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涌/楚 天
创造中国的生活方式
文/薛涌
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工业技术和资本的优势全在欧洲。但是,这些技术和资本无法在欧洲生根开花,只能源源流入美国。原因之一,在于欧洲小国林立,经济割据,只有几个贵族有钱,即使有技术、有资金,新的发明也因为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潜力而变得无利润可赚,最终无法被采用。美国则地大物博,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同时,美国没有欧洲的贵族传统,老百姓在政治和经济层面上要比欧洲平等得多。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企业敢把在欧洲只有贵族才享受的产品对普通百姓推销,创造了一种平民化的现代生活方式。一个最大的中产阶级的市场,也由此产生。
因为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因为世界经济要围绕着美国人的钱包来运转,美国的生活方式就渐渐主宰了世界。从汽车、麦当劳,到好莱坞、Microsoft,不管你对之爱也好恨也好,你都无法抵抗这种生活方式的统治。
然而,这一图景,将随着中国的崛起而改变。到本世纪下半期,中国的国民经济产值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中国不仅是最大的世界工厂,而且将变成最大的世界市场,颇像19世纪末的美国。这个最大规模的经济,将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生活方式的塑造者:世界生产什么,取决于中国人买什么;中国人买什么,则取决于中国人怎么过日子。
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从美国生活方式的笼罩下获得独立。中国需要的,不是高能源、高污染、低土地利用率的粗犷型发展模式,而是节能、低污染、高土地利用率的密集型经济体制。“美国梦”所体现的那种独往独来的牛仔作风,虽然带来了不可否认的高生活质量,但也绝非达到高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那种出门就开车的文化,使人与人之间在公共场所被车隔离开,缺乏培养公共品德的空间。
在一个贫困的社会,人们除了维持生存外,没有选择生活方式的余地。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提供了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可能。中国的企业界,应该利用自己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开发适合中国社会的产品。中国的消费者,也应该对创造本土的生活方式有所自觉。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个节俭型而非浪费型的经济模式,对处于生态与能源危机的世界更有感召力。到本世纪末,中国人乘火车,世界就造火车;中国人乘汽车,世界就造汽车。这就是中国的力量。只有自觉地利用这种力量,只有学会塑造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中国的企业才可能有先人一步的优势,中国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
(编辑/田丽萍)
人本思想
文/楚天
早些年读圣贤书,就有许多关于人本思想的记载和描述。“厩焚。问,伤人乎?而不问马。”这段论语是说,马厩失火了,孔老先生关切 地问,伤了人没有?而不问马是否伤着了。这是孔夫子的人本思想。也是中国人本思想的一个源头。
上学时,老师教的第一句语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老师并要我们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益社会的人。汉字多为象形字,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人字后就问我们,你们看,它像不像一个站着的人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像!老师又说,人是地球的中心。当然也是宇宙的中心。以后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人这个中心。这是老师在我脑海里打下人本思想的最初烙印。
参加工作后,做的是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常说,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思想工作的根本方针。是呀,思想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你不把人当人,那还有什么思想工作可言呢?
业余时间,我喜欢写点文学作品。听文学大师们讲文学写作课,讲得最多的就是,“文学就是人学。”做文学,先要学做人。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弄文学。文学就是深入地描写人,解析人,用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来教育人,感染人,陶冶人,以提高人的各方面的素养。
是啊,人是万物之灵,也是宇宙之灵。没有人也就没有社会。人是世界万物的主宰。人类的一切活动无不是为了人。首先是为了人的生存,再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也有的是为了人的享受。
人需要衣食住行。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三百六十行,行行为活忙”。哪一行不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呢?农民种地为了人们有饭可吃。即使是工人生产的化肥撒在地里,表面上看是为了肥田,增加地力,实际上是为了肥人,多打粮食多养活人。又有哪件工业品不是为了人呢?飞船上天,那是为了圆人的飞天之梦。奔驰的汽车,是为了人们出行方便,空中的飞机是为了人们办事更快捷。现代各种各样个性化的电子产品有哪一件不是为了人的呢?手机是人们的顺风耳,网络是人们的千里眼,音响电视是人们的家庭影院。
社会越发展,人的作用越重要,越要以人为本谋划人和事。工作不以人为本,不会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就打不开工作的局面。商家不把人当上帝对待,就打不开市场。而文学创作呢,没有人本理念,书中无人,就没有读者。那样你的书只能是天书了。老百姓不接受的事,那做得还什么意义呢?
(编辑/杨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