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图收馆作用 促进城市阅读

2006-08-18 21:13李东来
全国新书目 2006年14期
关键词:读书节东莞市民

李东来

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集散地,是保障市民长期、终身阅读的学校,是市民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引领市民阅读的最佳媒介。东莞图书馆作为东莞城市文化的标识,在促进城市阅读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和积极的探索。

一、构建地区集群图书馆网络,打通市民读书通道。东莞有800万人口,分布在32个镇(街),为更好地满足东莞市民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保证他们平等、便捷地获得图书馆服务,实现公民应有的文化权力,我馆从2003年开始,就着手构建地区集群图书馆网络的探索,通过集群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技术的突破和管理的创新,通过“图书馆之城”的建设和总分馆制的推进,以有形的图书馆网点和无形的数字图书馆网络覆盖全城,把流动图书服务站建到了市民身边,方便市民就近读书学习。目前,已建立起来了1个总馆、10个分馆、100个服务站的集群图书馆网络,实现了“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资源共享、联合服务的格局。

二、开展多元化的服务,搭建市民学习平台。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的任务。为此,我馆通过24小时自助借还服务,实现了实体图书馆真正意义的24小时为读者开放;通过东莞市民学习网和东莞数字图书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满足了广大市民不断更新学习载体与方法的需求;通过动漫、衣食住行、粤剧、IT、台湾、东莞等特色主题文献,满足了不同读者群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儿童天地、礼仪之家、玩具图书馆等寓教于乐的亲子氛围,为父母和孩子营造了一个温馨快乐的学习之“家”;通过建立视障人士阅览室、送书到敬老院、送书到监狱等特殊关怀服务,践行着“特殊群体平等享有读书权力”的承诺;通过东莞学习论坛系列讲座、展览、免费日语、英语、粤语等培训班、“每日一书”推介等活动,为市民搭建起了一个学习的桥梁、开启智慧的窗口。

三、完善馆内功能布局,营造高雅的读书环境。为充分发挥东莞图书馆现代化服务功能,让读者在知识的殿堂里快乐漫步,我馆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体现出休闲、交互、求知的办馆理念。在建筑设计上采用大开间、通透式模式,让读者视野开阔;在功能布局上,按楼层从下到上,人流从多到少的金字塔式走向进行服务分区,一至五楼分别为大众活动区、电子服务区、书刊借阅区、研究参考区和业务办公区,使图书馆书流、人流、物流、信息流有序流动;在室内布局上,采用高矮相宜的书架,配备休闲的桌椅,立意“人在书中,书傍人旁”,让读者随手可取需求的文献,方便读者阅读;在服务导向上,采用开放灵活的藏、借、阅、查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开展外借、阅览、咨询、参考、网络信息、视听等服务,举办讲座、培训、展览、学术交流、读者沙龙等活动;在配套设施上,各个楼层都配备了电子自动存包柜、直饮水,还设计有购书中心、咖啡厅等,使读者到馆学习、研究、活动、休闲各得其所。正是这种高雅的读书环境,我馆2005年9月28日开馆以来,已接待读者93.2万人次,累计借还图书833936册次(其中借书451439册次,还书382497册次),新办理读者证30915个。

四、以读书节为载体,激发市民的读书热情。2005年9月,东莞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东莞图书馆新馆开馆暨2005东莞首届读书节总体工作方案》,要求以东莞图书馆新馆开馆为契机,通过举办读书节进一步推动学习型城市创建工程的扎实开展。我馆借此机会,积极组织策划东莞学习论坛系列讲座、廖冰兄漫画艺术作品展、市民学习网开通、“图书馆之城”的建设、虎门、常平、东城等8个分馆开馆等活动,培育和引导市民图书馆意识,强化图书馆的城市文化标志作用,从而构筑起了持继开展各项读书活动的基地和平台。读书节开幕后,我馆在2005年国庆7天,平均每天接待读者达1.5万余人次,平均每天办理新读者证560余个,平均每天借还图书3600余册次。

