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烟 那雾

2006-08-31 06:32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06年14期
关键词:世事脑海思绪

伟 茸

人们常说:“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而我却认为:我的十六岁是淡淡的雨季!为了那个让我伤心流泪的决定,我,失眠了……

十六岁,一个充满幻想,不懂世事的年龄;十六岁,一个刚懂珍惜拥有的年龄;十六岁,一个快乐与忧伤同在的年龄。朦朦胧胧的雨季里,我拥有了一个朦胧的故事。它让我开心,也让我悲伤,更让我失意。

他,一个充满阳光活力的男孩,高高的个儿,风趣的性格,帅气的衣着与发型,尤其是荡漾在脸上那灿烂的笑容和篮球场上的敏捷而优雅的动作,更令人心动。在他身上有一种脱俗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我。

每天,我都会在人群中搜索他那熟悉的背影,坐在一旁默默地观看他在球场上跳跃的身影,他偶尔对我露出的笑容也会让我心悸不已。在十六岁尚不成熟的年龄,我幻想着这个尚不成熟的故事,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太多的感动。渐渐地,我开始留意他的想法,替他着想,他的喜怒哀乐竟能影响我的情绪,这让我觉得自己“成熟”了。也正是这种成熟,让我对他有了依赖。我开始不由自主地注意他、关心他,他对我的笑容会影响我一天的心情,连上课也时不时地看看他,每当一双同样的目光与我相遇时,心里竟会有种窒息的感觉,心跳出奇的快。

日子依然一天一天地流淌着,我们彼此也就这样沉默着,而我的异常表现得愈来愈明显。回家会魂不守舍,上课会走神,看书也会发呆,成绩直线下降。慢慢地,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给我的美好感觉会像流星,瞬间即逝!

他留给我的回忆是美好而快乐的,而且我内心被一种满足填得死死的,我多么希望它能天长地久,不遭破坏!可我第一次感到恐惧:越美好的东西给人的伤害越大。我意识到自己对他的依赖,我不允许自己再这样放纵下去。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业不成,怎能生如此闲心!父母没日没夜,风里雨里地工作,不都指望我有出息吗?一个又一个来自心灵的警告在耳边环绕,内心的矛盾让我心如乱麻。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如烟,如雾,在我脑海里缭绕,让我迷茫。

又是一个月光朦胧、薄雾初起的夜晚,自习下课的钟声已敲响,我独自一人在操场上游走,心事重重。我该怎么办?我想问月亮,月亮无语,仍旧朦胧。去问老师,又怕引来斥责。不能这样下去,我要解脱,要冲出迷阵。过去的一切放电影似的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过着,我想捕捉最精彩的片断让它就此停住,将它尘封,定格在记忆深处。但我没有,我只能选择放弃,放弃对我来说才是最好的。既然来得如烟如雾,就让它如烟如雾消逝吧!

在轻雾迷蒙,飘着细雨的淡淡雨季中,在这个永远没有结局的故事中,我含泪作了决定,从他的身影中走出,走进欢快单纯的群体中,走向明亮温暖的艳阳天。

【作者系湖南省临湘二中心歌文学社社员】

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心理描写,恰当表情达意。正如作者所说,“十六岁,一个充满幻想,不懂世事的年龄;十六岁,一个刚懂珍惜拥有的年龄;十六岁,一个快乐与忧伤同在的年龄。”读罢此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心清如水的十六岁女孩,美丽单纯的十六岁女孩,对爱情还是懵懵懂懂的十六岁女孩;同时,又是一个勇敢坚强,放得下、想得开的女孩。

作者细致描绘了“我” 的“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和那“如烟,如雾,在我脑海里缭绕,让我迷茫”的故事。它告诉人们: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需要经过磨砺;从执迷、徘徊中解脱出来更需要坚强和勇气。

【特邀点评:燕金城】

猜你喜欢
世事脑海思绪
思绪
秋雨的思绪
风吹皱了思绪
铁血警魂
无 题(1)
木质风景画
识时务者为俊杰
等腰直角三角形让我思绪飞扬
世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