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冷看东欧新势力崛起等

2006-05-30 10:48梁等
南风窗 2006年7期
关键词:布莱尔东欧能源安全

周 梁等

西欧冷看东欧新势力崛起

贵刊上期文章指出了波兰在美国支持下与俄罗斯在地缘政治尤其能源管线问题上发生冲突,却没有把这一矛盾放到大欧洲层面来看。

事实上,波兰政府已在3月初向欧盟递交了其起草的欧洲能源安全条约草案。根据该条约,所有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将在未来相互承担能源安全义务,“某个或某几个成员国在遭到能源安全的威胁时,其他所有成员国将给予除了武力以外的全面援助”。此外,华沙还建议,从商业目的出发,各成员国应在能源领域实行一定程度的“共同预算”,各国的能源企业不论私营还是国营都应该得到欧盟统一的资金援助。

波兰的这一建议被欧洲的观察家们看作是卡钦斯基要担当东欧新旗手的檄文。由于德国的作用,欧盟一直对绕开东欧的海上输油线珞方案表示支持。其中一条在施罗德当政时就已商定,即从波罗的海到德国北部,该管线今年已经开工建设。俄乌天然气争端后,卡钦斯基一方面积极与尤先科商讨两国联合投资修建从敖德萨到布罗德的东欧输油管线计划。另一方面,联合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罗的海三国在欧盟内部提出确保东欧能源安全的议题。波兰的建议已经得到了以上国家的谨慎支持。

但老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对此建议持犹疑态度。法国总统希拉克对波兰的建议作了含糊的否定,德国外长施泰囚迈尔则在正式讲话中明确表示,德国政府对华沙的草案持反对态度。施泰因迈尔称,德国政府希望类似的条约能包括欧洲能源安全涉及的所有国家、即能源消费国、能源过境国以及能源供应国,特别是俄罗斯在内。施泰因迈尔还特别强调,欧洲未来的能源安全应该建立在协调合作的模式上,而不是一方针对另一方的行为,不管以任何名义,欧洲现在都决不允许出现新的冷战。

周梁(2006年3月下《俄波争夺乌克兰》)

娜约的悲剧与文明的挤压

读过《娜约和她的姐妹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娜约们的悲剧痛心,也为拉祜族的男人们难过,更为走在崩溃边缘的小规模原生态社会担忧。“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的发问,像一根钢针扎在我们迟钝的痛感上,电击着淹没于文明喧嚣中的羞愧之心。

我原准备把“贫困”当作唯一的答案,以为让班村这样的绝对贫困地区解决了温饱,乃至最终迈上通往富裕之路,让他们看到幸福的希望,一切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可是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娜约的悲剧以及拉祜男人们的悲剧,纵然与贫困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却是现代文明和强势文明对自然文明、弱势文明的挤压。婚姻“中间人”的出现暴露出问题的实质,拉祜族妇女被当作双方交易的“物品”,成为极其廉价的商品。这实际上与人口拐卖无异。对于拉祜族村庄来说,来自文明的挤压比来自贫困的煎熬,显然更加具有毁灭性。

因此,在政府帮助像拉祜族村庄这样处在绝对贫困状态的古老山村,尽早摆脱贫困之前,更紧急的任务是赶紧阻止落后地区的妇女沦为别人发财赚钱的工具和生孩子的机器。妇女被拐骗外流带来的小规模社会的消亡风险一刻也等不起了。

盛翔(2006年3月下《娜约和她的姐妹们》)

龙象之争

中国在几乎所有宏观经济指标上都超过了印度。在2003-2004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在宏观环境指数上排名第25,印度排名第52。中国的GDP增幅更快,人均收入是印度的两倍;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印度,出口总量则更高;钢铁产量更高,公路和高速路里程更长,高楼大厦也更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是印度的10倍。

不过微观经济指标方面,情况要复杂得多。2004年,在衡量经济增长微观基础的企业竞争力指数(BCI)排名上,印度为第30,远远领先于中国的第47。其他的微观经济竞争力资料(如公司经营及策略和国内商业环境品质),印度(第30和第32)也领先于中国(第39和第47)。1998年,中国的BCI排名比印度领先两位;而到了2004年,中国却比印度落后了17位。