五、以长效引领为目的,推进城市阅读的深化。城市阅读是一项长期的群众文化活动,因此,东莞图书馆将立足以往工作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锐意创新,扎实推进。

(一)培育城市阅读环境。通过继续加大图书馆之城的建设,以有形的图书馆网点遍布全市,无形的数字图书馆和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络覆盖全城,力争到2010年,逐步形成镇区有图书馆、学校和社区(村)有图书室、工厂有阅览室、酒店餐厅等公共场所有阅报(刊)架、家庭有书报和电脑的格局,基本实现每1.2万常住人口拥有1个社区(村)图书馆(室);基本建成配置合理、优势互补、具有规模效应的地区性文献资源体系,实现全市常住人口人均拥有藏书1册(件);形成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院校、企业图书馆为补充的图书馆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循序渐进地引导市民读书,让市民在读书中发现,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觉醒,在读书中成长。同时,通过总分馆制的继续推进,图书馆走联合发展之路。通过多形式的联合服务,方便市民就近阅读;通过多途径的资源共享,满足城市阅读需求;通过多层面的共同发展,完善城市阅读机制,构筑城市阅读空间。

(二)进一步营造城市阅读氛围。东莞市委、市政府为我们修建了4.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馆,为我馆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腾飞平台。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标志引领和阅读导向作用,在深化已有的特色服务和阵地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并拓展一些新的服务项目,如建立老年人图书馆、开设免费打工学堂等,关注各个不同的阅读群体;引进国内外一些精品图书、报刊展览和优惠图书展销活动,制造机会让市民开阔眼界,创造条件让市民喜闻翰墨书香。同时,继续举办图书展览、读书报告会、读书朗诵会、读书研讨会、读书竞赛、读书演讲等活动,提高人们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激励市民在图书馆蕴积知识的涵养,升华思想的境界,拓展精神的翼求,丰富精彩的人生;继续承办和组织2006东莞第二届读书节,丰富和创新其内涵,突出活动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参与途径的多样性、参与方式的新颖性,多方培养市民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整合城市阅读资源。城市阅读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的教育资源、图书馆、书店的传播资源、网络的阅读、教育资源等等。对于这些可以利用和开发的城市阅读资源,图书馆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创造条件进行整合。如可以充分利用我馆的少儿天地、礼仪之家把图书馆、学校和家庭教育连接起来,三方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把学校、图书馆的群体阅读指导延伸到家庭独立的阅读提升,充分整合学校、图书馆、家庭的分散指导,挖掘阅读指导时间。又如可以充分利用东莞读书节这个载体,整合图书馆、书店的传播资源。通过共同遴选书目信息,为市民的阅读提供信息来源,引导市民购书、倡导市民藏书、指导市民读书。再如通过东莞市民学习网、东莞数字图书馆,积极整合网络阅读共享资源,引导市民特别是年青人开展网上阅读、网上书评、网上知识竞赛、网上文学接龙等活动,拓展城市阅读范围。

(四)加大城市阅读研究。要想成功培育城市阅读环境,优化城市阅读措施,必须加大城市阅读研究,因为只有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社会阅读现状和阅读趋势,才能有的放矢地营造良好的城市阅读氛围,塑造城市阅读群体,并根据社会阅读趋势不断调整城市阅读变化。因此,我想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或成立阅读研究所,或编辑一些城市阅读的专著,来加大城市阅读研究,分析城市阅读现状,积累城市阅读效果,促进城市阅读健康发展。

总之,对一座城市而言,图书馆不是一个城市的装饰品,而是它的必需品、精神粮仓,是这座城市精神与文化的象征。因此,东莞图书馆推动城市阅读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读书节东莞市民
东莞,东莞
莞香
沐浴书香,喜迎新年
以创新思维指导开展图书馆读书节活动
2018年广东东莞荔枝收成看好
送清凉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意义”的问题所在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
走进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