1495个品牌投放广告,远远高于其他类别。从表5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产品类别的品牌数量都出现了负增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化妆品/浴室用品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淘汰率较高。
只有彩妆和香水这两个产品类别的品牌个数与2004年相比有所增加。2005年投放广告的彩妆品牌有185个,比2004年增长12.12%,而投放广告的香水品牌则有81个,增长率为2.53%。如前文所述,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行业没有完全成熟,市场发展空间大。此时的广告投入旨在引导消费者,为日后的市场拓展做好铺垫。
宝洁品牌独领风骚
2005年化妆品/浴室用品行业广告投放的前10位品牌结构趋于稳定,有8个品牌的广告量连续两年跻身十强,新上榜的品牌只有排名第8的力士和排名第9的拉芳。其中属于联合利华的力士,广告量从2004年的6.51亿元飙升至2005年的14.02亿元,增幅高达115.29%,是前10位品牌中增长最快的。
中国本土品牌势单力薄,只有拉芳和奥奇丽两个上榜,而洋品牌则占据了前8名,其中玉兰油、飘柔、佳洁士、海飞丝、舒肤佳、潘婷均为宝洁旗下品牌,再一次印证了宝洁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玉兰油已连续两年蝉联该行业广告投放冠军,2005年的广告量达到47.94亿元,占整个行业广告投放量的十分之一。除佳洁士以外,宝洁其他5个品牌广告花费的增长幅度都有所放缓,低于18.61%的行业增幅。
高露洁和佳洁士这两个口腔清洁用品的主要品牌,2005年的广告量同时出现超过70%的大幅增长,这与前面提到的“三氟生”事件不无关系。它们的广告花费,拉动了整个口腔清洁用品类别产品的广告量增长。
CTR观点
2004年11月18日,在北京梅地亚饭店举行的2005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广告招标会上, 宝洁公司以3.85亿元的总中标额问鼎标王,成为第一个拥有如此殊荣的国际品牌。而隆力奇、上海家化、联合利华、高露洁等国内外品牌的相继中标,无疑让日化行业成为当日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与此同时,这次招标会的结果也暗暗预示了2005年中国的日化行业,将会面临壮观而又惨烈的竞争。
面对中国这样一个生机勃勃却又变幻莫测的市场,任何一种原本行之有效的广告模式,都可能在瞬间变成过去时。唯有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是最好的营销方法。回首2005年,我们为宝洁问鼎央视标王叫绝,又悄悄地为日渐单薄的本土企业捏把汗。我们衷心希望,今日一点一滴的回顾,对你的企业明天的成功带来一定的启示!
备注:
1)以上数据是由CTR 媒介智讯监测的2005年电视、电台、报纸和杂志为统计基准;
2)广告费以媒体公开报价为统计标准,不含折扣;
3)不含杂类;不包含香港特区的广告花费数据;
4)电视频道监测时段为:17:00-24:00。
编辑/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