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缭绕忆故人

2006-10-26 06:35巢志珏
人民音乐 2006年10期
关键词:吴先生钢琴音乐

今年四月的春天,我国音乐界又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钢琴家、教育家吴乐懿教授故世,享年87岁,时在2006年4月1日深夜。

记得1999年4月,在吴乐懿先生病倒前半年的早春,吴先生请我帮她整理怀念贺绿汀院长的文章,听她缓缓叙说一位为我国音乐事业付出一生心血的“学长”引领她进入我国音乐界的过程,话语之间,充满对贺绿汀院长的崇敬心情。而几年后的又一个早春,我们以同样崇敬的心情缅怀尊敬的吴乐懿教授。

当我还在学习钢琴初期,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之前,已知道吴乐懿先生是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钢琴系教授。我进入上音后,因是在李翠贞先生班上学习,因而直至1988年我到钢琴系任专业教师之前,始终以学生对老教授敬佩的心情,仰视着吴乐懿先生。有幸的是,之后的十余年中,由于工作关系,我和吴乐懿先生的接触增多。在我心目中,吴先生不再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老教授,而是一位平易近人、可亲可敬的老前辈。吴先生平时说话不多,但她全身心关注我国钢琴音乐事业的发展;她待人和蔼,但对艺术、对教学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她年事已高,却以年轻人般的活力勤奋工作,直至被病魔所迫才离开工作岗位。

吴乐懿先生从青年时代到八十高龄,总是那么端庄美丽,微笑待人,但在温和的外表中有着坚强的事业心。吴先生从小受爱唱歌的父亲和教钢琴的母亲的熏陶,很早接触音乐,四岁则能凭记忆在钢琴上弹出听到的旋律,显露出了音乐的天赋。六岁随母亲学琴,九岁就在上海举行的“纪念舒伯特逝世一百周年”的音乐比赛中获儿童组第二名。十五岁时,在二十多名钢琴考生的角逐中,被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钢琴系主任、俄籍教授鲍利斯·查哈罗夫选中,录取为国立音专高中部学生,成为查哈罗夫班上的两名新生之一(另一位是范继森先生)。吴乐懿先生学习期间成绩突出,十八岁就举行了首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并多次与当时的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合作演奏格里格、舒曼和柴可夫斯基等的经典协奏曲,广获好评。记得在八十年代,我有一次访问谭抒真先生,谭先生不无赞叹地谈到在交响乐团拉乐队时,曾与吴先生合作演出钢琴协奏曲,他说“吴先生掌握乐曲之快,与乐队合作默契之快,令人难忘。”1941年吴乐懿先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钢琴系,然而由于经济的原因,期望出国深造的愿望迟迟未能实现。出于强烈的求知欲,吴先生毕业后,继续随查哈罗夫学琴,还向工部局交响乐队的意籍指挥家梅·帕契和其他外籍演奏家学习和声、作曲知识,并和多位著名演奏家合作室内乐演奏,亦有大量独奏演出,足迹遍及全国的主要城市,蜚声乐坛。

1948年她应聘于上海国立音专任钢琴副教授之后,应印尼华侨组织之邀,为救济海外侨胞募款而赴印度尼西亚义演。由于上海的解放,一时归途中断,由印尼华侨协会帮助她转道法国巴黎进入音乐学院,从而实现了出国深造的心愿。在法国,吴乐懿先生先后随著名教授伊凡·诺特和法国著名女钢琴家玛格丽特·隆学习,并在玛格丽特·隆的指导下,准备参加以她命名的玛格里特·隆—雅克·蒂博国际比赛,但最后因年龄超限而未能实现。

吴乐懿先生的心愿在她回国任教后,通过对学生的悉心培养,在年轻的钢琴家身上实现了。吴先生的学生李其芳(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于1962年获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钢琴二等奖,1964年又在第三届罗马尼亚埃乃斯库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秦莹明于1981年参加法国玛格丽特·隆比赛获奖;还有参加波兰第十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诙谐曲特别奖”的刘忆凡等。她以学生出色的成绩,实现了为中国人争光的愿望,从而备感欣慰。

吴乐懿先生为出国比赛培养人才,但更看重和关心的是我国钢琴事业的总体发展。她说:“我并不认为参加比赛是学琴的唯一目的,但对鼓励和发挥年轻人的才能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吴乐懿先生为中国钢琴事业献力,这是她更大的心愿。

吴乐懿先生在法国学习期间的一次演出之后,有外国人兴奋地对她说:“脱帽!敬礼!”这是以李斯特发现年轻的天才——肖邦时所说的赞叹话语,献给吴乐懿先生。吴先生毕业后,收到贺绿汀院长多次热忱邀请她回国任教的信,还收到范继森、李翠贞等先生介绍国内解放后的变化、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情况的信,她了解到新中国钢琴事业需要她,希望她将国外学到的西方音乐文化介绍到中国来时,毅然放弃了在国外发展,于1954年从英国经香港返回祖国。当她到香港探望父母亲时,在香港举行了几场音乐会。马上,就有学生要找她学琴,也有朋友劝她留在香港,她父亲也希望她与其妹妹一起在港开办学校。但吴先生说:“我不喜欢香港,那里贫富相差很大,学生情愿找差的外国老师学琴,也不愿找中国老师。”她以中国人的自尊不愿留在英国人管辖下的香港,并说:“为金钱,可以留在香港,为事业,国内更需要。”吴先生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很快回到了上海,成为当年钢琴系发展的四大支柱教研组的引领人之一(另外三位教研组长、权威教授是:钢琴系主任范继森先生、留英归国的李翠贞先生、留美归国的李嘉禄先生)。

