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凯
执行需要标准,标准既是界限,也是目标,一切过犹不及的作法都是执行文化竭力反对的。
所谓执行文化,就是把执行作为所有企业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美国ABB原董事长巴尼维克有一个著名观点:企业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执行力的到位与否对企业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企业都必须用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来制约员工的言行举止。在这里,制约主要属于管理概念的范畴,表现为外力作用的形式,而执行则主要属于被管理概念的范畴,是外力作用与内在作用在管理者身心的体现。
如今,西方管理学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家和管理者钻研和效法的目标,但不少人只是知之皮毛,只是在理论、概念上钻研较多,在如何管理上动了不少脑筋。但是对于执行的定位和到位,对于如何启发执行的自觉,或是忽视了,或是感到束手无策,因此,规章制度成了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
几年前,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课,一些企业老总听完课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韦尔奇,“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有那么大呢?”韦尔奇听后笑道:“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在这里,执行文化则成为关键。企业的执行文化,那就是让所有的员工从意识深处认同并习惯企业的规章制度,主动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主动按规章制度执行到位,充分体现出一个主人翁“我要这样做”的高度自觉性。
管人先管脑。这些年,我在经营企业时特别注重细节管理,将许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围绕培养、塑造,巩固“黑松林”的执行文化,扎扎实实地夯实了具有“黑松林”特色的执行文化的基础。
培养正确的执行习惯
曾经有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老学者很平静地说:“幼儿园。”记者不解:“在幼儿园学什么?”老学者感慨地说:“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别的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老学者充满智慧的话语,同样适用于企业的执行文化建设。一个企业对员工的行为管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与不知的技术层面上,更应该着重在能与不能的意识深处。
说起来还真有意思。一次,我们单位的一位副总按照办公室挂钟上的时间提前去与外商洽谈技术合作的事,结果竟迟到了2分钟。后来一查,问题出在电池的蓄电量不足时钟慢了,差点误了大事。后来,行政科老陈给换了两节电池,那只鹰式挂钟又神气活现起来了。可副总越看越觉得有点歪,让我也来瞧一瞧,我一看,可不是,原来老陈只顾换电池,没在意把钟挂歪了。我见老陈从门前走过,立即直截了当地向他提出来,说得老陈心服口服,并重新搬来了凳子,将挂钟挂好了。
一只普通的挂钟未挂好,还要叫当事人重新挂好,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可我不这样看,在“黑松林”人眼里,执行是细节管理的基础,细节管理是执行的保证。细节显示差异,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做大事是很难成功的。在日常生活中,诸如随地吐痰、乱扔果屑等行为很不文明,往往让人厌恶,但是因为是“小恶”而容易被人忽视,真正是“大恶”倒更容易让人分辨、预防和纠正,这些习以为常的“小恶”更容易麻痹人,让人防不胜防。企业要改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被动局面,就必须从小事抓起,从关注细节做起,培养正确的执行习惯,提高各个层面的执行力。
执行是把事情做对,细节管理是把事情做好,做到位,做到极致。
一个能把小事做好的人,一定是一个合格的员工;一个大家都能把小事做到位、具有良好的执行习惯的企业,必定是一个杰出的团队。
创造先进的执行思维
执行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解决心灵深处的复杂认可问题。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管理风格。企业的执行文化建设,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
在去年的年终工作总结会上,副总代表企业宣布了一条后来被大家称为具有“爆炸性”的决定:退还一年来员工13人次违反规章制度被罚的全部罚款。员工小马接过被罚的50元钱时,动情地说:“从来没有想过,罚款还能退回来,应该引以为戒,我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两次跟头!”企业的执行力由此大大增强。
