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雄在抗战岁月

2006-12-02 22:53
文史月刊 2006年11期

孟 菲

刘亚雄(1901—1988年),山西兴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内杰出的妇女工作者、社会活动家。在她刚刚去世后的1988年3月4日,《人民日报》在《刘亚雄同志生平》一文中,称她“以坚忍不拔的献身精神完成了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所交给她的种种艰巨任务,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结语一点都不夸张,仅从她为抗日救国浴血奋斗这段革命历史中,即可得到明证。

荣任第一支女兵连政治指导员

1935年9月,刘亚雄由中共党组织派遣,来到山西特委从事地下工作。这时,日军将侵略的魔爪又伸向华北尤其是极具战略地位的山西。阎锡山权衡再三,不得不采取与倡导全民团结一致抗战的共产党暂时而有限的合作。为此,阎锡山邀请自己过去的政敌但能够动员组织群众真正抗日的共产党人薄一波回山西工作。

1936年10月,刚从北平草岚子监狱出来的薄一波接受中共中央北方局交给的同阎锡山建立特殊统一战线的任务,以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的身份赴晋,刘亚雄作为工委成员之一,一同参加领导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的工作。

山西的统战工作在薄一波等领导下有效地开展起来,“山西军政训练班”的成立与领导力量的转换为其标志。它是1936年阎锡山利用暑假时抽调800余名干部和大专学生进行军事训练而在太原举办的。此时薄一波除接管“牺盟会”外,还掌握着全军管理训练的实权,“军政训练班”即归他领导。

1937年3月,在太原军政训练班,为集中全国抗日救亡的妇女积极分子而组建了女兵连,刘亚雄担任政治指导员,开始全心全意开展为党培养一批优秀女干部的工作。

在女兵连的操演场上,身为指导员、英勇威武的刘亚雄带领战士们一道摸、爬、滚、打,苦练各种军事动作,掌握杀敌本领。刘亚雄主管连里的政治工作,她对女兵政治素养的培养极为重视,要求很严,经常对政治工作员们说:“这批女兵,应当看作党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保证在政治上不出废品。”她不仅亲自为女兵连认真上好政治课,还请薄一波、杨献珍、廖鲁言等前去讲授理论专题,然后组织班组讨论,使大家认清国内外形势,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加强思想修养。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理论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教给大家,引导她们课余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女兵连里形成了浓厚、健康的政治气氛。她还组织大家搞好形式多样的文娱生活,使整个连队充满着蓬勃的朝气。

最引人注目的是,根据薄一波的指示,刘亚雄鼓励并安排山西女兵连派出工作队,到农村、到工厂,走街串巷,利用演讲、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演出活报剧等各种形式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动员发动群众准备抗战。太原城乡,到处活跃着热血沸腾的女兵们。

刘亚雄领导的女兵连不仅在山西引起轰动,而且在娘子关外也产生了影响。在1989年底出版的《刘亚雄纪念集》的《序》中,薄一波写道:“经过刘亚雄的辛勤工作和教导,训练班的女青年迅速成长,后来,她们历经战争的磨砺,大都成为我党我军的优秀妇女干部,其中绝大多数同志加入了共产党,可以说她是桃李满天下。”

组建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支游击队

八路军开进山西后,混乱的局势大有转机。在党的指示下,薄一波抓住时机,与阎锡山谈判组建山西新军事宜。迫于形势与民众的压力,阎锡山不得不同意照此办理。于是,军政训练班结束,并于1937年8月1日,由大部分学员与原“民训团”成立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下设3个大队,薄一波亲任政委。女兵连随之解散,大部分学员被分配到“牺盟会”做抗日民运工作和救护工作。有30余名女兵坚决要求参加决死队,经薄一波考核,批准她们组成决死队第二大队第四中队第三排。不久,决死一纵队开赴五台山进行游击活动。根据薄一波的指示,刘亚雄开始着手组织游击队。

