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毓强 陈立勤 丁 理
《上海采风》杂志开辟了《领馆世界》专栏以来,因为文化密集的关系,主要都围绕着欧洲国家。那么这一期就离开了欧洲,而采访韩国驻上海总领事则是亚洲的“第一个”。亚洲从韩国开始,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从大处讲,现在中国社会(主要是年轻人)掀起了“韩流”热,杂志当然要顺应历史潮流,适应读者的口味;从小处讲,我个人曾9次前往韩国旅行,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出版过我的《发现韩国》一书,比较了解韩国。
祖父是国父
金扬是现任韩国驻上海总领事。由于他的身世独特,我不得不打破过去在本专栏写作的规律,比较多地着墨于总领事个人身世方面。因为他的祖父是韩国的国父金九先生(相当于中国过去所说的国父孙中山)!
日本从19世纪下半叶就开始插手和侵略韩国。到1910年,日本终于以欺骗的手法,武力并吞了韩国。金九(1876—1949)19岁开始就参加了抗日救国的斗争,21岁时杀死一名日本中尉,后被朝鲜国王赦免死刑并越狱。后又被日本人逮捕判刑。1919年到上海,参加“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后担任最高领导人。1932年曾策动指挥李奉昌到东京刺杀日本天皇、尹奉吉在虹口公园炸死日军头目,震动了中国和世界。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前往重庆。1945年11月飞回韩国。1949年因主张南北韩统一,被亲日右翼的一名韩国军官刺杀身亡。今天韩国的教科书和历史书都将金九先生奉为“国父”。
金九在中国一共生活和战斗了26年,其中有十多年是在上海,今天马当路仍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纪念馆,每年有20多万韩国人前来瞻仰。
当我与金扬总领事约见时,他安排见面的地点就在黄浦区马当路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纪念馆里。这是当年他的祖父金九先生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发生过很多与日本军警斗争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虽然我过去多次来过这里,但这一次能和金九先生的哲嗣一同在这里,其意义非同一般。同样,在这个地方采访总领事,这在《上海采风》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的特例。
五代人与上海有缘
总领事是1953年出生的,当他一开口讲起了非常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就让我十分吃惊,因为他的普通话比一般中国南方人都要好得多,根本分不出来他是外国人。他为此解释道:“我9岁到18岁,一直随父亲在台湾生活、学习。”接着,他进一步提高了声音强调:“我家五代人与上海有缘啊!”
这绝不是客套话。总领事说:祖父金九先生在1926年,当时金九的母亲,也就是总领事的曾祖母也来到上海,帮助金九料理家务。抗战期间,她和金九的大儿子金仁(总领事的伯父)都在重庆病逝。
金九的妻子崔遵礼即总领事的祖母,跟随金九来到上海,并于1922年在上海生下了他们的小儿子金信,也就是总领事的父亲。崔女士是1924年1月1日在虹口肺病医院去世的,安葬于法租界的公墓(今淮海公园)。
金信在中国接受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抗战时参加了中国空军。1960年出任韩国的空军总参谋长,后又出任交通部长等职。金信的妻子、即总领事的母亲也是在上海出生的,生有三男一女。
总领事是金信的二儿子,自己育有一双儿女,女儿22岁,儿子20岁,如今都在美国留学。但到了寒暑假,总领事就让他俩回到上海,每天上2个小时的中文课程,再续家族的中国情缘。“就这样,从我的曾祖母开始算起,到我的孩子,我家一共五代人与中国特别是上海有缘啊!”
