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曲解的几个文言字词

2006-07-27 05:32王京娜
现代语文 2006年5期
关键词:用心教材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言字词貌似普通,其实意义相当特殊,如果不加思考按常理解释,往往容易弄错。从训诂的角度来说,就是犯了以古律今之忌。下面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选取了几个例子,和读者共同研讨。

例(1)《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教材注:谁何,缉查盘问。那么,其中“谁”作何解?

考《说文》三下攴部“敦”字下云:“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段玉裁注云:“皆责问之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说文解字注》125页)又《说文》三上言部:“谁,谁何也。”段氏指出:“谁何有单言谁者,有单言何者,皆责问之意。”(同上101页)谁字属禅母三等,按照古音章系归端之例,可以读为敦,敦是端母,敦有责问之意,故谁字亦有责问之意。何则读为呵,呵亦责问也。由此可证:谁何即是责问,引申可训为诘问督察,“陈利兵而谁何”,是说在关塞上布置了哨兵,以盘诘督察过往的行人。它与作疑问代词的“谁”意思不一样。

教材释为缉查盘问无疑是正确的,但还应另加说明谁字的特殊用法,以免误解为“盘问他是谁”。

例(2)《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教材注:用心一也,(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显然,将“用”字解作“使用”的意思。

按:非是。“用”是虚字,无实义可求。“用”,古书通“以”。《一切经音义》卷七引《仓颉篇》说:“用,以也。”王引之说:“‘以、‘用一声之转。凡《春秋·公羊传》之释经,皆言‘何以;《谷梁》则或言‘何用。其实一也。《书·皋陶谟》曰:‘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用,亦‘以也,互文耳。”其说甚是。“用心一也”,等于“以心一也”,是说因为思想专一的缘故。可见“用”释为实词“使用”是不正确的。

例(3)《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教材未注。读者中有把念作“想着”解释的,也有作“说着”解释的。即把“念去去”译为“想我这一走”,或“说着我走了”。

按,均非是。念是六朝以后的俗语词。是“怜、爱”的意思。在唐宋诗词中,念作“怜、爱”解释的不乏其例。查《诗词曲语辞汇释》( 张相 中华书局 1979年10月第3版第602页)念,犹怜也;爱也。储光曦《同王十三维哭殷遥》诗:“生理无不尽,念君在中年。”念君,怜君也。言人生原无不死,惟怜君死在壮年耳。周邦彦《归去难》词:“此恨除非是,天相念。”天相念,天相怜也。又《拜星月慢》词:“眷恋雨润云温,苦轻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此叙离别后,寄宿野店的情形。念者自怜之辞。张元干《八声甘州》词,《陪筠翁小酌横山阁》:“念老去风流未减,见向来人物几兴衰。”此为爱义,爱筠翁之虽老而风流未减也。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应念我,应怜我也。陈允平《丁香结》词:“空对秦镜尚缺,暗结回肠寸。念纤腰柔弱,都为相如瘦损。”此叙美人对镜伤神情形。念者亦自怜之辞。薛梦桂《三姝媚》词:“燕子呢喃,似念人憔悴,往来朱户。”言怜人憔悴也。

结合本词语境,念应作怜、可怜意。只有释为怜,才能更充分地表现词人在离别之即,因此次之去路途遥远、前景渺茫而满腹哀伤,禁不住自伤自怜之情,才能更深切地打动读者的心扉引起强烈的共鸣,释为想或说则差矣。

例(4)《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见,教材未注。盖把见释为看见之意。

实非。仔细斟酌,“无”“见”相对为文,“见”,当非看见的“见”。查《全唐诗》,发现“见”字下注曰:“一作有。”“见”“有”为异文。又,虞世南《从军行二首》:“方知万里相,侯服见光辉。”“见”一作“有”。杜甫《木皮岭》:“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有”一作“见”。《重经昭陵》:“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见”一作“有”。《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见”一作“有”。薛逢《邻相反行》:“纵使此身头雪白,又有儿孙还稼穑。”“有”一作“见”。薛能《初发嘉州寓题》:“在暗曾无负,含灵合有知。”“有”一作“见”。罗虬《比红儿诗》:“争知昼卧纱窗里,不见神人覆玉衣。”“见”一作“有”。依据上述异文,可知唐诗里的见字,确有“有”的意思。这里“唯见”,是说“只有”的意思,应比释为“只看见”更来得贴切。

(王京娜,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用心教材
用心
用心守护,感谢有你
教材精读
我多想……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用什么写作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用心,让家更有味
用心
让孩子用心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