这种反差也使中国的经济状况受到质疑。微观经济竞争力研究的作者迈克尔,波特指出,财富实际上是在经济的微观层面创造出来的。GDP是一个产值指标,经济增长的含义并不完全是产值的增长,而是创造财富。中国企业投资回报率较低甚至是负值表明并没有创造价值。中国的人均收入约为印度的两倍,但按财富程度衡量,中国仅比印度富裕了37.6%。中国在教育、法律法规和经济体系中其他无形资产方面尤其贫穷。中国的人均无形资产为4208美元,而印度为3738美元。

中国的产出更多,但从长远来看,印度的效率更高。曾在东欧和部分西方观察家身上出现过的对产值指标的痴迷尤其有害,这种痴迷高估了中国的成就,低估了印度的成就。追求产值也带来了错误的政策模式。兴建高楼大厦、机场、高速公路和发电站就是经济增长的观点对中国微观竞争力的危害非常大。在中国这种观点导致了大规模的强迫征地、功能仍完善的房屋遭拆毁和耕地的减少,这些做法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毁灭性的。

布莱尔应该激流勇退

就在去年5月举行的大选中,《经济学人》还站在布莱尔和他领导的工党一边,称布莱尔连任首相是“更好的选择”,而现在,该杂志却成了暗示布莱尔应该及早下台的首份知名期刊,理由是布莱尔没有能力推行其野心勃勃的改革计划。该杂志认为,布莱尔计划给予公众领域的医院和学校更多的自治权,以及让私人在公共服务扮演更大的角色。但经过9年疲于奔命的日子,要达成上述目标,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趁现在急流勇退,肯定是比较好的。本月末,被广泛认定为布莱尔接班人的财政部长布朗将发表年度预算案,这将是布朗向唐宁街10号首相府迈进的一个里程碑。而布莱尔最近又卷入一个可能对他的形象不利的丑闻当中,他被指责提名一些有钱的工党支持者进入议会上院担任议员。

弗洛伊德的意义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亚的弗赖堡(现属捷克),父母都是犹太人。弗洛伊德最为世人所知的也许是他提出的“受抑制的性爱会引起精神病”这一学说(实际上这个学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虽然他的著作为普及这个学说作出了许多贡献)。尽管弗洛伊德的学说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但他的观点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学的极大兴趣,他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并最终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就像达尔文摧毁了人们傲慢地在人与动物之间竖起壁垒的企图一样,弗洛伊德揭示了“有意识的自我与一个强大的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类的自我怜爱或自大是一个多么严重的打击”,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如本我,自我,超我,恋母情结和死亡冲动等。

科幻小说家的环境观

迈克尔·克莱顿是美国知名畅销书作家、电影《侏罗纪公园》和热门电视连续剧《急诊室的春天》的原作者。与布什总统一样,克莱顿对全球变暖的警告不屑一顾,在他去年推出的新作《恐惧之国》中,支持地球变暖结论的只有一个律师和一个醉鬼,而反对者俨然是个英雄,一群环保主义者更被描写成疯子,打算引发一系列自然灾害,以数万人的死亡来证明地球变暖趋势的存在,最终落入食人族刀下。《新共和》认为,自以为无所不知的克莱顿之所以罔顾事实,抵触自由主义精英和环境专家提供的一切专业意见,实际上是在宣扬一种消费至上主义。布什政府拒绝《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行为则表明,克莱顿的观点开始在美国国家政策制定中崭露头角,这一点尤其令人担忧。

做一头“大声牛”

无论你多努力在做某件事,如果顾客无法注意到你,一切的努力都像平凡的空气,存在得不知不觉,因此,请做头“大声牛”,甩开无味的平凡吧。像红遍两岸的综艺节目“全民大闷锅”,打着“解闷,救台湾”的口号,从每日时事取材,用嘲讽、幽默的腔调模仿政治人物,走出特色,做了800多集,创意却从未断炊。“全民大闷锅”从节目类型就特立独行,成了一只令全世界都感到新鲜的娱乐“大声牛”。如果要跟上市场需求步调、不断成长,你必须找出“大声牛”,找到一个能震慑众人、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的市场洞见。就像联邦快递将保证隔日送达货件的做法普及于世、因此改变了世界一样;你也可以打破一切规则,扭转自己所在的产业。方法很简单只要提倡“大声牛”即可。

猜你喜欢
布莱尔东欧能源安全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寻找开心的办法
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东欧挂车第一品牌 Wielton策马加鞭瞄准更大市场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从波兰看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改变了什么
布莱尔生财有道:合影收费180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