企业为着力维护集中统一的规章制度,不可能回避或杜绝惩罚。员工违犯规章制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如不按规范操作,虚报、瞒报和弄虚作假等等;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如上班途中遇到交通堵塞或车辆机械故障等等。规章制度是一条高压线,不能因为主观原因加重惩罚,也不因为客观原因就减轻或负于惩罚。维护规章制度必须丁是丁、卯是卯,不留情面,不打和牌,不能有任何随意性。
如何让惩罚做得恰到好处,真正发挥效用,那是很有讲究的。我们黑松林粘合剂厂前年违犯规章制度65人次,去年仅有13人次,下降率达80%,说明员工的自律意识大大增强。在去年年终总结时,我们决定一次性退还13人次的全部罚款,这种退实际上是一种进步。罚款时对员工教育一次,退还时对员工再教育一次,将刚性的规章制度柔性化处理,这是对企业执行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这样做更能打动人、教育人、感化人,更能使对抗走向和谐、对立走向统一,使被罚者心悦诚服,使全体员工又一次在温馨中得到警戒、警醒而难忘。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退还罚款并非否定现有的规章制度,更不是否定昨天的做法。这好比驶往彼岸的渡船,不可能直线航行,它需要根据水速、风速等意外情况随时调整航线,总的目的是向终点靠拢,并不否定其中的迂回和反复。企业管理要与世界接轨,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原有的理念,要从传统管理中走出来,创造适用于知识型员工的新型管理模式,驾驭好那些充满个性的知识型员工,创造有利于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竞争氛围。
创新管理需要创造思维。通常埋锅做饭是火在下面饭在上面,如果火在外面,饭在里面,那就是烤箱做饭了。我们退还罚款的做法借鉴了烤箱原理,为员工设计了一个最好的自省自律的氛围。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创造一种氛围,让所有员工都能自省自律,不能让严谨的人吃亏,让随意的人讨巧,从而逃避规章制度的惩罚。
推行严肃的执行理念
有了正确的执行习惯、先进的执行思维,还要推行严肃的执行理念,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得到科学的落实和贯彻。
到了“黑松林”,“进出厂门,请自动下车”的警示牌立在传达室门口,时时提醒上下班的员工。营销员小吕,年轻活泼、少不经事,员工们都说他是菩萨的儿子——小神。有天早上上班铃刚要拉响,他骑着摩托车“呼”地冲进门来,直往车棚里钻,正好碰上从拐弯口出来的值班长。值班长大喊一声“下车”,小吕紧急刹车,“嘎”的一声,前轮不偏不倚插进了值班长的裤裆。搞得值班长哭笑不得。随后,小吕环顾了四周一下,又将油门一踩,“呼”地冲过了警示牌。他哪里知道,这点小把戏被站在车间平台上的我尽收眼底。
抓工作需要落地有声,走过场等于什么也没有抓。于是,我在晨训结束时走到队前,希望上班进厂门未下车的人自动给站出来承认,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是谁违规的,站出来免于处罚。”我又一次提高嗓门。队伍开始骚动,一秒,两秒……大约过了半分钟,小吕终于站出来了,像霜打的荞麦一样。
企业是一个执行团队,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分解到每一个人就是举手投足的每一个动作。国外有一句民谣:失去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大将;损了一位大将,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一个帝国的灭亡,居然是因为将军所骑战马马蹄铁上一颗铁钉的松动。一个企业的衰败,往往由于管理者的懈怠,有章不循,管理不严,对工作有布置无检查,对纪律有制订无执行,什么跟进、检查、监督,统统置于脑后,最后有意无意地造成自流,走入“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怪圈。
塑造企业的执行文化,提高管理执行力,需要严肃的执行理念。制度是对事而不是对人,再好的制度,如果唯心地去执行,只是聋子的耳朵——牌子帐;如果绕道走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行不到位也是鼻子里生孩子——哄人。只有将执行深入实际,严肃推行,真正融入到员工的信念和行为习惯中去,执行才能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黑松林”的执行文化推进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员工在执行文化建设中提高了整体素质。近两年,“黑松林”连连被评为“全国民营化工优秀企业”、“中国化学工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奖”。“黑松林”商标被评为“中国化工卓越品牌”,并连续三届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黑松林”还被推荐为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和上海市粘接技术协会副主任单位。
(作者系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厂长)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