9、10月间,八路军相继取得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机场、长生口、七亘村和黄崖底等胜仗,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也招致日军调集大量兵力的疯狂反扑。日军侵占雁北,飞机狂轰滥炸,进逼太原,五台山地区也成了烽烟四起的前线。山西处于白热化的险态。为此,周恩来指示薄一波说,敌人有占领太原的可能,我们应当把决死队的青年学生们放到外边去,发动群众,建立众多的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必要的抗日民主政权。于是,薄一波率决死一总队开赴晋东南,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刘亚雄离开女兵连,在总队政治部工作。

决死一总队冒着枪林弹雨、艰难困苦地穿行于晋东南地区。在最困难的时候,刘亚雄总会站在路边大声鼓励大家:“同志们,咬紧牙关,跟上队伍,我们绝不能拖整个队伍的后腿,拿出咱们的英雄气概来!”10月底,部队到达盂县。11月5日抵达沁县。

11月8日,太原失守。毛泽东分析形势,及时作出指示:在华北,“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要“建立新军和改造旧军。如能在半年到一年内,建立25万到30万具有新的政治精神的军队,则抗日战场上必能开始看到转机”,并要求“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

决死队坚决贯彻这一方针。在盂县,刘亚雄立即按总队的指示着手建立游击队。她利用部队休息的空隙,积极带领工作队发动当地群众参军参战。她还深入到农村中去,亲自找青年谈话,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动员工作,短短时间内就说服20余名热血青年报名参军,组成了一个游击排。游击队员很快发展到70余名。又经盂县牺盟会领导戴新民(系女兵连政治工作员)从自卫队中动员部分队员参加游击队,队伍扩充至120余人。到达沁县后,刘亚雄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动群众补充兵源,使游击队人员迅速增多。经上级批准,1937年12月,成立了山西青年抗敌游击第一区队,余伯川任队长,刘亚雄为区队指导员。一纵队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活跃在山西正太路、同蒲路、榆次、祁县、太谷、平遥等地,宣传武装群众,锄奸灭霸,消灭地主反动武装,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军。1938年,区队移师平遥,刘亚雄将队部设在平遥东南彭坡头村。刘亚雄率游击第一区队依势占领平遥城路东,解放了平遥铁南地区,建立起共产党领导的平遥抗日县政府。有了革命政权的支持,游击队在城外广大地区袭击敌人更加活跃。

1938年3月,为服从抗战的整体利益,上级决定,游击一区队、二区队和稍后成立的三区队在沁县羊庄合并成立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一纵队游击第一大队。杨世兴为大队长,余伯川为副大队长,刘亚雄任大队教导员。队伍改编后,思想问题确实不少,支队长、老红军高志和从局部利益考虑,一时想不通,态度生硬,极为抵触。有的领导同志说服不了他,便以严明纪律为由,欲处决他。刘亚雄认真负起政治委员行使最后决定权的神圣责任,她力排众议说:“高志和是为革命做过贡献的老红军,值得大家信任和尊敬,因此,对他的错误,绝不能草率处理。思想问题不能混同于立场问题,我们必

须立足说服教育,不要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刘亚雄统一了干部们的思想,将高志和送回三专署。薄一波肯定了刘亚雄的做法,任命高志和为政治保卫营营长,高志和在以后的工作中一直表现出色。这件事在游击队引起很大反响,官兵们十分钦佩刘亚雄这位身佩六轮小手枪、与官兵同甘共苦的女教导员。

为了保证游击队构成的阶级成分,真正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新式战斗队,刘亚雄确立了队伍发展应尽量吸收贫苦农民和青年学生为主的方针,同时,也注意吸收少量成分较好的阎军散兵入伍。这样,散兵的教育改造成了棘手之事。一天,两位散兵抢了老百姓的衣物,造成较严重的政治不良影响。有的同志气愤地将这两人绑起来体罚,刘亚雄闻讯赶来加以制止。她严厉地批评了这二人,还责令他们在队内作深刻检查,并指示班长带二人去物归原主、赔礼道歉。然而,这二人积习难改,在向太谷行进途中又偷老百姓的毛驴以代步。部队干部决定枪毙他们,薄一波严厉批评这种草率的做法。刘亚雄诚恳地接受了薄一波的批评,并当即召开全队干部会进行总结,进一步教育干部。通过这件事情,刘亚雄更加重视培养新干部,对他们的成长倾注了巨大的政治热情。通过言传身教,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干部茁壮成长起来。

