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馨
偶然翻开一本小书,意外的来了一个大发现。这本小小的书使我们触悟到了极重大的问题——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不平则鸣,这句韩愈的话,可以说是赵鑫珊写这本小书的原由。处在西方文明占主流的今天,作者感到困惑与惆怅,于是,作者在献辞中直接以“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为本书的开头题目。
《告别生出惆怅——来自水乡乌镇的灵感》的作者赵鑫珊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东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兼教授,作家。他主攻方向之一是对东西方文明进行比较哲学研究。在深入研究了东西方文明之后,他更忘不了在江南水乡乌镇蹲点,仰观俯察的一段阅历,包括心中淡淡的忧伤和惆怅,引不起惆怅,那还是千年的古镇吗?
作者主攻方向是哲学,在阅读他的文章时,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尤其是道家和禅宗。每逢作者把乌镇同欧洲古镇或美国现代化城镇做一番细腻的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心灵追求达到的目的,就是把“回家”作为结论,所以他说思想历程是圆形的,首尾回环。
有读者评论说,这本书在本质上是一本有关告别农业文明或叫农耕文明生出惆怅和哀歌的哲理散文随笔。当我们告别传统的农业文明,要去过一种现代化的西方机器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生出的惆怅则会更多、更浓和更高级。因为它很根本。
当代中国人告别已渐渐远去、消失在地平线那一头的农业文明,生出的惆怅当属于最高等级,最高层次。因为它很哲学。
所谓惆怅只指惆怅而说,心的内容,经过古今中外的这番思索,经过对乌镇对罗马对德国深深巷子的体会,添了一个新观念,当然比原来的丰富些,但是作者千辛万苦的新发现,常常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旧物重逢的印象。我们读后,忍不住要惊叹说:“原来不过如此!”“I am the right Man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真理在人心里的时候,总是写写意意的来,虽然我们不是第一次听说乌镇,但经作者一说,我们品到了诗的味道,好诗句,又让我们回忆起旧诗词,纠缠一起,分解不开。如果我们站在思想系统的层面上,我们又觉的读完此书,我们的思辩能力有了小小的提高。
和而不同,“同声”容易变为“单调”的同义词。作者在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中,给我们道出了他的哲学思想,我们要在记住我们自己的历史与文明的同时,吸收西方的思想,一次比一次更接近理想的状态——真诚的思想的融合。
如果这篇书评让读者尝到了些许滋味,就请找来本书阅读吧,毕竟,甘蔗不吃不甜。
(《告别生出惆怅——来自水乡乌镇的灵感》,赵鑫珊著,文汇出版社,2006.6,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