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湖南卫视的平民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使一些词语广泛流行起来,俨然出现了一部“超女辞典”,这些词语主要有:超级、海选、粉丝、黑幕、待定、想唱就唱、偶像派、实力、中性、亲友团、大众评审、短信支持率、拉票、PK等等。其中“PK”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我们从词源、泛化、词义、语用价值、规范几个角度对这一流行词语做初步探讨。
“PK”的词源是什么,先看下面这个例句:
(1)究竟何为“PK”?香港人早就使用这个词,是“扑街”的意思,是粤音英语拼读的简化,在中国大陆,说“PK”肯定不是这一意思了。“PK”究竟指什么,口口声声“PK”的,十之八九都说不清。目前权威的说法不外乎两种:计算机游戏模式“PlayerKill”的缩略,意思是游戏时玩家遇对手决战;足球术语“PenaltyKick”的缩写,即足球上的点球。(《都市快报》,2005年8月31日)
由此看来,“PK”这个时尚流行字母词语的词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英语“PiayerKill”(玩家之间决斗)的缩写,二是“PenaltyKick”(点球)的缩写。不管是来源于一还是来源于二,可以肯定的是“PK”是个专业词语或者说术语的缩略形式,湖南卫视的“PK”究竟是采自哪个,众多的语言事实告诉了我们答案,看下面几个用例:
(2)原来“PK”来自电脑游戏中的“杀手游戏”,把它引申到比赛中,比如超女打擂台,人们就会说某某“PK”某某。(《新民晚报》2005年9月22日)
(3)源于网络游戏的“PK”一词,意为“单挑”,因为风靡一时的“超级女声”而流行起来,样样都要PK,事事都想单挑。(《浙江在线》2005年9月26日)
(4)我仔细一想,这话还真在理,新版“现汉”的收词标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通用”,而如今这个原本属于电子游戏的专有名词拜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所赐,已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华商报,2005年9月5日)
从这些例句,我们可以认为“超级女声”的“PK”是来自网络游戏的一个专门术语的缩略形式。即使是来自网络游戏,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来自“PlayerKill”,也有人认为是“PlayerKiller”,还有人认为是“PlayKilling”,这种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PK”来源于网络游戏,在现代电脑游戏中意思为“玩家杀手”,有攻击对打的意思。“超级女声”中的“PK”在网络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原用于网络游戏,即“PlayKilling”的缩写,指游戏玩家的对决,在超级女声中,主办方把虚拟世界里的残酷拼杀搬到了舞台上:待定的两名选手先清唱一首歌,由大众评审进行投票,票数先过半者获得晋级,而另外的选手则被淘汰。
超女的PK赛有极强的戏剧性和观赏性,通常台上台下哭作一团,几家欢乐几家愁,由于《超级女声》的收视率极高,这个词语因此开始在民间迅速蔓延开来。可以这样说网络游戏专用词语“PK”正是由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而流行并出现泛化,现在的“PK”不仅仅用于游戏和娱乐节目中了,现在凡是具有对抗性质的都可以被称为“PK”,如下面几例:
(5)“2005超级楼盘评选大赛”经过7天的火热投票和激烈PK,截止到9月28日下午5时正,超级楼盘40强终于尘埃落定。(《生活新报》2005年9月23日)
(6)2001年7月13日,在俄罗斯首都进行的“PK”中,北京以56票的绝对优势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南方周末》,2005年10月20日)
例(5)用在了房地产中,例(6)则用于体育中,还是以引号的形式出现,足见其泛化的临时性。一般说来术语的泛化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隐喻式泛化和引申式泛化,其中引申式泛化主要是通过术语运用于非专业语境扩大使用范围,“PK”就属于这种泛化方式。“PK”不仅仅用于楼盘和体育,还可以用于几乎所有的领域,以下这个例子足见其泛化程度。
(7)在北京和上海,翻阅当地报纸,常常会读到“PK”的标题,“中日韩美食大PK”、“姚明PK伊朗小巨人”、“PK职场——情场对手”、“女人如何PK男人”、“超级女声之终极PK”、“中美两国性教育大PK”、“PK对岁碰,五款超女专用笔记本计算机推荐”、“各国特色火锅PK大赛”、“日本众院选战的最火PK”……在公众媒体,“PK”竟然频率极高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和耳边,有人说,“PK”是继YES、NO、Bye-Bye,OK之后中国人“第五个英语热门单词”。(《都市快报》2005年8月31日)
我们知道,术语是某一专门领域或学科中所使用的专门用语,语义上有严格的限定,要求精确和明晰,因而具有单一性的特点,适用范围因受领域或学科的限制往往具有局限性。但是由于表达的需要,我们经常将它们掷用于非专业语境,那么它们的语义就会发生变异,从而出现专业意义外的新意义,一旦这新意义和新用法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那么此时专业词语就扩大了原有的使用范围,形成新义项。“PK”作为一个网络游戏的专门术语,开始一直“默默无闻”,经过《超级女声》强有力的“宣传”和“激活”,迅速突破其专业语境的限制,广泛运用于非专业语境,在这个引申式泛化过程中,“PK”直接衍生出各种新意义,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对决、对打、对抗、单挑。例如:
(8)这场PK,胜数将由懂得自我营销善于自我策划的一方取得,因为在PK台上,同样的姿色,人们总是被歌声更嘹亮的所吸引。(《生活新报》2005年9月5日)