游击队创立了“在发展中战斗,在战斗中扩大”的指导思想。刘亚雄带领这支队伍,活跃在沁县、沁源、平遥、祁县和太谷一带,袭击小股敌人,铲除汉奸特务和反动地方武装。干得最漂亮的是,杨世兴和刘亚雄依靠群众铲除了沁县反动武装头子“后山大王”及5名行径恶劣的汉奸,大快了人心,有力地震慑了汉奸特务卖国投敌的反动气焰。

期间,游击一大队还在祁县东观镇附近的伏击战中,打死打伤敌人20余名,受到了群众的拥护。但另一方面也造成游击队中轻敌思想的滋长,打大仗心切。1938年3月底,趁日军对晋东南发动九路围攻之际,游击队发起了太谷桃源战斗。结果吃了败战,损失惨重。为此,刘亚雄召开全队大会,以政治家的宏大气魄,态度诚恳地主动承担责任并作了自我批评。会后,战士们遵令将丧尽天良的汉奸处死在五马河畔。

5月初,游击队撤往沁县,开始半年多的整训,学政治,学军事,积极进行民主建军。刘亚雄颇具政治眼光,认真贯彻“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的主张,要求全队向八路军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掌握军事知识,努力建设一支战斗力极强、政治化、民主化和正规化的部队。

1938年秋,决死一纵队成立了下设3个营的游击团,并组成一个党支部,刘亚雄为总支副书记兼一营教导员。12月,游击队整训整编完毕,游击一营南下转战安泽,营部和3连驻扎旧县镇,1、2连在前边距敌一二十里处骚扰敌人。整训后的游击队战斗力大为增强,战术运用更加灵活,刘亚雄的军事才能也在战斗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

1939年1月,游击一营突然回师沁县中峪店一带寻找战机,强行军百余里爬过黑虎岭等两座大山。经杨世兴、刘亚雄周密计划,在赵城耿壁村与敌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战斗。游击一营打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大胜仗,毙敌60余名,缴获平射炮一门、歪把子机枪两挺及数十支步枪。3月2日,决死队在唐城召开盛大的庆功会,团政治部主任兼总支书记阎定础主持大会,薄一波代表总队嘉奖了作战部队。大会将战利品一一展出,参观的群众无不欢欣鼓舞。这次胜仗也表明,刘亚雄已经成长为一个政治素质较高、指挥能力出色、文武双全的优秀妇女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期间,刘亚雄领导的游击队曾经有力地配合八路军粉碎了敌人的九路围攻。刘亚雄在领导抗日游击队对敌斗争中,不畏艰险,出生入死,她和她领导的游击队均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信任与爱戴。刘亚雄不仅是抗日战争中山西游击队的组织者和创始人之一,而且也是游击队的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和机智果断的指挥员。薄一波在《刘亚雄纪念集》的《序》中,对刘亚雄的这段革命历程作了概述:“1937年底,她受命创建了一支2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属决死队领导。她当指导员,队长是一位红军老干部叫杨世兴。这是山西第一支游击队,成为尔后游一团的基础。在决死一纵队转赴晋东南创建根据地期间,她担任过太行区行署第三专署的专员,这时我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她那种孜孜以求、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精神,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女专员

1938年9月至11月,日军在华南、华中发动了新的进攻,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在山西,日军也发动了疯狂的秋季攻势,攻占了晋西各地。阎锡山不战而退到陕西宜川县秋林镇。然而阎锡山并不甘心丢失地盘,他深感自己的力量难以支撑局面,于是把希望寄托在牺盟会与在游击战方面颇有活力的新军决死队身上。

