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莺莺
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纷纷举办档案展览,其中涌现了不少精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观察、分析这些成功的档案展览,我们可以总结出办好档案展览应该注意“六要”。
一、 时机要巧妙
这些时机,可以是某项中心工作、重大活动正在开展之日,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热点问题正受到关注之时,还可以是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纪念日等。因为在这个时期,领导部门和社会公众都普遍关注着这些焦点,新闻媒体已营造了一定的社会氛围,这时档案部门举办相关展览比较容易得到资金支持和民众青睐,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些展览也能进一步推动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开展,发挥档案部门的支持作用。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例如,2004年4月,北京市平谷区档案馆抓住“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暨经贸洽谈会”这一契机,推出“平谷绿色经济展”等一系列展览,宣传了平谷整体形象,为平谷区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2004年国庆之际,湖北省档案馆推出“建国55周年湖北省建设和发展成就图片展”,展览视角宽广、气势磅礴,社会反响热烈。
二、角度要新颖
档案展览要主题鲜明、角度独特、常展常新。要善于挖掘一些针对性强、辐射面广的档案信息,综合考虑展览的目的、馆藏档案的特点、广大群众的需求、经费状况等诸多因素。而且,举办档案展览要大胆突破以往单一的成就展、精品展的固定模式,善于根据当前的中心工作分析公众的关注点所在,积极探索有新意、有深度的展览视角,达到观后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回味悠长的效果。
199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北京市档案馆举办了“让昨天告诉今天——北京商品票证展”,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的政府文件、各种票证样本等展品,形象地再现了紧缺经济时代的真实情况。没有煽情,没有说教,亲历的事、亲历的物却一下深深打动了观众。与之相反,同样是为了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带来的显著成效,不少档案馆举办的展览立意平庸、思路狭隘,只是简单地把相关图片、文字进行罗列堆砌,令人观后感觉如出一辙、似曾相识,往往造成热闹几天后无人问津的结果。
三、材料要有“档案味”
档案展览区别于其他各种展览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其展示材料的“独一无二”。这是档案展览的一大亮点,也是吸引观众的最大力量所在。因此,在选择素材时要考虑档案的真实性、适应性、典型性以及外在表现力等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最能从本质上反映展览主题的档案原件。
例如,2004年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的“走进记忆之门——中国档案珍品展”,展出了100多件珍贵档案,它们大部分是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和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档案中选出,每件都堪称无价之宝。这些展品颇有震憾力,一经推出就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四、展品要兼收并蓄
档案部门通过广泛联系、积极协调,可以和有关政府部门、企业、个人,尤其是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相互合作,互利互惠、相得益彰。对展览而言,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可以补档案之所缺;二可以使档案和其他实物得以互相印证补充;三可以增强展览的立体性、生动性、观赏性,从多个侧面、各个方位充分表现主题,以达到最佳展览效果。
如甘肃省档案馆和兰州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历史见证——兰州黄河铁桥史料展”,就充分发挥了档案和文物交相辉映的魅力。此次展览以档案原件为主,相关文物为辅,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兰州黄河铁桥筹备、修建及其管理的全貌,反映了我国清朝末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情况,为挖掘兰州黄河铁桥文化、打造“文化兰州”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形式要多样
档案展览形式的多样化包括主题、地点、时间、规模等的多样化。在主题上既可以有各具特色的专题展,又有代表自己形象和起“窗口”作用的固定陈列展,如美国国家档案馆长期展出独立宣言、人权法案等珍贵档案,每年吸引数百万公众参观。在地点上可以是固定的或巡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即举办网上展览,如青岛档案馆在“网上展览厅”上陈列“城市的脚步”、“青岛风情”等展览,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发挥了更广泛的教育辐射作用,扩大了影响范围和深度。在时间上,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在规模上,可以是大型的,也可以是小型的。具体选用哪些形式,则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展览的不同目的、对象、特点来确定。
六、宣传要有亮点
每举办一次展览,工作人员都要在精心设计准备的基础上做好宣传。宣传工作可借助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工具,采用多种方式,如在公众聚集、人流量多的地方放置大型宣传板、印制宣传彩页或小册子免费发放并集中向学校、文化单位寄发等。宣传工作在保证一定力度的同时,要着重突出展览的独特之处,以亮点来吸引更多的关注。
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广东省档案局(馆)和广州市档案局(馆)合作举办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观者如潮、好评如歌,这与富有特色的宣传工作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宣传力度较大,据统计,媒体报道这次展览达37次之多。另一方面,宣传报道突出亮点,着重指出了康熙皇帝传位遗诏、金书铁券即“免死牌”、大小金榜、金匾等几大看点,这些报道引起了广东各界特别是广州市民的高度关注,为引导市民参观展览、欣赏展览作了很好的宣传和发动。
参考文献
1、陈作茹:《档案展览要常展常新》,《兰台世界》2001年第4期。
2、姜之茂:《档案展览要有“档案味”》,《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5期。
3、卢东清:《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的综合开发》、《北京档案》2006年第5期。
4、阿明:《“建国55周年湖北省建设和发展成就图片展”在省档案馆隆重举行》,《湖北档案》2004年第10期。
5、孙小云:《见证历史 服务社会——甘肃省档案馆首次将兰州黄河铁桥档案公开展出》,《档案》2004年第3期。
6、青岛档案信息网www.qdda.gov.cn
7、石大泱:《展览恢弘 观者如潮——<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在省档案馆展出盛况空前=,《广东档案》2005年第3期。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