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后的斯巴达

2006-05-30 10:48:04
南风窗 2006年2期
关键词:斯巴达卢卡申科白俄罗斯

周 梁

特立独行的总统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首次引起世人瞩目是在2004年的10月17日。在当天举行的全民公决中,超过77%的白俄罗斯选民赞成取消宪法条款中有关同一人连续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届这一现代政治通行的原则,这样一来,作为现任总统的卢卡申科将可以无限次地竞选国家总统。1994年卢卡申科当选白俄罗斯首任总统时才40岁,2006年结束自己第二任期后也不过52岁,因此,第三、第四、甚至第五次竞选总统对他来说显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事实上,在刚刚当选总统两年后的1996年,他就运用全民公决这一手段将自己的任期延长至2001年。在2001年的选举中,卢卡申科又以75.6%的高票获得连任。根据白俄罗斯总统任期5年一届的宪法规定,卢卡申科结束自己的第二任期时实际上已经“超期服役”了两年。

1990年卢卡申科当选白俄罗斯第12届最高苏维埃代表,开始走上从政之路。在此之前,卢卡申科担任过建材厂副厂长,管理过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1993年卢卡申科出任白俄罗斯议会反贪污临时委员会主席,次年凭借改革和向贪污开战的口号竞选总统成功。显然,这是一幅典型的前苏联时代技术官僚的政治履历:从最基层的技术人员做起,之后被提拔为基层管理者,最终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政治敏感在官僚体系中脱颖而出,一步步走到国家领导岗位。在这一点上,卢卡申科与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境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领导人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作为前苏联时代成长起来的领导人,卢卡申科却是少数几个懂得用现代政治手段来巩固自己政权统治的独联体领导人之一。利用全民公决这样的政治技术手段只是他治国方略中的一种,他最为西方媒体所鼓噪的是作为“天才的宣传家”、“擅长与大众打交道的能力”。卢卡申科本人身高两米,相貌堂堂,再加上青年时期在师范学校练就的演说术,无论出现在公众场合、政权机构还是电视屏幕上,一举一动都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具有很强的煽动性。2005年11月1日乌克兰新总理叶哈努洛夫在访问华盛顿时一时失言称卢卡申科的这种“不可思议的煽动力”常常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20世纪30年代德国妇女们为何会狂热地高呼“我要为元首生个孩子”,这番话立即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强烈兴趣,称叶哈努洛夫实际上是在将卢卡申科与希特勒相比,以至白俄罗斯不得不对乌克兰提出正式抗议。

卢卡申科是独联体国家最先开通自己个人网站的领导人,尽管白俄罗斯国内计算机的普及度还很低,但卢卡申科的个人网站每天都保持更新,白俄罗斯国内的政经情况也经常是首先在这个网站上发布,以供白俄罗斯驻外使领馆时刻保持与卢卡申科的信息畅通。而且,所有关心白俄罗斯形势的人也都可以通过该网站的一个“总统信箱”栏目将自己的意见建议直接传递给最高统治者本人。这其中不乏对自己身边官员不法行为和持不同政见者的检举。此外,卢卡申科还规定每个工作日都至少接待一名本国公民来访——在白俄罗斯这样一个不到1000万人口的小国,这样一个简单的渠道已足以保证卢卡申科对整个国家官僚体系的垂直控制。根据卢卡申科的命令,白俄罗斯的所有公务员都要签订每年一次的合同,合同中写明了必须忠于现政权的条款。白俄罗斯领土只有20万平方公里,哪个地区出了问题,卢卡申科马上就能坐直升机赶到现场解决,这也使得地方官员不得不有所忌惮。这种特殊的治理方式,在现代政治史上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在白俄罗斯总统的网站上,卢卡申科被描绘成“从小失去父亲,很小就独自承担起家庭重担,从孩童时就形成了热爱劳动、尊重人民、坚毅果敢、勇于承担责任,为人公正严明,信仰宗教的出类拔萃的个人品质”;他“对每件事都有深刻的洞察力”,“对人生的真理有着自己深入的了解”;他“从来没有同白俄罗斯的国民分开过,最近5~7年发生在白俄罗斯的所有事件,没有一件不是卢卡申科亲力亲为”,他是当之无愧的“白俄罗斯之父”。

西方媒体也不得不承认,卢卡申科之所以能够一直把持白俄罗斯政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成功利用了自己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广泛知名度”。如果没有卢卡申科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总统,白俄罗斯这样的小国可能一年都不会在国际媒体上出现几回,但现在,白俄罗斯和卢卡申科的名字一起成为国际媒体追逐的热点。正像德国《世界报》所说的,卢卡申科已成为白俄罗斯的化身,他的抱负和独具个性色彩的政治行为都强烈地激发了白俄罗斯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让这个国家的人民相信,他们的国家正在获得前所未有的崭新国际地位,即使是担任欧亚经济共同体政府间委员会主席这样的虚职也让白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亢奋不已,因为在卢卡申科之前,没有一个白俄罗斯领导人担任过任何一个跨国组织的负责人。

