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

2006-09-21 08:01范培倩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6期
关键词:萧萧湘西沈从文

在人们心目中,沈从文天生就是一个咏唱抒情牧歌的诗人,他的重要创作总是离不开爱与美、弥漫着梦幻般的神秘情调。也许把沈从文称为浪漫派作家并不为过。沈从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但湘西世界并不是一个远离现代社会的现代“桃花源”,那是一个原始民族遗风与封建宗法关系并存的社会,而30年代都市“现代文明”的侵入,推动了湘西社会朝现代化的演进。《萧萧》是沈从文最富有写实意味的作品之一,但它分明让我们产生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感觉。

《萧萧》写的是童养媳生活,但并没有像一般作品那样通过婆媳姑嫂关系来展示童养媳的命运,而是在人物命运和风俗场景之间进行精细的结构处理。千百年来,在封建宗法关系坚固不摧的古老中国里,一提起童养媳的命运与生活,我们总会集体无意识地将之归为受剥削、受压迫且永远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里的一代。但在沈从文的字典中,童养媳的生活与其他人相比并没有什么痛苦之处。小说起笔先写山里婚嫁的风俗,唢呐后随一顶花轿、被铜锁锁在轿中的新娘子荷荷大哭。但这些新娘子缘何而哭?“这些事想起来,当然有些害怕,所以照例觉得要哭哭,于是就哭了。”看来,她们只是为哭而哭了。小说随后笔锋一转:“也有做媳妇不哭的人。”萧萧是笑着上门的,简捷地点出她还是个少不更事、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孩,嫁了个三岁的小丈夫。

嫁作别人妇的萧萧婚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按照我们的一般的思维,萧萧的生活一定是痛苦不堪的,因为这才是正常的童养媳的生活,且看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的童养媳是怎样的状况吧:小团圆媳妇原本是一个健康、充满生机的少女,嫁到婆家后,因为个子长的高,不会害羞,便招致左邻右舍的百般挑剔。婆婆为了规矩她,便白天黑夜的打她,最后竟被开水活活的烫死了。而萧萧呢?“萧萧嫁过了门,做了拳头大丈夫的小媳妇,一切并不比先前受苦,这只看她一年来身体发育就可明白。……这个小女人简直是全不为丈夫设想那么似的,一天比一天长大起来了。”萧萧在婆家至少获得了发育生长的权利。

长大起来的萧萧,也有了女儿家常有的心事,但十五岁的萧萧虽高如成人,心却是一颗糊糊涂涂的心。以山歌求爱的习俗,引起了萧萧的青春躁动,终于有一天,萧萧给花狗把心窍子唱开,变成了个妇人了。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像萧萧这样的举动,不要说是一个童养媳就算是一个姑娘家,也已是犯了十恶不赦的死罪了,但萧萧只是“仿佛明白自己做了一点不大好的糊涂事。”但仅仅是这一点不大好的糊涂事让萧萧怀了孕。手足无措的萧萧想起了女学生,并想起到城里去自由。她这时明白,“自由”是解决她目前困境的唯一办法,虽然她并不知道“自由”究竟为何。但是花狗不需要这个“自由”,他悄悄收拾起东西溜之大吉,只剩下萧萧一个。萧萧也想到过死,“可是为什么要死?她还很高兴活下去,愿意活下去。”于是她也收拾起东西,预备跟了女学生走那条路上城去,可是萧萧还没有动身就被家里人发觉了,并被家里人知道萧萧的肚子已被另一个抢先下了种。这以后的情节发展以简洁、明了、迅速的方式推进:按规矩,等待萧萧的命运是“沉潭”或“发卖”。但因为婆家与娘家没有读过“子曰”的族长决定发卖,又因“一时没有合适的买主”,被延搁起来。萧萧“十月满足,坐草生了一个儿子,团头大眼,声响洪壮”,“一家人都欢喜那儿子”,且“生下的既是儿子,萧萧不嫁别处了。”萧萧还是做她的小丈夫的大妻子。

“萧萧的乡间是很有情味也很现实的乡间,它们永远给人出路,好叫人茍茍且且地活着,一代接一代。它们象是世外,有着自己的质朴简单的存活的原则,自生自灭。”这样的生活,总让人产生一种在他乡的感觉,总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当然,这只是沈从文心中的别样生活。

小说最后写萧萧抱着两岁的小儿子,无动于衷地看着十二岁的儿子迎娶比他大六岁的媳妇,在唢呐声中,又一代萧萧进了门。小说结尾,萧萧对小毛毛说:“明天长大了,我们讨个女学生媳妇!”以这么一句看似戏言实则是意味深长的话来结尾,实在是沈从文先生的高明之处。

女学生这个名词,是萧萧从祖父那里听来的,其他人都把祖父的话当作笑话来听,而萧萧不笑,因为她不大明白女学生究竟为何物。在祖父方面,女学生是事事都稀奇古怪甚至是岂有此理的一类人。而经祖父说明的萧萧,心中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愿望,或者说,她愿意自己做个女学生。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萧萧如果真做了女学生会怎样?其实,就算是萧萧真做了女学生,她的生活也不会有多么伟大的期待。如果萧萧真做了女学生,她的思想就会有很大改变,她决不愿意再做小丈夫的童养媳,她一定会拼个你死我活,成就一个壮烈的结局。因为没有受过教育,萧萧不可能去反抗她的婚姻,也因为没有受过教育,她没有强烈的贞洁观。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近乎完全自然的,是听从自然人性的召唤的。而且退一步说,壮烈并不是生活的本真形态;因为,有些时候,“糊涂”着生活也挺好的。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虽然未过多受封建礼教浸染、尚处原始状态的民性与文化使萧萧逃脱了沉潭或发卖的命运,但假若有人愿买或萧萧生下的不是儿子,她又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全部的事变过程告诉我们:萧萧这类纯朴善良的湘西儿女,他们的命运在一种不可预料的人生浪涛里沉浮,任何一个偶然的因素都可能改变其人生命运。萧萧的命运带有这样大的偶然性,她仿佛是幸运的,可她的一生却只能服从于外在力量的摆布,从来没有过对于自己命运的自主的权利。她的快乐里头,潜伏着无知与麻木。人性的力量是天然的,却带着蒙昧的面目,这也是促使沈从文走出湘西的原因吧。

在《萧萧》中,沈从文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种田的庄子里闻得到草料的香,听得到山歌在唱,农人们的生活是勤苦而狭隘的,但却又有质朴的生机。沈从文用《萧萧》谱出了一曲牧歌,虽然调子中也有沉痛与疑问,但总体却是明朗的、优美的,在湘西那方自然的土地上回响。

(范培倩,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萧萧湘西沈从文
The Swimming Pig
一桥飞架
废园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竹子萧萧
泰山天下雄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