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塞·巴赫的组曲音乐创作

2006-12-01 11:55
电影评介 2006年20期
关键词:吉格前奏曲舞曲

赵 笛

[摘要]组曲是约· 塞·巴赫的重要创作体裁,他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留给后人的珍贵的钢琴文献,历来吸引着众多的钢琴演奏家孜孜不倦地探索、钻研。[关键词]组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

在西方音乐史中,巴洛克时期(1600—1750)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而德国作曲家约·塞·巴赫(1685-1750)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后世的作曲家尊其为“音乐之父”。他的音乐滋养着后辈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巴赫的古钢琴音乐是他一生音乐创作的重要领域,历来吸引着众多的钢琴理论家、演奏家孜孜不倦地探索、钻研。在他的古钢琴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庄重深刻、沉思冥想的宗教精神,更可以充分感受到巴赫对生活、家庭无比的热爱,体会到世俗天地的丰富多彩。

巴赫的组曲创作把这个流行已久的体裁推向了顶峰。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又名《德国组曲》)都是舞曲组成的套曲。由于与舞蹈音乐密切相关。使得这类音乐自然地散发出人世的气息。

巴赫的法国组曲(French Suites共六套)创作于1722年左右,当时巴赫任科腾亲王的宫廷乐长。由于《法国组曲》是巴赫在新婚的日子里所作,由巴赫亲笔题献给他的妻子安娜·玛格达勒娜,所以组曲洋溢着“天伦之乐”的情趣,情感细腻,曲调动人。巴赫的妻子安娜·玛格达勒娜是一位有成就的歌唱家,但是她在键盘上的演奏能力却有些逊色,所以《法国组曲》从总体上说篇幅比较适中,技巧比较适度。它完全不同于《英国组曲》的恢宏和《帕蒂塔》的博大。《法国组曲》的乐曲形式较为短小,以主调写法为主。旋律优美,节奏生动。

“法国组曲”这个名字并不是巴赫所创,也许是组曲中那无可比拟的优雅使人想起法国,所以后人称这些组曲为“法国组曲”。虽然巴赫的《法国组曲》中有不少源自法国的舞曲(如:小步舞曲、加沃特、布雷舞曲、卢尔舞曲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巴赫笔下的这六首法国组曲与17世纪上半叶法国羽管键琴乐派作曲家笔下的法国组曲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巴赫实际是按德国式的构思来处理他的《法国组曲》。他的组曲与17世纪中期至末期的德国作曲家弗罗贝格尔(Froberger)、帕赫贝尔(Pachelbel)的古钢琴组曲一脉相承。也就是说,巴赫笔下的法国组曲趋向于传统的德国组曲形式,由四个乐章组成,即阿列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和吉格舞曲,传统上在萨拉班德舞曲和吉格舞曲之间还要加上一些其它舞曲乐章。我们以《法国组曲》中的第一首组曲为例,在这首组曲中,阿列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小步舞曲这几个乐章在母题D—A—bB一#C的统帅下,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从《法国组曲》的内容和音域可以推定,《法国组曲》最适宜用击弦古钢琴(楔槌键琴)演奏。

《英国组曲》(English Suites共六套)也是作于1722年左右的科腾时期。“英国组曲”这个标题也并非巴赫自己命名,而是由后人称为的。据说,此套组曲是巴赫受英国友人之托而创作的,故而被后人称为“英国组曲”。《英国组曲》比《法国组曲》篇幅大得多,而且情绪刚强而富有生气,运用复调对位手法,织体丰满。《英国组曲》适宜在拨弦古钢琴(羽管键琴)上演奏,气势恢宏,效果辉煌。

《英国组曲》中的舞曲,部分沿袭了自先辈帕赫贝尔流传下来的基本格局,即阿列曼德一库朗特一萨拉班德一任选舞曲一吉格。《英国组曲》与《法国组曲》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英国组曲中的第一曲都是一首前奏曲(Prelude)。《英国组曲》中的前奏曲以非舞曲体裁的形式与组曲的几首舞曲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每一首前奏曲都包含了呈示、展开和再现三部性结构的轮廓。

比起《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在情感展开的幅度上要更宽广。如:在萨拉班德舞曲的运用上,根据一般版本标的速度,《英国组曲》中的萨拉班德舞曲比《法国组曲》中的萨拉班德舞曲速度更慢、情绪更加庄严《法国组曲》中的萨拉班德多为每分钟60-70拍,而《英国组曲》中的萨拉班德则多为每分钟50-60拍。因此,在风格上《英国组曲》给人以更典雅堂皇的印象。萨拉班德(Sarabande)原意是“神圣的行进”,指那些高举圣像,纪念耶稣受难的进香队伍。曲速缓慢,使得乐曲显得庄重、沉痛,加上歌唱性的旋律以及华彩的装饰音,让人感到为某种理想做出牺牲的壮丽。第二、第三、第六英国组曲中的萨拉班德最具有代表性,其庄严的气质、气息宽广的乐句将我们带到教堂管风琴音乐的氛围中,其舒缓沉重的旋律又让我们感到一种深刻的、沉思冥想的宗教悲剧性情感。

