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朔 刘 敏
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自然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面貌。当诗人受现实生活中某事物的触动,激发感情,而通过形象、凝炼和具有韵律感的语言表现出来。
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以其健康的思想,凝练的词句,优美的韵律,深远的意境,成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审美训练和形象思维训练的极好素材,因此搞好小学古诗教学,尽量让孩子记诵更多的经典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渗透的有利途径。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小学古诗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激发兴趣,反复吟诵,在读中入情入境
“知之者不如善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好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学习受情趣的影响,情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们选取一些与诗人有关的故事和诗歌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就可以讲一个故事;贾岛到长安赶考,骑驴做诗,得了“僧推月下门”的佳句,想把“推”改为“敲”,这个“敲”字能诉诸读者鲜明的听觉形象。他一时决定不了,反复咏吟,引手做推敲之势,不觉冲撞了韩愈,被巡卒抓住,他说明原因,韩愈告诉他“敲”字更好。这个故事形象说明了贾岛做诗的严肃态度,也讲了贾、韩间的一段文字因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了兴趣,接下来就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和背诵。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最适合吟诵和朗读。吟诵、朗读不仅能帮助儿童提高朗读水平和记忆能力,而且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诗中形象得到再现,使学生能更深入体会诗中感情。如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自然重音落在“蓑笠翁”、“独钓”上,突出老渔翁形象和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再以陆游的《示儿》为例,这首诗感情含蓄深沉。第一句用降调表达出诗人的复杂心境;第二句,应用升调倾吐悲愤心情;第三句语势微扬,表达豪迈气概;第四句,语调深沉,诚挚表达出诗人临终前的全部感情。
古诗的吟诵和朗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说来,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漏字,不重复,发音清晰响亮。第二步,读出节奏美。第三步,读出韵味,即读出重音和诗句的抑扬顿挫。第四步,读出思想感情,即在充分理解诗意和作者的基础上,读出情感和意境。这样,随着对诗意理解的不断深入,和对训练要求的明确认识,学生的朗读技巧就会不断提高。
总的说来,古诗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让儿童学习、记诵,可以增进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深刻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生花妙笔
词汇是构成诗的最基本的要素,词汇的表意的组合构成了诗的意境。理解了词语,也就找到了通向诗的意境大门的钥匙,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贺知章《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一句,教学的重点是“细叶”二字。一个“细”字,写出缀满枝条的早春柳叶的最大特点。但对“细”字的理解不能仅限于此,应鼓励学生在“细”字上做文章,进行积极的求异:“细”即“细嫩”,是呀,刚绽发的新芽,确实细嫩无比;“细”即“细密”,难道不是吗?瞧,那嫩叶缀满了枝条;“细”即“细长”,细细看来,的确像纤纤的眉毛,悠悠的小船,弯弯的月牙;“细”即“精细”,怎么看都不失为精美的艺术品,小巧玲珑,惹人怜爱……由此可见,学生在主动“求异”的过程中,对诗句的理解趋于准确和深刻,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还品味出了诗人炼字的绝妙功底,无不为大自然的神秀造化,为诗人的生花妙笔而倾服。
古诗除了本身的节奏美之外,还常用对比、映衬、比喻、夸张等手法来描写景物,形成一种和谐生动的形象美。例如,王维的《鹿柴》中,前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声音反衬寂静;后两句“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光亮反衬幽暗。又如,李白《赠汪伦》中,用桃花潭水来比喻他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友谊原是抽象的东西,捉摸不着,经诗人借用桃花潭水一比喻,就具体形象,可以感觉到了。“深千尺”则是夸张,充分表现了汪李两人之间的真挚淳朴的友谊。
三、凭借情感想象,建立立体画境,品味优美韵致
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距今年代久远,对于生活在今天的儿童来讲,难以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的经历外,还要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展开情感想象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把诗意画面化、立体化、情感化。如《宿新市徐公店》中“篱落疏疏一径深”一句,对于处在高楼大厦包围之中的城市儿童来说,诗句所展示的“疏疏篱落”、“一径深深”的乡村美景是非常生疏的。在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回想影视作品中的一些镜头,如诸葛亮出山前的居所,花和尚所看菜园的环境,现代生活的《篱笆、女人和狗》、《鸡窝洼人家》中的农村风光便会跃入学生脑际:篱笆、小径、村屋,青藤、野花……这一切,又在转瞬之间连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景:疏疏的篱笆墙环抱着幽幽的院落,其间,青藤缠蔓,紫红的牵牛展开笑脸,微风轻拂,绿叶飒飒,花影婆娑,村头,一条蜿蜒的小径伸向远方……学生不由浮想联翩,沉醉于欣赏诗人所描绘的美好田园风光的愉悦之中。
总之,古诗就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只有多读、深思、才能透彻的理解它的内容,充分体会诗文之意蕴,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使小学生从小受到美的感染,奠定他们爱自然、爱祖国、爱美和爱生活的深厚情感。
(张金朔,河北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刘 敏,河北邢台市新华南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