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山 王 艳
人们说:经典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同理,精品建筑也是“凝固的文化”;不,它亦是“流动的文化”。
中铁十四局股份公司的建设者,在六朝古都南京建设精品工程的同时,也建设着另一种精品工程:企业文化。
今年7月下旬,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南京召开,来自中铁建系统的120余名代表,观摩了十四局股份公司南京内环东线施工现场后交口称赞。总公司党委副书记霍金贵夸他们“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子文化”。该项目部被中铁建总公司授予“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今年9月,中铁十四局股份公司南京内环东线项目部工地荣获“南京市文明工地”称号;10月,南京市将该项目工地申报江苏省“省级文明工地”。
一种管理与一种创新
企业文化的初始,是作为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存在的,实现文化管理与物化管理的和谐统一,才能使项目管理提升至最高境界。同时,创新又是文化和管理的灵魂。又是“文化——另一种建筑”的基础工程。
南京城市快速内环东线一标段(二期)工程,位于主城区主干道,全长1 321米,其中明挖隧道1 300米。施工干扰大,地下管线多,地上建筑林立,车流如潮,行人如织,施工场地狭小。工地旁就是南京电视台、南京报业集团,是在媒体的眼皮底下施工,可见其难度。工期紧迫,地面道路工程工期为12个月,隧道工程工期为16个月。一年内,要在上述极为苛刻的条件下,完成5.65亿元的投资,这项工程对中铁十四局股份公司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化的力量是至关重要,项目经理于新军带领项目部有关人员,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经上下反复论证,决定用传统文化优化项目部的组织机构,突破项目部组织机构经理指挥各个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再指挥作业层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项目组织管理模型”。成立一个决策中心和五大管理中心,五大管理中心由项目部副职分别挂帅,直管作业层,摒弃了传统的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慢,意图贯彻衰减、总执行力弱,占用资源多的三级管理体制,做到“决策零失误,管理零距离”,使项目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段时间的实践也证明:这个模型科学、管用。
按设计,为防止隧道两侧路边的高楼地基下沉及防止隧道边墙坍塌,需要在隧道两侧的路边打3 000根支护桩,每根深达30米。而按设计使用的普通钻机,一天只能打一根,进入雨季后进度更慢且危险性增大。
怎么办?出路当然还是向科学文化要答案。于新军带领有关技术人员运用运筹学、数学知识反复测算,同时又走出去求教有关专家,最后决定引进每天能打5根桩的旋挖钻机,还有能应对特殊地质的潜水钻、液压钻,“三钻”齐上阵。结果,只用两个多月就完成了打支护桩的任务,为保证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施工用的近千吨钢支撑,按设计需要用吊车吊装。而隧道两侧道路狭窄,楼房林立,车流、人流如织,吊车吊装作业十分困难。
项目经理于新军和党委书记刘小果等项目负责人从“差异思维”、 “系统论”中受到启发,想出了一个令人叫绝的妙招:用4台双悬臂龙门吊取代吊车吊装千吨钢支撑,既安全又减少了对行人、车辆的干扰,还可一次投资重复使用。他们在龙门吊的大臂上随时更换与时俱进的宣传标语,既宏伟美观,又一举两得。这个独具匠心的做法,收到了良好 的效果,在业内被传为佳话,受到上级表扬,还受到了市民的称赞。
一张名片与一座桥梁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的一张最靓丽的名片;是让企业融入社会,融入人民大众,进而为企业搭建一座优良外部施工环境的桥梁。
中铁十四局股份公司的施工工地,一改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工地印象”。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幅名副其实的文明画廊:各种施工设备、材料堆放有序,标识规范清晰;施工现场悬挂了规范的企业标识、标牌,彩旗和工地彩门美观庄重。这一切,与附近古老而美丽的“十里秦淮”融为一体。“中国铁建”文明之师的形象,带着巨大的冲击力,展现在古城金陵父老乡亲的面前。
项目党委书记刘小果说:企业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创新。创新,就是要独具匠心。文明纠察队和工地文化中心就是他们的首创。
中铁十四局股份公司项目部专门配备了工地洒水车,每天往复在工地洒水降尘,将施工对市民的干扰降到最低限度。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文明纠察队,每天定时对工地沿途道路进行清扫、清洗,对几公里长的施工围挡进行擦洗维护,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始终洁净美观。工地附近售货点的老大娘对项目党委书记刘小果说:南京电视台的新闻中我见过你两次了,你们施工讲文明,不扰民,我们老百姓都知道,你们是一支文明的队伍。
端午节,工地附近的小学生自发地给节日加班的工人们送来爱心粽子,学校主动要与工地进行文明共建。工地文化中心,将各类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刊发在南京各大报刊及相关网站上,让南京市及上级单位及时了解工程的进展及成绩、困难,以取得理解与认同。每逢重大节日,工地文化中心都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以文化搭台,彰显企业精神与团队魅力。“三八”女职工工地过节、“五一”节干群同乐、“七一”工地党员宣誓,都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热点……南京市建委领导说:你们真是将企业文化做到了极致!
标语是鼓舞士气、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在企业文化、文明工地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中铁十四局股份公司南京内环东线项目部的“有心人”们,为让文化感召力提升企业管理执行力,他们拟就了标语:“慎重如始,则无败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业主看后说:多亏这支文化深厚的“中国铁建”队伍,才想出了如此有文化品位的标语!