中国共产党密切注意阎锡山的政治态度,一方面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前提出发,抓住阎锡山,以防他滑向日军;另一方面,打破过去的框框与束缚,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展开抗日工作,扩大抗日根据地。到1938年秋冬,新军扩展到40多个团,在山西105个县中有70个县政权掌握在我党手里,例如晋西北兴县、忻县、文水县等,晋南临猗、稷山、闻喜、夏县等数十位县长均由共产党人担任。

我党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更大规模地开展了抗日救国活动。1939年初,晋东南工、青、妇等各种救国会纷纷成立,1939年3月8日,在山西沁县开村召开了晋东南地区妇女代表大会,成立了“晋东南妇女抗日救国总会”。康克清、刘亚雄、刘芝兰(左权将军的爱人)、高洁(彭涛同志的爱人)等,均参加了代表大会。刘亚雄当选为主任兼党组书记。这时,相当一批女兵连的女战士,都担当起了地方新政权的重要领导工作。

“晋东南妇女救国总会”的成立,标志着这一地区妇女抗日爱国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总会要求一切可以深入农村的妇女政工人员,都必须打起背包到农村、市镇去,切实地把妇女工作开展起来。刘亚雄身体力行,骑着马,一天都不休息,在辽县周围6个县农村检查指导工作,风尘仆仆,风雨无阻。

群山连绵、交通不便将晋东南的农民世代阻隔在闭塞、狭小的村落里,迷信封建的宗法思想严重地存在着,尤其是妇女一直生活在愚昧、无地位、受压制的底层。刘亚雄和大批妇女工作人员来到这偏远的山区后,带来了现代进步文明思想。她们的辛勤劳动给憋闷的山地吹起生命的春风,沉寂的农村开始活跃起来,各村相继组织了妇救会,以往大门不出的妇女纷纷参加了扫盲识字班,她们学习文化,认识封建迷信思想的危害,开始认识妇女的社会价值和自身的作用,觉悟不断提高。在刘亚雄领导的妇救会组织发动下,她们积极行动起来,书写抗日标语,宣传抗日思想。许多妇女和八路军女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她们的样子,把头发剪短,组织起来站岗放哨盘查汉奸特务;不少妻子炕头动员丈夫参加八路军、参加游击队痛歼日军;更多的妇女纺纱织布,赶做大批军服军鞋支

援前线。觉醒了的晋东南农民(尤其是精神面貌大为改变的妇女们)形成了一支不容忽视的抗战力量。

1938年8月,日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夏季扫荡,白晋线失守,敌人占领了公路、铁路沿线城镇,把晋东南分割成太岳区和太行区。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共北方局成立了太岳行署和太行行署。为了保存力量和机动作战的需要,决定将许多群众团体和部分地方武装转移到太行区去。刘亚雄原在太岳区活动,这次也随队转移。7月份,部队到达太行辽县隘峪口,后来到达西黄漳、口儿村三专署路东办事处。

山区的秋季来得早,9月初就秋凉袭人。这一年一连下了40天连绵秋雨,刘亚雄一行夜间冒雨行军,寒冷加之泥泞,不少同志生了病,刘亚雄本来就体质单薄,途中发了虐疾,身体忽冷忽热,高烧持续不退,但她以顽强的毅力与困难搏斗,坚持行军,于9月下旬到达太行区,兼任专署武装科长,领导各区县的地方武装力量。