《帕蒂塔》(Partita共六套)创作于1725-1731年之间,是巴赫在莱比锡时期的作品。同《英国组曲》一样,这六套作品也是为羽管键琴而作。在形式上,虽然这六套组曲中的大部分组曲仍然采用前奏曲一阿列曼德一库朗特一萨拉班德一任选舞曲一吉格的传统组曲样式,但是第四首和第六首组曲却在库朗特和萨拉班德之间插入了短曲,这在《法国组曲》和《英国组曲》里是没有的,传统形式下的选用曲都出现在萨拉班德之后。同时,《帕蒂塔》中的前奏曲、阿列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也都呈现出独有的风格特点:

1、前奏曲

《英国组曲》所用的前奏曲在《帕蒂塔》里完全变了,在《帕蒂塔》中巴赫提出了前奏曲体裁可以多样化的见解。例如,第二首帕蒂塔的前奏曲是一首Sinfonia(意大利式歌剧序曲)、第三首帕蒂塔的前奏曲是一首Fantasia(幻想曲)、第四首帕蒂塔的前奏曲是一首Overture(法国式歌剧序曲)、而第六首帕蒂塔的前奏曲则变成一首宏伟、庄严的Toccata(托卡塔)。

2、阿列曼德

《帕蒂塔》里面的基本舞曲并不总是表现出它们惯有的特点,巴赫在这里用自己的创作表明了新的创作观念,应当给固有的舞曲体裁注入不同的节奏型,以开拓它的表现力。阿列曼德原本是一种四拍的舞蹈,一般速度为行板,以第四拍上一个弱起的十六分音符与强拍第一音构成同音反复为特征,随后以流畅的十六分音符为基本节奏,构成一个具有主题意味的主要旋律,并不时地在各声部出现。

但在《帕蒂塔》中,这种原先在《英国组曲》、《法国组曲》中常用的节奏型有了很大的变化。如:第三首帕蒂塔出现了带附点的阿列曼德:

3、库朗特

库朗特的原意为“奔跑”。也是以弱起短音符及紧随其后的同音反复为特征。库朗特有两种形式,巴赫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的形式,特地用了不同的标题,意大利式的他标为Corrente,法国式的他标为Courante,但后世的出版家把他们统一标记了。意大利式库朗特,快速而热烈,3/4拍或3/8拍(如:第二、第四、第五、第六法国组曲中的库朗特):法国式库朗特,中速,3/2拍或6/4拍(如:第一、第三法国组曲中的库朗特以及所有英国组曲中的库朗特)。《帕蒂塔》中的库朗特也可分为法国式的和意大利式的两种,第二、第四首帕蒂塔中的库朗特为法国式,第一、第三、第五、第六首帕蒂塔中的库朗特为意大利式。

4、萨拉班德

萨拉班德原本是一种没有弱拍的三拍子音乐,曲速缓慢,情绪庄重:

而第三首、第五首、第六首帕蒂塔里的萨拉班德却有着不同以往的自由形式,它们是弱起的萨拉班德,音乐不在小节的第一拍开始。

5、吉格

吉格是一种速度很快的舞曲,曲调也从弱拍开始。它也分意大利式的和法国式的两种,前者以和声衬托为主(如:第三法国组曲及第二英国组曲中的吉格),后者为赋格作法。第一首帕蒂塔中的吉格基本是意大利式的,是主调性的。而第三首、第四首、第五首、第六首帕蒂塔中的吉格都是法国式的。都有着赋格织体。吉格在《法国组曲》和《英国组曲》中都是结束的乐章,但在帕蒂塔中就不一定了,第二首帕蒂塔根本没有吉格,而是以一首随想曲代之。

巴赫的音乐(尤其是管风琴音乐)通常给人庄重、深沉的印象,虽然他的古钢琴组曲里的某些乐章受管风琴音乐影响很深,仍然具有深厚的宗教气息,但在这里我们更多感受到的却是世俗生活的轻松与温馨。巴赫的组曲作品就像回味无穷的风景画、抒情诗一样,通过舞曲这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形式,巴赫写出了他敏感而丰富的生活感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清新的生活画卷。

猜你喜欢
吉格前奏曲舞曲
温馨时光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冬的舞曲
瑶族舞曲
钢琴前奏曲
小鸡吉格救妈妈
烂漫舞曲
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