为使过往的南京市民注意安全的标语亲情化,他们绞尽脑汁,独创了卡通标语:“这是施工围挡,可不要亲近噢!”“雨天路滑,您要小心哟!”亲切的标语再配上可爱的卡通形象,让人倍感亲切,得到南京市建委领导的首肯,被称之为创举。
将“城门”搬到工地、为香樟树挂上“胸卡”,是他们的两个备受好评的标识创意。中铁十四局股份公司南京内环东线工地所在的龙蟠中路,是南京市大面积引进、种植香樟树的主要实验区。工程开工后,工地沿线附近500多棵香樟树,牵动着南京市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心。南京人对树情有独钟,爱树闻名。为使这500多棵香樟树茁壮成长,不受施工损坏,中铁十四局股份公司的建设者,专门制作了“保护树木,人人有责”的“大树胸卡”挂在了每个香樟树上,并且为每棵树编了号码,时刻提醒过往行人和施工人员爱护树木。南京人本来就爱树如命,这一亲切提示,更是“爱上加爱”,至今,没有一棵香樟树受损。
项目经理于新军、党委书记刘小果都常说:文化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关键看你是否“有心”和“用心”。
市政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有人戏称“搞工程,革命也要请客吃饭”,他们将租住的办公室顶层平台加以改造,建成了100多平方米的厨房和大小两个餐厅,墙上悬挂各种具有文化品位的反映工程业绩的大幅图片,里面收拾得干净利落。
同时,他们从局后方山东请来鲁菜厨师,专门为内部职工烹调鲁菜系中的家常菜系列。内外来宾无特殊情况一律在此品尝来自孔孟之乡的原滋原味的鲁菜,既经济实惠,又独具特色。几个月来,内部餐厅的煎饼卷大葱沾酱、光棍鸡、山东大馒头等,成了南京嘉宾的最爱,甚至有人就餐后,还要捎上几个大馒头带回去供家人品尝。这里成了企业交际、公关的文化平台,既文明节约,又家味实足,拉近了企业与施工相关单位、媒体人士的距离。
文化,你竟如此神奇,却又如此简单,魅力无限!企业文化,你又何止是一张名片、一座桥梁?
一种理念与一个团队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是建设一支过硬的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南京内环东线工程开工之初,压力重重:工程任务繁重、工期紧迫、施工环境复杂、又是全新“BT”项目运作;40多人的管理团队、1 600多人的施工队伍,来自四面八方,没有上下隶属关系,由于工期太短,队伍内部没有“磨合”期过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协调动作,步调一致,同心同德攻难关?
越是条件艰苦,人越是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他们借鉴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径,在员工充分讨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坚持和构建了项目部全体员工的信仰体系。
企业价值观: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共同愿景:让内环线变成南京最好的工地,让项目成为中铁最优秀的团队,让员工获得最迅速的成长。核心理念:工作没有借口,承诺不打折扣,诚信直到永久。工作作风:立即行动,只争朝夕。员工十项素养:智慧、忠诚、责任、荣誉、主动、敬业、热忱、纪律、谦虚、感恩,等等。
由于是全员参与,自觉、自发、自愿,这套信仰体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由共识逐渐变成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深深地溶入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之中。项目经理于新军说:真没想到,信仰的力量是如此之大,短时间内,员工中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项目部统一订做了员工的工装,统一制作了胸卡、服饰,尽展“中国铁建”员工的风采,项目部还千方百计实现了员工住宿宾馆化、办公自动化、生活和办公环境四季常青化。同时,项目实行充分的民主管理,职工的合法权益处处受到维护,遇到困难有人问、有人帮,最敏感的收入分配公开化、公平化,员工们充分享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形成了和谐、向上的氛围。
员工们说:有了明确的追求,有了和谐的环境,再不好好工作,对不起组织、对不起家人、更对不起自己。吃苦奉献,成了员工们自觉的、唯一的、无悔的选择。
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理想追求、共同的文化修养,必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先进文化的领跑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壮观局面。
项目经理于新军,现任中铁十四局股份公司总工程师。1989年走出大学校门后,就长期从事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但他偏爱文史哲,阅读了大量书籍,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与中外工程项目管理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创新和提高,用文化提升行政管理能力。他主持制定的《项目部组织管理大纲》,专家和领导认为很有创意。其中“五大管理中心直指作业层”的思路,受到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韩风险和党委副书记陈保京等领导同志的称赞。他精于思,勤于行,带出了一支朝气蓬勃、有理念、有思想的优秀团队。
项目党委书记刘小果,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勤学多思。在工地思想政治工作、工地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他“点子”多,方法活。在经理的支持下,他“杰作”不断,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亮点频闪。他身体力行:已是高龄的妻子生小孩,他“无时间”照顾;老母亲长年瘫痪在床,他无法尽孝,直至去世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他毫无保留地把时间、心血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工作。员工们说:这样的书记,我们服气!
被称为“工地黑包公”的副经理曹晶,被称为“大干交响曲指挥家”的现场调度鲁振汉,被称为“工地铁汉子”的马敬银等,都是好样的。可以说,在南京内环东线工地上,中铁十四局股份公司的建设者,每人都是一部书,每人都是一首歌。他们可读可歌、可泣可爱、可亲可敬......
(责任编辑:胡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