这时,全国抗战形势发生了变化。日军的侵略遭到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在各战场的疯狂扫荡连连受阻,日军不得不把军事进攻为主的方针调整为政治诱降为主,力紧了对国民党诱降活动的步伐。蒋介石心领神会,调集兵力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进攻。在这次反共高潮中,一贯投机取利的阎锡山的政治立场急剧右转,于12月集中大量军队发起了对决死队的攻击,妄想消灭牺盟会,进而打击、驱逐英勇抗战的八路军,以达到恢复其在山西原有统治的目的(即“晋西事变”)。对此早有觉察的决死队对阎军的进攻给以有力还击,使阎锡山损兵折将。不可避免地,牺盟会地方政权和决死队军事力量也受到了某些令人痛心的损失。为了便于工作,牺盟会干部也进行了一定调整,三专署路东办事处主任侯振亚同志调往太岳区沁源县任县委书记。刘亚雄接替三专署路东办事处主任一职。1940年4月,太行区晋冀豫行署成立,办事处合并于行署,改为太行区三专署,刘亚雄被任命为专员,成为抗日根据地第一位女专员。

三专署位于白晋线上,处于同蒲铁路东,包括榆社、武乡、襄垣、祁县、黎城、辽县等县,人口40余万,是太行山北的重要基石,山西的著名粮仓。因此,日军争夺异常疯狂,扫荡最频繁、最残酷,且步步升级(最初每次扫荡七八天时间,到4月,扫荡往往持续20多天)。日军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一次扫荡即烧毁50余村,使整个三专署满目惨状,老百姓对日军恨之入骨。

三专署既然是产粮区,刘亚雄所要做好的第一项工作便是保证我军一二九师的衣食供应问题。征粮,政策性很强。以前,向地方过量强派粮款的倾向以及其他违反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村镇干部不顾党的政策,按户摊派粮款,不论贫富,不顾实际承受能力,凡交不出粮食的,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看作拒粮,吊起来就打。这种做法和手段,影响了本来就很清贫的农民生活,而且也造成某些群众对人民政府的不满。刘亚雄到任后,十分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她马上召开各级干部会议,重申党的政策,严厉批评了违纪做法,重新学习上级有关指示,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接着,她又做了较大的干部调整,把一些政策性强、作风好的党员干部调进诸如粮食科、财政科等要害部门担任领导,刘征田任粮食科长。财务科长牺牲以后由秘书长王久敬兼任。刘亚雄把干部政策学习作为经常性工作,而且不断深入各区县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大力纠正工作偏差。榆次县派粮过重,引起群众不满,刘亚雄立即赶赴那里,做好县长思想工作,当即改动征粮数额,减除了农民额外负担,群众交口称赞人民政府好。由于刘亚雄深入调查研究,切合实际计算民力,关心群众切身利益,注意精简机构。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很快就杜绝了三专署征粮工作中硬性摊派风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

违反政策的做法需要纠正,但是征粮任务也必须出色完成。刘亚雄教育干部相信群众,只要思想工作做到家,群众必然会帮助我们完成任务。为此,三专署征粮组到村镇的第一项工作,便是采取各种形式向群众反复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启发农民群众的爱国觉悟,同时动员干部力量在全专署普遍展开了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刘亚雄对征粮组强调说,老百姓的租息负担减轻了,生产积极性才可以提高,只有较大程度地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完成征粮任务。在刘亚雄的有效领导下,三专署短期内做完了党提出的“二五减租”和换契手续,解决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押地和典地问题。三专署规定:押地债户,只要已交付超出借债本利二倍以上者,地主要无条件将地归还债户,已经典出的土地,必须按原价归还。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农民对之衷心拥护。

正确的土地、经济政策为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基础,真正提高粮食产量,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大量工作。比如,武乡县农民种田方式落后,基本上半靠人力半靠天,命运交给老天爷支配,一遇久旱不雨,粮食产量就大幅度下降。刘亚雄深知水利是种田的命脉,务必重视解决好这个问题。于是,1941年春播之后,她马上带领有关人员跑遍武乡,勘查水力资源。在监漳村,刘亚雄兴奋地发现一股水势湍急的溪流,流水泻于山丘之间,水位颇高。刘亚雄立刻让随行人员就地测量,确认这里是修坝截流灌溉农田的好地方。她马上住下来,通过村委会召开村民会,讲明修坝蓄水浇田的意义。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凿石抬灰,热火朝天,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水坝修建成功,湍急的溪流贮成一片深潭。春旱来临的时候,甘霖引入农田,庄稼不缺水,粮食产量显著增长。当地群众十分感谢这位女专员,特意邀请刘亚雄为水坝题字。刘亚雄欣然命笔,写下“人力胜天然”几个大字,当地群众把它砌于闸洞上方。这座水坝,是当时武乡的大型水利设施。此坝此字。至今尚保存完好,表达了武乡人民对刘亚雄的崇高敬意。