强人政治

对于西方观察家来说,卢卡申科推行个人崇拜,打压国内反对派,禁止未在政府登记的非政府组织存在,对波兰人等少数族裔实行歧视,种种举措完全是前苏联极权统治的现代翻版。美国总统布什更是公开指责卢卡申科是“欧洲最后的一个真正的极权独裁者”,《华盛顿时报》则把卢卡申科比作是“白俄罗斯的小斯大林”。

白俄罗斯的反对派们对卢卡申科的强人统治感触更深。身在布鲁塞尔的白俄罗斯反对派发言人斯图任斯卡娅在接受《华盛顿时报》采访时称,在白俄罗斯实行的已不是简单的对前苏联专制统治的延续和模仿,而是一种全新的统治体制和制度,“不是布尔什维克主义,而是卢卡什维克主义”。斯图任斯卡娅指出,作为这一新意识形态的权力源头,卢卡申科在白俄罗斯可以做他想做的一切事,即使是在苏联时期,也很少有领导人的权力能达到如此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已成为白俄罗斯“合法的独裁者”。

2004年底白俄罗斯的邻国乌克兰发生橙色革命,这一度鼓舞了许多的白俄罗斯反对派,首都明斯克也曾发生过程度不等的街头抗议,但正如斯图任斯卡娅后来所说,“我们没有街头革命的基础:没有电视、没有广播和报纸,在我们白俄罗斯的电视上,永远只有一个政治家,那就是总统卢卡申科。”卢卡申科对媒体的管制几乎到了一种病态,包括电视、电台、报刊在内的全国1000多家媒体已全部实现国有,2005年11月卢卡申科又签署新的总统令,禁止匿名上网。此外,如果当局认为外国媒体的报道不正确,在白俄罗斯工作的外国媒体也将受到惩处,报道的记者将被驱逐出境。

由于人数很少,白俄罗斯的反对派被称为“沙发党”,即一个沙发可以坐下一个党。目前最大的反对党白俄罗斯人民阵线不足3万人,其在白俄罗斯民意调查中得到过的最高支持率只有30%。反对派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2005年9月白俄罗斯人民阵线、白俄罗斯地区发展促进基金等反对派党团联合推出了57岁的物理学家米连凯维奇作为他们唯一的总统候选人,在2006年与卢卡申科共同角逐总统宝座。米连凯维奇担任过格罗德诺市副市长,做过电视主持人,2001年起开始领导反对党。在接受俄罗斯《新消息报》采访时,米连凯维奇认为,卢卡申科的最大支持群体是农民和教育水平比较低的工人,这大概占所有选民的30%,他们是卢卡申科的铁杆支持者。但还有70%的选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政治消极冷漠,可以归入“幕后的反对派”,虽然他们对反对派可能也不信任,但他们对卢卡申科同样不信任。因此,米连凯维奇认为,只要能争取到这部分人的支持,在未来的选举中,自己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击败卢卡申科。不过,几乎没人能够相信这样的可能性会变成现实,在最近的民意测验中,卢卡申科的支持率经常高出他人9~10倍。而且由于卢卡申科成功地将2006年的独联体元首峰会争取到在明斯克举行,因此预定于2006年7月的总统大选被提前到峰会召开时的3月19日举行,作为东道主的他相信将毫无困难地赢得自己的第三任期。

欧洲最后的斯巴达

也许有些人的确不喜欢卢卡申科,但正如俄罗斯《劳动报》所说的,卢卡申科当政以来,他的国家始终保持着正常的秩序,在白俄罗斯也不存在着像乌、格、吉那样普遍的社会不满情绪,失业率也只有1.5%。美国国会曾通过法案,要求审计卢卡申科的个人财产。根据他向新闻界公开申报的个人财产,白俄罗斯总统既无动产也无不动产,全部收入仅是工资,其银行存款总共只有1.6万卢布,约合8美元。在他的带领下,白俄罗斯各级官僚机构都已实行领导人收入申报制。再有,卢卡申科本人身高两米,其妻加林娜只有1.55米,有报道称,两人已经分居10年之久,但卢卡申科一直维持着这段婚姻。他经常对自己的国民引用的一段话是古希腊斯巴达城邦法的一段名言,“任何人想要随心所欲地生活都是不被允许的,他们生来不是为他们自己,而是为他们的国家而服务的。”