(9)可见,种种解释,也互相“PK”着。(《都市快报》2005年8月31日)
(10)今天你PK了吗?(《新京报》2005年9月30日)
例(8)是名词性的“对决”“对抗”,而例(9)和例(10)则是动词性的“对抗”、“单挑”,名词性的和动词性的往往依据句法位置可以作出准确的判定。
(2)击败、干掉、淘汰。例如:
(11)李宇春做代言PK(掉徐静蕾(《扬子晚报》2005年9月12日)
(12)有时候你PK了别人,有时候别人PK了你。(《浙江在线》2005年9月26日)
(3)搞定、决胜。例如:
(13)成功PK(错误身姿升学就业有保障(《生活新报》9 2005年10月4日)
(2)和(3)意义的“PK”为动词性的。“PK”的词义主要就是上述3种,但要对其词义准确界定,比较困难,主要是由于其词义本身还不稳定和它的内涵外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有的“PK”强调过程,有的则强调结果。特别是动词性的和名词性的“PK”并存,因此我们在理解“PK”的时候非要在掌握“PK”上述几种主要的含义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具体的语境(语句)中具体分析不可。
“PK”的广泛流行和使用,除了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媒介影响力外,更重要的是由“PK'一词本身特有的语用价值所决定的,其语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它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迎合趋新求变趋洋的公众心态。以前说“单挑”“对打”等,现在用“PK'显得时尚有紧跟时代潮流之感,特别是“PK”还带有异域情调,有人说这个词语在英语中本来就没有,是我们自己造的(2005年8月31日《都市快报》对“PK”有如下一段文字:不过,英国人和美国人都说,他们那儿根本没有就没有这一缩略语,从来没有听说过“PK”的。)不管它在英语中有无这个词,还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汉语是语素文字而英语则是拼音文字,因此洋味还是褪不去的。
“PK”可以简单生动地表达比较复杂的汉语语义,表义功能较高,基于它更加凝练简练的风格,代表着新的发展趋向,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PK”为同义格式提供了一种表义手段,比如体育比赛预告中说“中国队对美国队”,可以表示为“中国队VS美国队”,现在还可以用“中国队PK美国队”来表示。
字母词“PK”使用快捷方便,便于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在视觉上具有醒目凸显的效果,字母词在形式上不同于用汉字记录的词语,特别是夹杂在一堆汉字中可以起到凸显的作用,给人视觉冲击。
特定的语用价值决定了“PK”的存在和流行,但是它毕竟属于一个字母词,有其致命的弱点,“PK”作为一个首字母缩略拼写词(指一组词中各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或几个字母缩合而成)同形形式较多,也即是具有多指性,看下面一个例句:
(14)根巴联社报道,20日上午,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一架由卡拉奇飞往纽约的PK——717航班在伊斯兰堡国际机场中转后准备起飞时出现故障,飞机起落架16个轮胎全部爆裂。(《人民日报》2003年7月22日)
这例中的“PK”究竟指什么呢,是生产飞机的公司名称还是巴基斯坦国名的英语缩略呢?我们认为两种都有可能性,不过指国家名称的可能性更大。
“PK”另外一个致命的弱点是:“PK”毕竟是一个网络游戏的专业词语,现在开始流行起来,适用人群有一些限制。据《法制日报》2005年9月16日的调查显示,18——35岁的人全都知道“PK(对决)”的意思,36~50岁的接触网络程度不同,情况有所不同。50岁以上的人接触网络很少,知道的更少。由此可见,“PK”这样的时尚词往往一头雾水。这两个弱点决定了“PK”必须进行规范。关于字母词的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有明确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如下例就做到了这一点:
(15)玩网络游戏上瘾是当前最令家长和社会各界头疼的问题之一,而玩家之所以会着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网络游戏要求玩家必须练级或PK(玩家之间相互攻击)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网络游戏中的地位和能力。(《人民日报》,2005年8月12日)
严格来说,只有象上述这例在字母词“PK”后用汉字作注才是规范的用法,但是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直接以“PK”的形式出现的,特别是现在的大众传媒受版面的制约,往往不注明它的中文含义。这种情况下虽然不规范但是不影响表达和理解,“PK”由于受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影响,收视率极高,这就使得“PK”成了一个极为常见的普遍性相当高的流行字母词,但是也要注意区分场合。
“PK”这个流行词语有其特定的语用价值但也有致命的弱点,因此我们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辨证的思想认识去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处理,而不能一味指责,一棍子打死。“规范就是服务”,在汉语规范中进行观察、研究和语值探求,“PK”究竟能走多远,我们不如先“冷处理”,让语言的使用者语言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大浪淘沙”。
(刘合柱,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