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高塘墟

2006-11-16 07:23苏嘉莉
广州文艺 2006年10期
关键词:骑楼商铺古老

苏嘉莉

发源于从化的流溪河蜿蜒不断地流,在它下游地带的北岸有个古老的小镇,命名为“江高”。江高江高,据说是“江村”和“高塘”各取首字而得来的,而其中的高塘传说又是因为当地经常出高中的人,所以才被叫作高塘。尽管这可能只是当地读书人的臆想,但无论是古老的临街商铺、被丢空的大型墟落,还是至今仍洋溢在镇上居民生活当中的古老风尚和独特情趣,都无声而执著地诉说着一段属于高塘墟的辉煌历史。

流溪河畔一条绵延近1000米长的爱国西路,清一色骑楼式的临街商铺,构筑了整个高塘的中心地带。虽然沿街骑楼没有太多的复古修饰,但古貌犹存,一砖一瓦甚至一个商铺的名字都暗示着这些建筑所经历的时日。

但似乎身在其中的人却对此毫无知觉,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置身于这条古老的街道之中,在过去的商铺中贩卖着今天的货物。镇上的人哪一天鞋子破了,依然常常光顾这条古老的商业街上的鞋街,因为鞋街上聚集了数十家鞋店,成行成市;乡下的老人哪天要镶上一副锃亮的金牙,那么坐上儿子的摩托,来到这条爱国西路上素有口碑的牙医诊所,这仍然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殊不知,这样的生活其实已经延续了两百多年。

清朝嘉庆年间,禺北士绅在江夏岭山脚兴建新墟,命名为集福街,当时只有店铺五六十间。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在光绪年间,高塘十八社召开董事会,商议发动各村集资股份,于是买下高塘数十亩地,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建成高塘墟,并规定一、六为墟日。自此之后,每逢墟日,禺北、花县和南海一带的乡民纷纷涌到高塘。他们一方面要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或手工业品卖出,一方面又在墟市中买回自己需要的商品,这就是所谓的“趁墟”了,也就是“赶集”的意思。加上后来又陆续兴建的江村墟、双岗墟,热闹之致,足使江高之地成为当年禺北一带的商业中心。

高塘墟的名字不变,但经过两百年的风风雨雨,它的墟址已历经多次的变迁。嘉庆和光绪年间兴建的所谓“高塘新墟”早已毁于战乱,就连后来在废墟上重建的第三个“高塘新墟”(位于现爱国西路旁边)也因为空间的狭窄而被更新的“高塘新墟”(位于今天的珠江村)所取代,而这个大型墟落的旧址也就成为江高之地商业蓬勃发展的一大见证。它寂寞的落空既是对新时代新发展的适应,更是对昔日客似云来的墟市盛况的返照。

徜徉于古风十足的商业街上,虽然不怕日晒雨淋,但赶上风和日丽的天气,最写意的莫过于绕到南边商铺的后面,在流溪河边上的沿河走廊逛一逛。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每走100来米就会有青石板砌成的梯子可供下河,不过现在大多已长满青苔。当年从化、竹料、人和、蚌湖一带的船只通过流溪河云集高塘,而这些可供下河的石板梯子就是当年搬运商品上岸的重要工具——水脚,相当于一个个小型码头。这些商品经由高塘,又转往广州及南海、花县一带。因此,这些密布的水脚又在无声地言说着地处流溪河下游的高塘墟当年也是禺北一带水上运输的中心。

沿着河街散步,让人赏心悦目的不仅有两岸旖旎的风光,而且还有在此岸饮茶下棋的居民渲染出来的闲适的生活气氛和对岸河心洲传过来的悠悠乐韵。古老而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民风和歌谣,更为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墟镇增添一层深厚的文化底蕴。

两百年风雨,两百年的高塘墟。即使它不一定是高中之地,至少也是一个高年之墟了。但愿它辉煌的历史能被更多的有心人留意并记住。

(责任编辑:王绍贝)

猜你喜欢
骑楼商铺古老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沉浸式剧院——Dear So Cute商铺与咖啡馆
骑楼人家
骑楼的故事
古老的声,真挚的爱
古老的瑞典
话说骑楼
幻方欣赏
三家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