由于政策对头,措施有力,三专署粮食产量的提高当年即见成效。有了这个底数,刘亚雄便和有关部门研究,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适量增派粮款。具体做法是:向地主、富农大量征购,以让地主献粮为主,按地力摊派为辅征粮筹款。这样,较富裕的农民合理分担,贫苦农民的基本利益也得到维护,农民应征粮食的热情很高,三专署的征粮计划得以顺利完成。大批军粮即时输送部队,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一二九师首长对地方政府的出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了解决部队的被服问题,刘亚雄采取群众分散制作和政府办厂生产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这方面,三专署妇女们起了决定性作用。各地由妇救会出面,按情况从政府领回被服制作数量指标,然后组织各家妇女做衣做鞋。总数由各村包干,不留死点。妇女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她们精心制作的方头形“刹鞋”,底子坚实梆梆响,战士们穿着既耐磨又不挤脚,非常舒服。刘亚雄很重视集中生产被服问题,她知道这是提高工效的手段,于是根据专署财力,办起了一座鞋厂,招收了20多名工人,生产系列化、规格化,搞得颇有声色。刘亚雄自己亲自动手剪鞋样,妹妹刘竞雄也一针一线纳鞋

底,刘亚雄还特别安排妹妹到鞋厂去作文化教员,帮助工人们学文化,同时帮助工人改制鞋样。

三专署的有效工作,保证了八路军的衣食供应,也为粉碎敌人封锁,为促进全区经济繁荣创造了条件。刘亚雄和有关单位制定了相应措施,采取对敌经济斗争一元化做法。比如,成立了西营镇工商局,规定全区一切用品均由工商局代买批发,商人买卖要受工商局监督审查。如此,根据地物资得到保证,又使敌人得不到任何经济投机的空隙。在残酷的战争中,三专署各地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专区食油、纸张、布匹等人民基本生活用品基本上做到了自给自足。上级专门组织敌占区进步士绅前来参观,他们看到货物不缺、市场活跃的情况时大为惊讶,对共产党的理政能力大加赞赏,十分佩服。

对敌斗争,是刘亚雄抓得很紧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三专署所属区县,鉴于政治、地理、经济上的重要地位,便成了敌我双方拉锯争夺的焦点,斗争异常残酷。政府的经常性工作,便是做好坚壁清野和打击汉奸特务。“不给敌人一粒粮食、一头牲畜,把敌人困死、饿死”。这是三专署提出的响亮口号。各村镇政府都需落实坚壁清野任务,粮食埋在哪里,生活用具怎样处理,敌人来时牲畜的藏匿地方等等都作了细致的安排。敌人扫荡后期,往往村内无人无粮无物,喝水都很困难,更站不住脚。

与此相关联的工作,则是狠狠除奸除特。利用封建迷信会道门,收买民族败类进行特务破坏活动,是敌人的一大罪恶手段。三专署所辖地区,特别是山区农村,长期封闭的社会生活派生了群众精神世界的愚昧、落后,迷信活动普遍,会道门组织活动频繁。某些帮会头目和日军暗中勾结,用迷信思想干扰政府工作,打击思想进步的农民,常常利用一些人的愚昧无知,替日军搞特务活动。当时,农村中吸食鸦片的现象很普遍,敌人控制烟源,只要有谁替他们通风报信,就供给鸦片过瘾,这一手相当厉害,一时间汉奸特务的活动相当猖狂。有一次刘亚雄和戎子和、彭涛在下面检查工作,汉奸偷偷向敌人告了密,日伪军立刻包围上来。刘亚雄一行只带有几名战士,情况相当危险,由于有群众及时给以掩护帮助,热情给刘亚雄等人带路,翻山涉水,她们才从敌人的包围圈缝隙里穿了出去。