到上海就像回老家
总领事从台湾的中学毕业后,就回韩国读大学和研究生,后又到美国读了2年国际关系的研究生。他长年在韩国的大公司就职,包括美国花旗银行韩国分行、法国航空公司的韩国代表、欧洲宇宙航空公司韩国首席顾问等。在2005年9月到任上海总领事前,他是韩国一家大公司的CEO。
当我和总领事在马当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会面时,我知道虽然总领事是经常到这里来的,但他仍然认真地观看展板,不断地向我介绍过去的历史,并向自己的部下提出自己认为需要改善的地方。他像普通参观者一样,在鞋底套上了塑料套,防止弄脏了地板。他指着2楼办公室里的陈设说,其实当时的物质条件十分艰苦,房间里并没有这么好的家具,也没有这么好的电风扇。我一看,这显然是纪念馆为了重现当年上海的氛围,而找来的“老上海”的东西,为的是烘托和还原一下当年的环境,给参观者一个比较直观的感觉。但是这些在当年属于奢侈消费品的电风扇肯定与当时的状况无关。
当年的金九先生有时连饭也吃不饱,常常是今天到一个同胞家吃,明天到另一个同胞家吃。金九的母亲,也就是总领事的曾祖母,曾经到垃圾堆里找菜皮,清洗之后再做韩国的泡菜……
总领事带我到临时政府纪念馆所有的房间参观,一直爬到了3楼。我看到他欣慰地望着那些前来瞻仰的络绎不绝的韩国同胞,也不做声,更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他对我说:“大韩民国的历史是从上海、从这里开始的。”他还指着大门外的一块铭牌说:“我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把这个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再升高一级。”
自己的孙子能出任上海总领事一职,这也许是金九先生生前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吧。有了这样独特的身世,有这样世代与中国、上海结缘的特殊纽带,总领事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于国于家,一定是非常富有意义和成效的。
这在所有驻上海的外国总领事当中,一定是绝无仅有的。所以,韩国政府之所以任命本来不在外交界任职的金扬,出任这一届的驻上海总领事,我们很能理解其中的原因。他的出任自然引起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中国人一见到他,总要谈起他的祖父金九先生,总要谈起当年在上海、在中国活动的韩国独立运动。这一段宝贵的历史,是中韩两国极其宝贵的资源。
由于总领事从小就在中国长大,中国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思考方式对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韩国人都说总领事像中国人,而总领事说,到上海就像回老家。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和相信。他的父亲金信先生就曾说过,当年的上海,3个大洋就能维持一家人一个月的开销了,而虹口的日本当局悬赏了高达60万大洋来缉拿金九,没有一个上海人和中国人出卖他,反而冒着生命危险,将金九藏匿起来。中国人当年支持韩国的独立运动,这种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城市,还不像老家吗?
半壁江山
由于上述“绝无仅有”的特殊原因,我不得不对总领事的身世多写了篇幅。想必读者一定会理解的。当然我还是要介绍一些总领事的业务概况的。
总领事馆设在虹桥开发区的万山路,领馆建筑十分新颖现代。总领事告诉我,领馆有20多个韩国人、30多个中国籍雇员,再韩国驻外领馆中是数一数二的。其业务范围也是惊人的,从某些数据来看,可谓是“半壁江山”。
现在单单在上海一地,就有近5万名韩国人,几乎占了所有在上海常驻的外国人总数的一半。总领事馆管辖的范围除上海外,还有江苏、浙江和安徽。以2005年为例,这一区域与韩国的贸易额达到450亿美元,占整个中国与韩国的贸易总额1119亿美元的40%,这个比例今年还在上升。
谈到现在中国掀起的“韩流”,总领事表示,其实在韩国现在也刮起了“汉风”。早在2001年,韩国就能看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第四套节目(中文国际频道),另有2个韩国人办的专门播放中国节目的有线电视频道。韩国的大学中70%共计128个大学开设了有关中国的课程。在全世界范围内举办的汉语能力考试(俗称汉语托福)中,约有63%是韩国人。
现在,韩国领事馆每年签发前往旅游和留学的名额越来越多。总领事告诉我,他上任近一年的时间里,中韩两国各方面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广泛,他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他认为,这种形势的形成和发展,与两国在地理上的相邻、历史上的联系、文化上的相似等有关。
临别时,我请总领事在我所收藏的金九遗著《白凡逸志》扉页上题词,这也算是我个人的一个意外收获吧。采访总领事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历史的回顾。
(感谢韩国总领事馆韩在赫先生,郑善珠小姐对本次采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