吴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代著名女钢琴家、教授,归国后多次代表中国出访欧洲,先后与布拉格交响乐团、斯洛伐克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赴芬兰与芬兰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赴瑞典、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演出,为我国与世界友好国家的交往做出了贡献。在国内音乐舞台上,更是经常见到她的身影。吴先生与我国指挥家黄贻钧、李德伦、韩中杰以及苏联指挥家谢·格·迪里济也夫合作,与上海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共同演出;连续几年参加“上海之音”音乐周的演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纪念演出;为中国音协举办的李斯特逝世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音乐会演出等等。频繁忙碌的演出和出访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练琴,但吴先生并未放松教学,她说:“教学和演出是不可分割的,通过演出,才能以切身体会教学,对学生才会更有益处。”

从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所谓批评封资修的文艺运动加紧,直到动乱的“文革”年代,我国的音乐事业,尤其是钢琴音乐文化发展严重受阻,最让人痛心的是上音钢琴系失去了范继森、李翠贞教授,到1981年李嘉禄教授也病逝。“文革”结束后,仅留下吴乐懿教授担起了钢琴系重新发展的重任(她担任了钢琴系主任)。改革开放后,受“出国热”的影响,上音的师资力量减少,又因“文革”造成的断层,生源也匮缺。而吴乐懿先生就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团结了全系师生共同努力,即使退休后,仍继续坚持教学,继续关注着系里的一切活动。她在八九十年代曾被评为上海音乐学院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获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证书,国务院表彰的为高等教育作出突出贡献证书,2001年又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吴乐懿先生家住得离学校不近,经常看到她中午取出自带的一个小饭盒,啃上一个面包,冲一杯茶水,匆匆对付一顿,稍事休息,又继续工作。她从不以老前辈自居,而是和系里一代一代青年教师打成一片,经常共同切磋琴艺,探讨教学。记得我的学生要参加比赛去请她指导时,她总是热情帮助,毫不保留。那时她已年过七十,但为学生示范时,那雄劲的音质,严谨的节奏,使我印象深刻,获益匪浅。每当系里有外国专家前来讲学时,她都坚持来听课,并帮助翻译。

我们都知道吴乐懿先生一直反对为她做寿礼,所以在她八十六寿辰时,大家讨论许久,决定将她在五六十年代演奏的唱片资料制成CD,作为纪念礼物献给她,吴先生欣然接受了。这是一份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资产”。整张CD包括五首中国乐曲: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丁善德的《新疆舞曲第一、二号》,刘福安的《采茶扑蝶》和瞿维的《花鼓》;七首外国乐曲:肖邦《c小调夜曲》,古巴作曲家雷古沃那的两首西班牙风格舞曲《玛拉甘娜舞曲》和《基塔那舞曲》,德利布《娜拉圆舞曲》,德彪西《月光》《回忆》和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十二首风格迥异的乐曲,吴乐懿先生演奏得各具特色,风格讲究。有的作品豪放爽朗,有的色彩华丽洒脱;八度和弦奏得铿锵有力,气度轩昂,充分体现了演奏家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造诣。吴乐懿先生将浑厚有力的俄罗斯学派,细腻精致的法国流派,糅合了中国人从容、利落干净的气质,使聆听者备受震撼。可惜还有部分曲目因制作胶木唱片的原资料已受损坏,不能都制成CD,但就此已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吴乐懿先生对艺术的严谨、真挚的追求。其中关于《牧童短笛》的录制,吴乐懿先生专门提到,此作品获奖时,是她的老师查哈罗夫亲自视弹的,她也特别喜爱此曲,到国外经常向欧洲人介绍、演奏,很受欢迎。回国灌制唱片时,贺绿汀院长亲自给她指点。吴先生说,贺院长要求的速度是较慢的,很纯朴悠闲,比她弹的速度还慢些。

吴乐懿先生的辉煌业绩,使她在国际上深具威望,国外的音乐家、钢琴家来到上海,都要询问、拜访吴先生。她在晚年,不断被邀请担任国际钢琴比赛评委,国内各地大大小小的钢琴比赛任评委的任务更是连续不断。随着“钢琴热”的迅速升温,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上海钢琴学会会长,她又时时关心着青少年业余钢琴普及教育活动。吴先生始终坚持以提高青少年艺术素养为目的,反对为追求一纸证书的短视目的而考级。当她看到学生们对音乐对艺术有出自内心的喜爱和追求时,包括业余考级的孩子,她都会由衷地为他(她)们高兴。

吴乐懿先生的一生被钢琴演奏、钢琴教学和大量的社会音乐活动所占据。她担任过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政协委员,连续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她也曾颇为内疚地谈到对自己的孩子关爱很少,但她从不以自己的地位、身份为自己的孩子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更不为自己要求特殊待遇。在生前的最后几年,她长期卧床,自己的孩子却无法在身边陪伴。当她失去知觉两年,重又苏醒后,仍然记得自己的工作是在汾阳路二十号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见到每位前去探视她的老同事、老朋友和老学生,都能以艰难的语言说出每人的姓名和一些事情。当问到她是否想弹钢琴时,她会微微动弹手指,表达她的深切心愿……我们多么希望吴乐懿先生能康复得再好些,希望能再听到她的指教,希望再与她多多交谈……

近日再次聆听吴乐懿先生演奏的CD,琴音缭绕如见其人,栩栩如生似她还在我们身旁,以她那美妙的琴音永远启迪着后来人。

巢志珏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宁)

猜你喜欢
吴先生钢琴音乐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