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苏静
当人们还将注意力集中在教育产业化、高校扩招、花钱择校等热门话题的时候,一个名词同样引起了人们高度注意:一幕幕群殴、斗狠、勒索、施虐这些原本只在影视里才出现的画面,突然之间涌进了本该是一片净土的校园。它就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正在以一种令人担忧的速度增长,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伤害着城市及乡村的校园,如何扼制校园里频频发生的暴力事件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北京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冉乃彦不无忧虑地警告世人:“校园暴力已经成为走向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根除的‘毒瘤,它的存在确实让人忧虑,令人深思。”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吴增强教授说:“校园暴力事件有所增加,使得不少学生在校园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受到欺负和攻击的学生,可能会留下一定的心里阴影,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咨询,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
校园里的阵痛
因暴力而退学2006年5月28日晚上熄灯以后,无锡市某技校一年级的晓枫同学(化名)和同屋的一名学生被另一宿舍的学生喊去,说是共同化解一下宿舍与宿舍之间的小误会。结果,晓枫被七八名同学围住殴打。事后,学校立即对参与殴打事件的主要学生进行了退学处分。5月30日晚,被退学的那几名学生纠集一帮社会青年将晓枫截住,并狠狠地揍了一顿。当晓枫的父母见到孩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时,才知,原来孩子在学校曾多次被同学敲诈、殴打,上学不到一年就已被同学殴打了数十次,而晓枫每次都选择了默默承受。就在晓枫的父母以“无法忍受同学的欺负”向学校提出退学请求时,获悉又有一名常被同学欺负的学生哭哭啼啼地跑到学校要求退学……
因暴力而流血2005年10月30日16时,河北省涞源县职教中心高一(102)班的8名同学利用周日休息的时间在教室里赶写作业。突然,几个手持铁链、砍刀、钢管的学生冲进教室,见人就打,逢人就砍,教室里外顿时血肉模糊,打声哭声一片。结果,8名学生中,除了一名趁人不注意跑了出去,其他7名学生均不同程度地被砍伤。伤势最重的李姓同学,身上有三处伤,左肩胛骨骨折,手术后一度昏迷不醒……“那些学生平时在学校就爱找茬儿示威,谁不服就教训谁。我们从未和这些人有过来往!”当事后记者问及发生流血事件的原因时,所得到的竟是这样一种让人触目惊心的回答。
2005年5月中旬,海南省文昌市第二中学一名初一女生在学校宿舍内,被4名同年级女生轮流抽打200多个耳光,结果该名女生左耳外伤性鼓膜破裂,血流不止,听力受到严重损伤,而这名女生挨打的原因仅仅是那4个人看她不顺眼……
因暴力而丧命2001年3月2日下午,包头市东河区某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在班级卫生扫除中追逐耍闹,其中一位不小心将另一位的毛衣撕开一个小口,两人遂互相推搡争执。老师将他们带回办公室进行劝导,两人均表示和解。不料,放学后,在三名同学的怂恿下,毛衣被撕破的同学再次追上对方要求赔件新毛衣,对方不答应,两人又扭打在一起。厮打中,毛衣被撕破者手握借来的小刀挥舞捅扎。被扎的同学后来经医生检查发现,他的颈部和左前胸各中一刀,最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因暴力而失常2003年秋,被银川市某中专录为新生仅两个月的小雯(化名),因为反对同学给她强行剪发,便遭到了两名同学的拳打脚踢,一头秀发最终也被剪掉。小雯将自己遭受痛打的事反映到了学校保卫科,保卫科工作人员批评了殴打小雯的同学。谁知,又遭到这两个同学变本加厉的报复,她们将小雯叫出宿舍,用皮带抽打她。
2004年10月的一天晚上,小雯因开宿舍窗户,遭到同宿舍女生的殴打,并将小雯拖出宿舍不让她进门。小雯在冰凉的楼道内哆嗦了半夜,受惊吓的小雯被隔壁宿舍同学看到,替小雯说情,小雯才得以进入宿舍休息。2004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期间,小雯因受惊吓无法继续学习,小雯的父亲将小雯接回家。发现孩子晚间胡言乱语,带到医院检查,查明小雯已患上了精神病。
“校园暴力”必须远离文化殿堂
如果翻阅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还有更多的关于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这些报道和其他千奇百怪的事情同时挤在大小报刊的社会新闻版上,本应是学生们追求知识、向往理想、建立友谊的圣洁校园,居然成了撒泼、耍横、逞凶的野蛮场所,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了。
在一份《学校未成年人安全状况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据:36.9%的初中男生被欺负过或被劫过钱,6.8%的初中女生也有过这种经历;在小学,这种情况更严重,被欺负过或被劫过钱的小学男生比例达到了47.4%,在小学女生中,比例也达到了11.9%。还有56.8%的初中男生、34.2%的小学男生、29.5%的初中女生和15.3%的小学女生亲眼目睹过别人被打或被劫钱。一连串的数字带来了一连串的不安与惶恐,那就是,校园暴力究竟还要走多远!
导致校园暴力日趋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学家王加绵认为,校园暴力看似一种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也远不止皮肉的创伤,它还会造成孩子们的心灵扭曲。心理上的狭隘、自私、唯我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防治校园暴力不只是学校的责任,而应该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要大力净化社会空气,学校及家长不要盲目地给学生施压,不是只有在高压下才会出成绩;学业固然很重要,但乐观健康的心态更重要。在学校内部,要加强法制教育,加大对贫困生的关爱和帮助,让穷孩子也有自尊,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学校要加强管理与巡防,对于出现在校园周边的可疑或游离人员严加防范;对周边不良文化进行清理,尽可能地控制暴力文化的传播范围,教会学生用法律保护自己。老师家长正确与学生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心态,及时遏止不良苗头;加强警方与校园的合作,加强对校园暴力的打击力度等等。
校园暴力的防治,虽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是我们相信在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终究能够将安全、健康和宁静还给校园,还给花样年华的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