很显然,迷信思想不破除,不能使群众摆脱愚昧,提高觉悟,不清除汉奸特务,就难以保证抗战斗争的顺利进行。三专署在刘亚雄的带领下,有声有势地展开了破除迷信的宣传活动。专署调集不少干部深入各乡各村,团结骨干群众,通过图片展示、小型文艺演出、宣讲会、个别谈心等各种方式告诉老百姓:日军烧庙烧房、杀人越货,是我们老百姓的凶恶敌人,封建迷信的鬼怪神仙,乃是骗人的、麻痹人们灵魂的精神鸦片,迷信活动既救不了国家,也救不了人民。我们只有拿起武器和日伪斗,才可以保家,才可以自救。与此同时,刘亚雄等人还用大量的实际例子,向老百姓宣讲汉奸特务丧尽天良的罪恶,激发人们的爱国心、正义感。

经过大张旗鼓的教育活动,群众明辨了是非,思想觉悟迅速提高。政府在群众性教育活动开展的同时,也对汉奸、特务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惩治罪大恶极的首恶分子,胁从者投诚可将功折罪,宽大处理。一时间不少汉奸纷纷向政府投诚。于是,政府召开大会,对几个死心踏地替敌人卖命的汉奸严加处决,给民族败类以震慑;当场宣布宽大处理投诚的胁从分子,给一些步入歧途的人指明出路。这样,群众进一步发动起来,几乎家家订有“家庭公约”:绝不当汉奸;村村设立岗哨,连妇女、儿童也参加盘查汉奸特务的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敌人来到时,村里谁疏散谁不走,留下来做了什么,群众都一目了然,等共产党的军队一回来,便起来和投敌分子或者软骨头算账。

汉奸特务在三专署寸步难行,共产党却有自己的“千里眼”、“顺风耳”,在各级党组织和地方政权的领导下,有计划地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网,利用各种关系与机会。派人巧妙地打人敌人的心脏,敌人一旦出动,情报便预先传递出来,迅即通达四方,各村百姓马上做出反应,一方面坚壁清野,一方面出动民兵大埋地雷,配合共产党打击敌人。地雷埋得巧妙异常,敌人出动到处挨炸,血肉横飞,晕头转向。于是敌人命令村民每天黄昏扫一次公路,第二天清晨,日军的汽车开动时,只要看见扫干净的公路上有了脚印便立即停车不敢冒然再走。但是,即使公路上没有脚印,汽车开过时也会轰然爆炸,使敌束手无策。

在抗战时期极其艰难、残酷的条件下,刘亚雄把三专署的工作却做得卓有成效,因而,她深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尊敬。老百姓经常看见自己的女专员风尘仆仆、轻车简从地奔走在山村、乡镇,出生入死地领导干部群众对敌斗争,为维护百姓利益,为伟大的抗日战争而辛劳工作着,因此常常感动地说:“共产党、八路军了不起,妇女可以参政,有刘专员这样让人佩服的好干部,领导咱们打日本、发展生产,什么困难都不怕。”

1988年3月4日《人民日报》上的文章也对刘亚雄作出了恰当评价:“第三专署地处太行中心地带,是八路军总部机关和一二九师司令部、抗大分校所在地,又是八路军粮食供给基地。在敌人频繁扫荡的情况下,刘亚雄在领导对敌斗争的同时,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农业生产,实行减租减息,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打击敌人,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在建立新军,坚持武装斗争,建设太行抗日根据地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2年冬,党派刘亚雄到延安中央党校参加整风学习,后又参加了延安中央医院整风运动的领导工作,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刘亚雄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

(责编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