也许将白俄罗斯与十多个世纪之前的斯巴达相比有点历史庸俗,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这两个政治实体中发现某些相似之处。斯巴达国家的理论是不让一个公民匮乏,也不让一个公民富有;每个人只能靠自己份地的出产而过活;没有人可以私有金银;立法者想要使全国都能艰苦克制。在白俄罗斯,现在仍然实行计划经济,80%的经济由国家掌控,私人禁止拥有土地。执政10年来,卢卡申科几乎没有进行任何重要的私有化经济改革,相反,在重点行业和企业中逐渐将部分股份制的企业重新收回国有。政府控制了几乎全部的外贸和商业。白俄罗斯人的平均月薪是100欧元。由于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动用中央调控手段调整工人和公务员的工资,白俄罗斯贫富差距很小,但人民的购买力也很低。除了首都明斯克有少数的外国餐馆外,很少有本地餐馆,市场中也主要是出售农产品为主。

斯巴达人闭关锁国,公民不许出外旅行,外国人除因事以外,也不许进入斯巴达,因为他们害怕外国的风尚会败坏斯巴达人的德行。白俄罗斯虽然在地理上位于欧州中部,同北约和欧盟相接壤,但其实际处境很像欧州大陆上的一个孤岛,数十年来一直处于与外隔绝的境地。白俄罗斯一直受到欧盟和美国制裁,包括卢卡申科在内的白俄罗斯许多高级政府官员被禁止进入欧州和北美。卢卡申科本人也很少走出国门,除了俄罗斯和独联体少数几个国家的领导人外,能同卢卡申科会晤的外国政要屈指可数。2005年纽约联合国60周年大会,是卢卡申科仅有的几次出国访问。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的国家的总统,卢卡申科在联大除了正式发言外,其日程表上就只有与伊朗和委内瑞拉两国元首的会见。最近,白俄罗斯为了增加外汇收入,开始放宽对外国游客进入的限制,由于大量苏联时代的象征物和徽记在白俄罗斯都得到了完好的保留(明斯克最大的中央广场至今仍被命名为列宁广场),许多希望一睹前苏联遗迹的欧洲游客都纷纷前往白俄罗斯旅游。卢卡申科又专门签署法律,限制本国公民同外国人接触,法律中还规定,如果白俄罗斯人向外国记者和社会组织等发表的言论有损国家尊严的话,将最多被判处长达6年的有期徒刑。

斯巴达的简朴和严谨脍炙人口,同时代的希腊人都把斯巴达视为一座严肃与纯朴之美的殿堂,柏拉图甚至把斯巴达当作是世俗生活中最接近于理想国的国度。但斯巴达最终还是败给了罗马共和国,究其原因,对国家集体的高度崇拜和对个人权利的极端漠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苏联的解体为独联体民族国家的诞生松了绑,但从帝国桎梏中获得的突如其来的解放却让许多民族感到迷茫,由社会主义信仰和组织体系构建的传统生活方式的解体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楚,在快速现代化的同时,独联体的许多国家也都出现了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普遍不协调。作为一种精神补偿,威权主义迅速填补了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真空,在白俄罗斯,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甚至可以说是走上了极端。斯巴达的最古老立法者莱库格斯说:“(斯巴达)是在这样地训练他的公民,从而使他们既不会想要单独生活,也不可能单独生活,而是处于彼此结合的生活状态;他们永远是大家集体居住在一处,正好像是蜜蜂环绕着它们的蜂王一样。”在白俄罗斯,卢卡申科就是这样的蜂王。然而,他所提倡的这种斯巴达式的“均贫富”和以道德楷模为枷锁的治理方式虽然不能说是反现代性,至少也有悖于现代性的基本准则,更何况他在玩弄现代政治技术手段上所表现出来的老道和成熟,就像罗素评述斯巴达的历史时所说的那样,“理想主义和爱好权势相结合的结果,一再地把人引入了歧途,并且就在今天也还是如此。”

猜你喜欢
斯巴达卢卡申科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召回常驻欧盟代表
环球时报(2021-06-29)2021-06-29 04:13:42
白俄罗斯收获750万吨粮食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丰收了
环球时报(2018-09-07)2018-09-07 04:11:19
白俄总统与小儿子一起收土豆
环球时报(2017-08-28)2017-08-28 13:04:16
横眉与俯首
横眉与俯首
白俄罗斯一号通信卫星诞生记
太空探索(2016年3期)2016-07-12 09:58:45
东汽首台出口白俄罗斯F级重型燃机通过72h试运行
东方汽轮机(2012年1期)2012-03-20 13:34:42